查看原文
其他

张文宏:你活该红

秦鉴君 秦鉴 2020-08-28
来自专辑
秦鉴君怎么看?


疫情以来,浮现在我们面前无数面孔:有的令人扼腕,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愤怒,有的令人振奋。

但还有一张面孔,我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词:帅!

是真帅。

你看他深入浅出,讲起病毒知识,那种从容捭阖是一种帅。

你看他深情淡定,却斩钉截铁让共产党员顶上去,“不能欺负老实人”是一种帅。

你看他笑对镜头,面对记者递来“鲜花”,只要接茬说几句套路话,就能收获满满感动,却被他耿直击破是一种帅。

你看他面对光环,却淡言“过了这个时间,大家该看跑男看跑男谁还看我啊”,荣辱不惊是一种帅。

我不想用“男神”“偶像”之类描述张文宏。那是把他标签化了,简单化了。

何况他谢绝“造神”,这不是他理性中医生该有的样子。

洒脱自如的帅,是看破了名利场的洗尽铅华;是明知可为却不为之的恪守本真。


写这篇文章,是看到张文宏又“怼人”了。

在接受新京报《我们》视频采访时,当记者提问哪种药更有效。

张文宏是这么说的:“我个人觉得,在所有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对其效果下结论,都是为时过早的。

他比一些媒体更理性,担心片面结论、草率报道对社会的伤害。

关于这件事 ,张文宏还送了媒体一记“暴击”。

在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药物有没有效,仅仅停留在医生经验上面,这个时候我们对它进行一个过度宣传,可能都是不适合的。
我认为他们(一线医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媒体来帮着解决好不好?
我希望你们媒体不要老做这个事。把一种不靠谱的一些治疗方案片面传播,哪怕一些靠谱的治疗方案也因为你们的传播而变成错误的。


他这些说法,很容易让人想起“双黄连”事件,以及江湖上热传的各路“神药”。也能感觉到张文宏的情绪,他对一些违背科学的做派十分看不惯。

但与记者交流时,他更多时候也是绵里藏针,注意照顾对方情绪。

比如他形容说,选药就像你们小伙子找老婆。能不能做老婆,试着处了女朋友后才知道。

在此之前,还有次采访令我印象深刻。

有记者采访他时正好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他母亲。

记者便建议张文宏接电话,当然也好从中抓取一些“花絮”。

结果张文宏执拗地说,“我偏不接”,现在接受采访是正事,接母亲电话与采访无关。

记者又拿出日常的采访套路,问您在病房工作这么久,想不想念母亲?

张文宏却识破了记者的煽情,耿直“怼”道:“这个问题问得,我问你,哪个人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一句话,让记者的设计土崩瓦解。

怼的耿直,说人话,讲常识,也不故作清高惹人厌烦,这就是张文宏。


专业方面,他斤斤计较绝不妄言;谈到自己,却也“不足挂齿”,令鸡汤无机会可熬。


张文宏是温州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可谓名副其实的“草根”。

就有记者问: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他打趣说,“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语气中,也调侃了一些老上海人对外乡人的称谓。

什么是真实?这就是真实。一如无数草根拼搏之路:求学,梦想考上一二线城市大学,找到改变命运的窗口。

其实,张文宏少时便是学霸。

就读瑞安中学,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曾培养多位中科院院士。

1986年,17岁的他走出瑞安,在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中夺得一等奖,论文名就可见少年胸襟的非同一般:《论温州模式》。

那还是一个淳朴年代,张文宏回忆,“同学之间无论来自哪里,大家最关心的都是学习能力和为人。”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张文宏脱颖而出,次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如今更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8年本硕连读,毕业后便到母校附属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工作。这一扎根,便是25年。

其间,因临床医学深造需要,张文宏还才能够分别到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玛丽学院进修。

而张文宏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在2003年到哈佛大学的日子。

那时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医学院拥有美国一流教学和研究条件,每周有诺奖级别的学者现场演讲。

演讲一般在中午,学生和研究人员去听讲,还可以取些厅内供应的小蛋糕等点心和咖啡,边享用边听。

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为尽可能多学知识,也为了省钱(普通家庭出身的朴素习惯),他经常不吃午饭就去听报告,便有大量和教授、研究人员沟通讨论的时间,也刚好用厅内小吃果腹,这样的“学术午餐”真是实惠满满,成就了张文宏人生收获的一大笔财富。

可见哪有什么天才和横空出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这才是社会应该遵循的常道。


真率性情的背后,是张文宏如直线般简洁的人生。

学成归来,他仍然回到他出发的地方——华山医院。最终,将这里做成了上海的一张名片。


2003年非典,上海创造了无医护人员、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的“上海奇迹”。上海首例SARS病人,就是在张文宏所在的华山医院被发现。

为应对疫情,张文宏推迟了去美国进修的时间。同时,他还与时任上海市“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也是他的老师翁心华教授一起主编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这是我国SARS期间最早出版的相关专著之一。

此后,他又先后在H7N9突袭中国、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中冲锋陷阵。

2008年,张文宏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被选为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0年,他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2017年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就这样在他学习、成长的地方,日复一日的勤奋和专注,成就了今天的张文宏。

这样的张文宏,如他自己所说,显然是个老实人。

在此,我想多说数两句,向华山医院致敬。

没有清新的环境,绝难以成就张文宏这样的实在人。

凡事打压下级,与下级争利,如安康中心医院某些摘桃子的领导治下,能够有张文宏这样的医生立锥之地么?他为什么愿意回到华山医院,愿意长期扎根这里,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尽管也曾体验过“被欺负”,但终能崭露头脚,带领团队,桃李后来人。

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张文宏的稀缺,不在于张文宏,而是他所扎根的那一方泥土,是否给了如此率真之人,充分成长和出彩的空间。


此次冲锋在战役一线的医护千千万,基层工作人员更是数不胜数。

但其中最红的,却是张文宏。

我想了想是有点偶然。最初,是1月29日张文宏一番“硬核”的工作安排,一夜刷屏。他提出把一线医护人员都换下来,让共产党员冲上去。


他说“人不能总欺负听话的人”“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但很多人如流星,红过之后就一闪而逝。

张文宏的红,是因为他活到了把常识当作常态,活成了很多人向往的样子。

比如他向记者澄清,不要总是报道医生,要说“医护人员”。

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企业喊话:不用捐东西,给隔离员工开工资就是贡献。


他说水平越好的专家往往脾气越臭,说他们专家组那批人脾气一个比一个臭,他认同有才华的人应该有棱角。

他直言“我才不是网红我就是个医生”,他专业上自信“我的预测一定是对的”不怕招黑,他也坦白“闲暇喜欢追剧,越无聊的越喜欢比如《芈月传》,因为省心”希望被视作凡人一个。

他的红就在于他的真实,没有套路、人设和造作。而真实总能出乎你的意料,所谓金句,其实就是稀缺的大实话。

没有什么,能比真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有人一晚上实验就炮制出双黄连的神话;

当各路小道消息在煽情和媚众中蛊惑人心;

当“一问三不知”和“让领导多拿”此起彼伏,当屏幕上充斥老人捐钱和“出生不到20天宝宝叫妈妈”的无良感动;

我想我们反感的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反感的是妖艳万分却可批量造作的塑料花。

我们迫切期待的是踏实做事、贡献热血的真实者,期待的是对人性的敬畏与尊重。哪怕一株不完美的野草,哪怕一句遗言“我老婆呢”,也比剪裁和PS出的伟大更能共振人心。

我想张文宏身上不乏这种心愿的投射。

他有多红,就代表我们对他身上这股清风,有多渴望。

作者:酌月
编辑:Tomato  审核:Linn
图源网络


同意的在下面点个“在看”吧谢谢



秦鉴微信矩阵的另一个号,西安新鲜事儿

欢迎朋友们关注,以防不测…



PS:很多人跟秦鉴君说找不到秦鉴,其实只需要把秦鉴君加入星标就可以了,只需要三秒钟,现在就教你如何置顶秦鉴。


往期回顾

“外国人永居”条例伤害了谁?
◆让逆行者多劳,让大领导多得?
◆别为了自嗨,吃同胞的人血馒头!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邮箱:85332446@qq.com/15829003127(同微信)



秦鉴法律咨询合作机构北京市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