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解封!最大的考验来了

秦鉴君 秦鉴 2020-08-28


4月8日零时起,“冰封”76天的武汉迎来“解冻”。长江大桥、汉江桥恢复单双号通行,这座昔时豪气冲云天的城市,即将逐渐找回她的热情。


光明网记者这样写:


“这座英雄的城市正在春天里有序重启。”

作为中国疫情绝对中心,武汉社会生产的复苏、人们心理伤痛的平复,或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而在眼下,当成千上万的武汉人走出城门,奔向全国各地,人们也将面临疫情缓解后的一个最大考验:

屏幕上的“加油”,是再次异化为疫情期间多地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还是真正照进现实,看到更多的“真情相拥”?

秦鉴君不乐观。


这样的“兜头冷水“,在湖北解禁之后,已有大量的湖北人,替武汉人先行先试过了。


在上海,湖北的大巴一度遭拒。返工人员只能在车上过夜,惶惶不安。


有人四处租房碰壁。

掏出身份证开头为42的湖北人身份证,就被居委会和房东拒绝。



在东莞,还有人已经租了房子,被房东赶出来。

在佛山,有人持有绿色健康码被邻居举报,被隔离,还要自理隔离费用。


做妻子的哭着说,“我们几个月没上班,再让我去出钱,我哪来的钱呢?”


即使进得了城市,侥幸进了小区,也未被举报,想去工作,更会发现无处不在的伤害。

他们中不少人“被失业”。

湖北黄冈的张洁,在广州有份工作,原本2月试用期就到期,却被告知:

不用来上班了。

有人发现根本找不到工作。

这些老板知道明说“不招湖北人”会被举报处罚,看到湖北身份证就一律说“招满了”。


人们对湖北人的恐惧和厌弃有多夸张?

知乎网友“牛轧糖”讲述了堪比段子的亲身经历。作为湖北人的她加一位东北网友为好友,却发生如下这样的对话:


“牛轧糖”一时气血攻心,不禁发出这样的天问:

“湖北是重灾区,但不是人人都感染啊,就算我感染,病毒难道能顺着网线去找你?何况现在还都是无线网呢!”

抵制和歧视背后,其实就是恐惧。

而恐惧,正出于无知。


疫情期间,人们怕的是封城之前出走的湖北人。


因新冠病毒存在潜伏期,即使不发病也可“人传人”,而一般防疫点和普通人缺乏这种鉴别能力,便“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而在武汉解封之前,人们又获知了一个新名词:


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人们怕的是可能因检测不完全,而挂一漏万的“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什么意思呢?就是患者已经感染了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但却不发病。

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传染性,传染力相当于确诊病例的三分之一。

3月29日,河南通报一起新增确诊病例,经查即是被医生张某某所传染。张某某此前曾接触过有武汉旅居史的同事刘某仁。刘某仁曾自行隔离14天,无症状后上班。经查,张某某、刘某仁及另一位同事周某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

可以说,一名无症状感染者,感染了两个人,而这两人中之一,又引发了一例确诊病例。

可见,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力,还是很强的。

这个人数有多少?

我们采用权威官媒的报道,《人民日报》记者乔靖芳采访武汉大学杨炯教授,他说,“从近三天普查数据来看,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占0.15%-0.3%左右,也就是武汉大约有一两万无症状感染者。”

而我国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患者,截至7日为1033例(境外输入275例)。

这个数字出入有两种情况:

1.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还没得到医学观察;

2.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已解除医学观察(痊愈),导致尚在观察的无症状患者比较少。

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详细新闻解读,除非对湖北对武汉所有人口进行核酸检测,为保证其准确率,可能还需对阴性的多次检测(工作量太大了,目前或不现实)才能确定相关人数,按“墨菲定律”,本着最坏情况去考虑,由此带给防疫的漏洞风险,不容忽视。


关键时刻,不要看自媒体文章天花乱坠,要注意官方的表达。

4月7日,武汉解封前一天,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武汉政协主席、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胡曙光介绍了一段防疫成绩,称“武汉当前疫情总体向好,平稳可控”,但马上话锋一转说:

此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麻痹大意。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解封通道不等于解除防疫,打开城门更不等于打开家门。疫情防控仍然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当《湖北日报》整版以《“解封”重启武汉准备好了》为题作专题报道,当《楚天都市报》官微报道称,一场全新灯光秀“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主题灯光秀将在长江、汉江沿岸的20公里江滩“巨屏”上实景演出,要特别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多次强调要“继续强化社区”管控。

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平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目前小区封控管理重点在有序,而不是盲目乐观。”

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顺道社区党委书记潘丽娟说的更直白:“对持有健康绿码和已隔离14天的出具健康证明或者单位出具的复工复产证明是可以出行的。其他居民,我们都建议非必要尽量减少出行,如有生活需要,必须出去,也规定一户出一人,有两个小时出去购物。解封后,我们也还会这样规定,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

宣传口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各有侧重,大家一定要从比对中得出准确的判断。

由此也能看出,官方对新冠病毒严峻性的认识,还是很到位的。

就连人民日报等官微,也不忘在弘扬信心之外,间或插几句提醒。


4月6日晚,央视新闻1+1,白岩松还连线军方援鄂前方专家组组长刘又宁,传递这样的信息:“已发现个别健康人携带病毒。”


这一会儿鼓舞,一会儿警惕,又拉又打的信息想表达什么?

其实就是适度控制社会活力,在降低经济损失的同时,又施压保持公众的警惕,严防再度“大量感染“的可能。至于个人如何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自行把握。

但在这种情况下,因目前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具体分布,对湖北人的警惕和抗拒便很难消除。就在武汉解封新闻下,遍见这样的恐惧情绪:


至于现实中将发生怎样的撕裂和摩擦,不难预想了。


即使个体可以“大无畏”,富有同理心,但鉴于新冠病毒超强传播力,为家人亲友计,很多人也难免摆出冷面。非理性背后,是一种为求自保的天性。


应对这种人性问题,光靠鞭笞是不够的。


关键是如何做,让人们敢于“放下戒心”。这样也才能更有力地帮到外出求生计的湖北人、武汉人。


秦鉴君倒觉得,无妨将“无症状感染者”分布数据公布出来,并加大核酸检测力度,完成对湖北“无症状感染者”(至少是流通者)的应收尽收,加大医学观察和隔离力度,这可能需要出口和入口方面合力达成。通过信息透明化和严格管控,既能降低“星火燎原“概率;也能提升绿码的可信赖度,从根本上减少人们对湖北人、武汉人“一刀切”的抗拒。


最后,请记住世卫驻华代表高力先生的这句话:要等到有了有效的疫苗给人群接种,或者说人们通过暴露于病毒之后形成群体免疫时,才能说真正战胜了疫情。



就此长远来看,“战疫”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或许只是起步。

作者:酌月
编辑:Tomato  审核:Linn
图源网络

想和秦鉴君聊聊?长按扫描下列二维码
ID:x19991216349
欢迎投稿,一经采用,稿费500-2000,爆文重奖!欢迎提供线索,一经发布,必有酬谢50-500元邮箱:85332446@qq.com/15829003127(同微信)

往期回顾

今天,如何对他们说一声“走好”?武汉餐饮业集体求救的公开信31+19!泪水如火,正在拷问凉山



秦鉴法律咨询合作机构北京市炜衡(西安)律师事务所


如果您赞同我们 请留下“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