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孩新年猝死
一早上起来,就看到这条新闻刷屏了。
拼多多新疆业务片区,一位98年出生的女孩张某霏,在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
来自职场爆料的信息称,公司已停止其Knock(拼多多的企业聊天工具)。
而女孩的最后一条签名是:
为多多守边疆。
这不是新年第一起悲剧。
就在1月1日凌晨,《巴啦啦小魔仙》演员孙侨潞突然去世,年仅25岁。
有人透露,死因是晚上应酬喝酒,而后,孙妈妈澄清说“突发心梗”。
孙侨潞不是个成功演员。
因《巴啦啦小魔仙》爆红后,这位童星一直压力山大。
随着年龄增长,颜值并不出众的她,倍感娱乐圈激烈竞争的挤压,一度患上抑郁症。
孙的最新一部作品停留在2011年,后来她回归生活,做了一名普通网红。
但这样的“回归普通”,并未减缓辛劳。
半年前的2020年5月,孙侨潞曾发动态,透露因熬夜被送进医院。
她特意录制视频,讲述熬夜危害,请大家引以为戒。
在那段视频里,她透露:
自己虽25岁,身体实际年龄却是39岁。
这是长期透支的代价。
每个人都在拼。
这是两个优秀女孩,猝然凋谢的悲剧。
出生深圳的孙侨潞,8岁就拍摄个人专辑,10岁出席深圳微笑活动“微笑特使广告”,并成为“甜心蜜儿”童装代言人。
她从小就比许多同龄人跑的更早、跑的更快。
同样,猝死的张某霏,亦是家中独女,长得漂亮,曾是学校乐队主唱,个人积极乐观向上。曾有另一家企业HR校招时面试过她,得知她去了拼多多,还曾“为她高兴”。
她们都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但没有人想到,她们刚进入加速,就倒在了人生中途。
孙妈妈在公开信中说:
之前和你一起看到那些心梗猝死的新闻,并没有放在心上,可谁知道,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
张某菲父亲的朋友圈背景是:2021,我们都好!
如今新年里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很难体会他们的肝肠寸断。
此刻,网上满目皆是这样贩卖焦虑的鸡汤文,诸如:
矫枉必须过正,你永远必须全力以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若非生活所迫,谁愿以命相搏……
总以为,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意外,而自己总能例外。
在“搏命式奋斗”被一再合理化的语境中,悲剧不断上演。
还记得2018年,36岁的华为工程师,在肯尼亚过劳死的新闻吗?
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整整22个月他没有休假回家,即使及假日,也要为保障业务全天候在客户处值守。
出事前两天,他还在通宵工作。
2018年底,哈工大硕士毕业生,入职大疆公司短短几个月,扛不住加班,猝死家中。
2020年第一天,44岁网约车司机孙先生,猝死车内。
5月31日,江苏丹阳上市公司大亚圣象董事长陈晓龙,突发疾病离世,年44岁。
12月31日,新年前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硕士导师任章琦医生,上班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0岁。
去年10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红烧土豆叶,因毕业压力,直接选择了自杀。
从上到下,各个阶层,都有这样的事故。
我们将“搏命式奋斗”合理化的结果是什么?
996是福报,007是“成功标配”。
朋友圈到处是这样的标题:
拼命赚钱,是年轻人最好的生活!
不想认命,就得拼命!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拼命往上!
千万别在能拼命的时候,选择养生。
甚至在张某霏去世后,网曝拼多多直言:
你们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认为是资本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尽管,拼多多很快“澄清”其为“谣言”,但很快被知乎官方打脸。
中国人的底色,本就以勤奋、吃苦著称。
想起2019年纪录片《美国工厂》。
讲述的是我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办工厂的故事。
因文化和观念差异,福耀与工会、个别员工斗智斗勇的戏剧情节,在大洋两岸引发迥然相异的热议。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几句话。
有工人说,我坚决拒绝用一个站架式叉车承担两倍负重,因为这是不安全的。
还有一位工人说,我在通用汽车干了15年,从未受过工伤,在福耀开始新工作,我受伤了……
但当矫情的美国人,飞往耀玻璃总厂学习后,他们灵魂受到的震撼,写在脸上。
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员工不戴手套捡玻璃渣、放弃休息只为更多生产。
还有位中国管理层,告诉他的美国同行:
讲句实在话,你一个月放八天假,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这已经很爽了,我中国人一个月大概一到两天。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我是百味杂陈的。
如果你的员工工作9小时,我的员工就工作10小时,总有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将你击溃。
福耀总厂,不过是各行业过劳成风的管中窥豹。
在没有最苦、只有更苦的比拼里,那些积劳成疾、受伤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个体,将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代价。
1995年,我们颁布的《劳动法》开宗明义写道: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未知理想,究竟照进现实有多少?
对了,《美国工厂》最后,是曹德旺前去拜佛,他反思自己,究竟自己是有功之人还是有罪之人?
工厂盈利后,福耀那些仅满足于“活着”的美国员工,有人因操作电脑多花了两分钟而被解职。
有人则因“自动化”机器的进场而被清除。
“他们太慢了”。
高呼员工利益的工会,固然危及企业生存。
但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切以效率为王,结果又会怎样?
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奋斗与工作,难道不正是为追求幸福,为生活品质的提升?
周末看了最近大火的动画电影《心灵旅行》。
没想到,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课。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乔的音乐老师,梦想成为专业爵士乐手,但获得演出机遇的当天,却跌下井口,一命呜呼了。
在“灵魂出窍”的途中,他在今生与来世之间,来到一个中间带。
在那里,他回顾了自己失败的一生,并与一个对“投胎为人”没有欲望的灵魂(名叫22)结缘,他被委任为导师,让22获得生活的信念。
阴差阳错,二人跌回人间。乔跌到了一条猫身上,22则成为乔本人,由此上演一段滑稽又感人的桥段。
令我印象非常深的是这样一个片段:
刚刚获得“人身”的22,走在人流汹涌的大街上,身为猫的乔提醒他:
这里是纽约,你必须不断往前走,不要停下来。
这是一句双关语。
商业社会的整个21世纪,都在不断焦虑地往前走。
但22怎么做的呢?他在喧嚣和乔的刺激下,带着乔的身体夺路而逃……
最终,生活的细节打动了他,是母亲为“乔”缝补裤子,是街头艺人的演唱,是久饿后尝到的披萨,是仰望天空时的落叶,是在理发店吃到的棒棒糖。
正是这被乔忽略,而被22注意到的日常感动,让乔弹奏出他从“功名梦”苏醒后最美的音符。
我还记得乔与偶像同台演出后的一段对话。
乔说:我本以为圆梦后,会觉得有什么与众不同,但其实感觉没有想象中激动。
偶像告诉他一个段子:有一条小鱼对一条大鱼说,我要去大海。大鱼告诉他,你已经在海里了。小鱼说,但我感到身边都是水,不是大海。
偶像说完,意味深长地一笑,挥手再见。
影片其实就讲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难道没有功成名就,碌碌无为,就要痛苦一生?
2020年底,深圳女孩火了。
北京一个酒吧的夜里,即使在人们难得放松之际,两个深圳女孩的谈资,仍然是“怎么搞钱”。
短短数日后,两名正如花朵般鲜艳的女孩猝然离世。
我想,这样的反差,应当警醒我们反思滥觞的“成功”、“人生价值之说”了。
在阶层固化的当下,我们不能不承认,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第一名,相对“平庸”的乔必然是大多数;当从孩子出生起,就被“有志者事竟成”成长格言、同质化的早教班和培训班所包裹,当教育鄙视放弃和失败,当社会以“成王败寇”以财富多寡成为衡量标尺,所有人只会被塞入一座“殊死搏斗”的角斗场。
我们究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怎样的明天呢?
活着的价值在哪里?
某些企业家的解读,是干活。
《心灵奇旅》的答案是,珍视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出于现实的逼迫,我们每个人或有不同选择,但我想我们应当明白,何为进步的方向。就算正处于996,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忍辱负重,不要为之辩护。
特别是舆论,不能将恶性竞争合理化,成为两个女孩猝死的帮凶。
前不久清华大学刘瑜有一段话说的好:
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罪过,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未必就不会过上更幸福的人生。
这背后最需要的,就是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多元化的共识,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成功的“强迫症”松绑,才能遏制“搏命式竞争”,才能助推重典治乱保护人的权益,遏制为了赢而不惜透支健康的行业潜规则、遏制资本炒作、兜售假货、爆雷满地的赌博,而让更多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得到保护。
如南方周末年度贺词所说,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才是最真切的祝愿。
孙妈妈在公开信的最后一句话说:
就让她带着魔法,在那边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吧。
快乐幸福的阳光,不该总是“那边”的奢侈品。
它本该洒遍此岸。
作者:酌月
编辑:一木子南 审核:L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