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基金合伙人讲讲投后管理那些事儿…
在VC界流行着有一种说法:投资以后“如履薄冰”。如履薄冰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说的是项目早期对资金的需求和管理是“如履薄冰”的心态。比如下一轮资金到之前,阶段性目标能达成吗?一个医疗行业突然来了一个互联网投资人,是不是合适?不太适合的资金是不是可以要?
每天一个财经小贴士
文案:朱蕾 主播:张维嘉 剪辑:张维嘉
据记者了解,现如今对于投后管理,绝大部分公司还是以投资经理为主,不排除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会租用专门的投后管理团队去进行投后管理。那么投后管理究竟该如何做?资本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听听LP和GP们如何阐释。
领域不同 投后管理方式迥异
说起投后管理这个话题,盛世投资合伙人花伟表示,盛世投资希望做一个创投的生态圈,因此在投后服务方面还是提供一个生态化的服务,这主要从基金投资标的的选择上来讲。
在投资的子基金公司战略辅助方面,花伟表示,盛世投资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网络,包括战略合作、战略投资,甚至包括兼并收购方面。在退出方面,盛世投资有自己的二级基金,会帮大家去解决包括LP的流通性、项目的退出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
而新程投资创始合伙人、大中华区主管林敏则称更多是从项目层面上去做投后管理,对一个基金管理人来讲就是如何去管理一个基金的流动性,然后在合适的时间点退出。
“一个是机制,仙瞳资本是专门的项目基金经理人的投后负责制,每个基金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来负责投后管理,投研团队在基金项目都投决完后,由基金经理带领团队接手后面的退出,这是在机制上面。”仙瞳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执行合伙人刘靖龙说。
另外,从业务层面上来看,仙瞳资本主要做的是生物医疗的技术投资,包括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是投后管理的核心重点,主要打造、引导企业的战略方向。由于仙瞳资本团队都是产业和技术出身,所以能够给项目团队的产品战略做一些指导。“我们的投后管理的核心是围绕着企业战略和产品战略来做管理。”刘靖龙说。
管理尺度如何拿捏
投后管理事无巨细,每个企业每天都在不断变化中。有时候投后管理像消防队,有时候又必须在各种情况下雪中送炭。能不能“送”到位,这些管理尺度到底如何拿捏?
花伟强调了“度”这个概念,他认为投后服务是一种提供帮助的方式,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企业创始人。“这个‘度’的把握,实际上是整个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点。”花伟说:“盛世投资对投资企业的介入非常深,话语权非常重的GP,我们也在评价体系当中,实际上也是有相对我们一些保守的看法,我们还是提倡以投后服务的方式去做。”
对此,刘靖龙坦言,投后管理尺度问题还要看项目所处的阶段。“比如技术型的投资,一个技术专家变成一个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是极大的,70%-80%的技术专家在走向企业家的过程中面临着倒下来的风险。而我们需要让这个团队少走弯路,但是应该有什么样的‘度’呢?我们就是要充当董事的职能,在战略方向和产品方向上做指导,具体管理上的琐事我们不会去做,把握好方向是一个整体原则。”
资本搭台 企业唱戏
仙瞳资本在2012年投过一个精准医疗的项目,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是行业领头羊。当时,创始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项目是精准医疗项目,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精准医疗这个词。而且企业当时只是一个以药物CIO的单纯定位,对自身价值并不清晰。当时投资方给他规划了几个方向,主要是精准医疗的精准诊断、精准预防、精准用药,还有精准药物的开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资本变成推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化因素,而不是一剂猛药亦不是一剂毒药。”刘靖龙说。
在第三轮融资时,这家企业引进了互联网资金。但事实上,互联网逻辑跟医疗逻辑是非常不同的。第三轮融资后,企业做了门店,包括精准的预防、 唐氏筛查等门店,抓取大量流量入口。
而在技术上,核心管理能力被忽视了,于是企业出现了一些危险。此时,投资方再次用行业专家的身份介入,及时纠正了企业的方向,把企业再次聚焦到核心技术领域,将其改造成为一个精准用药和精准药物开发的企业,也就是高端的精准医疗企业,使企业再次成为领域内的领头羊。“要做这样的投后管理,就需要自己对行业有非常深的研究,这样企业才能信服你,从而信任你。”刘靖龙说。
“我们投企业,实际上是搭了一个台,唱戏的主角还是这些企业家和企业本身。”松禾资本合伙人袁宏伟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搭了台之后,随时到台上去指挥。而是要将舞台留给这些企业家们,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再出现。”
作者:解欣洁
新媒体编辑:熊烨
原创文章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大家还爱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