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时代精神的传承,是新时代价值底色的一面镜子
· 导读 ·
让年轻人触动、且行动的,不仅是故事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文 | 黎河
“我们要跟时间赛跑,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虽然258个洞窟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完成,敦煌莫高窟朝着“永久保存”的目标更进了一步,但新一代的莫高窟人俞天秀仍然感叹时间的紧迫。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鼓励道:“我相信他们能继续发扬‘莫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会把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继续下去,而且会比前人做得更好。”
樊锦诗也曾是那样一位年轻人,毅然接过守护莫高窟的接力棒。《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最后一期节目中,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的信念又有了新的真实写照。
节目播出十一期,在各大社交平台共收获超125条相关热搜热榜。其中主话题#故事里的中国#当季阅读量增长近11亿,衍生话题阅读量十一期累计近17亿。期期都有话题能引发大众共鸣,这档节目最真实的力量究竟在哪?
与年轻人的“对望”和“对话”,
是传承的关键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架构起的多时空的叙事结构,展现心路历程、人生选择和命运走向,实现了每一代主人公之间、以及他们与当下青年的“对望”和“对话”。
有有形的对话。魏德友夫妇带领新时代护边员完成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巡边。蔚蓝的天空下,魏德友、刘景好及年轻护边员在国旗下铿锵宣誓:“我是兵团第九师军垦战士,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决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构筑祖国边疆的钢铁长城!”
也有无形的传承。常香玉在生前嘱咐子女要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家乡的一所小学,把豫剧艺术永远传承下去。这所小学,后来改名为“香玉小学”。在视频连线中,当“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从香玉小学师生们的口中抑扬顿挫地唱出,《花木兰》经典唱段的再现,也把常香玉的精神融进了更年轻的生命力。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不仅讲述了百年来时代精神的传承故事,更通过这些代表人物联络起更普遍的人类情感,从而真正打开传承脉络和文化基因的表达空间。
通过这些具有时代气息故事的描摹,节目打破观众对历史的刻板印象,也生动、具象地展现出不同年代青年群体在时代背景下的相似选择。当下庄村2004年通车至今,不仅送出去29个大学生,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返乡建设家乡;当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重新入驻大漠,成为新时代的莫高窟守护人……这份故事的“对望”和“对话”显然有了更真实的回声。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大潮,释放出人生最大价值。
年轻化的创新表达,
让主流价值更加“润物细无声”
“辛,我为你自豪,你为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
“白大夫,这是中国医学的突破,是您的精神启发了我,我会永远向您学习!”辛育龄与白求恩跨时空对话,让观众数次落泪,深植中国人内心的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在这一刻被激活了。
每一期的戏剧部分,成为《故事里的中国》亮点,因为它在真实内容的故事再现外,节目通过发挥合理的想象,进行情理交融的再创造,让很多“意想不到”的梦幻场景再现,让历史人物回归“平凡”,让“历史青春”映照着“当代青春”。
除此之外,节目在表达上也让细节讲故事。《东方红》乐曲的录音胶带复制件、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孙家栋亲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魏萍来到“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并展示了父亲的巡边三件宝——收音机、望远镜和水壶等,都让表达更加生动……
这些传承的故事以两至三个个体故事为主轴,用带有生活味道的舞台表现细腻刻画、真实呈现历史潮流里的人性和情感,拉近了观众与不同时代的心理距离,使热血青春与信仰成长交融、个人抉择与国家命运结合的故事更具代入感,在润物细无声中抒发了主流价值。本季《故事里的中国》将原有的“围读会”升级成了“学史会”。主创们不仅围读文字史料节选,还连线了外景主持人,一同参观陈列在党史馆、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地的革命文物。
在戏剧部分中,当年少的孙家栋和年老的孙家栋同时站在台上回溯自己的一生,串联起的却是共和国的航天发展史。当他们的声音交错:“我将永不止步”“我会尽我所能”“用我的热情”“为中国航天事业努力”“与中国航天事业同行”“国家需要 我就去做”……掌声响起,帷幕升起,人们都变得热泪盈眶。
基于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强强联合,节目一方面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描摹得浪漫又清晰;另一方面又通过具有视觉震撼的新鲜表达把现代需求蕴含其中。人物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正在通过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代表的创作载体和传播手段而绽放出全新的时代活力。
书写时代精神的图谱,
“故事”要为更多的年轻人带去滋养
什么是当下中国的时代精神呢?
打开《故事里的中国》的层层影像,两部分的时代精神格外显眼。一是家国情怀,不管是年仅28岁的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巡回义演178场,募集资金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还是孙家栋从事空间技术研究50余年,用实际行动诠释“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或是瞿秋白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走向刑场,瞿独伊在开国大典用俄语向全世界发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声音……他们都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爱国的轨迹。
二是钻研奉献创新等,包括孙家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植物学家钟扬“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辛育龄传承白求恩对工作和人民极端负责,重新擦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张桂梅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他们的故事与时代精神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能够看到,这些人物都对应着丰富的经历,他们身上有时甚至是多种时代精神的集合。这些时代精神构成的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更重要的是,用精神照应时代,总台在文化类节目研发创作上的守正创新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主动探索符合现实和传承观念的新主流话语表达范式,也进一步激发青年的共鸣。例如在看完毛相林的故事后,也有青年民警表示,“时代闪耀奋斗者,岁月不负追梦人。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青年民警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通过不断地增强认同,成为连接、增强大众的精神纽带,这是对重大现实需求的回应,成为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多元价值体系和文化。节目用不同时代鲜活的青春个体编织出一部真实的故事影像录,书写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时代宣言。
· 往期热门 ·
前哨年度风向标 | 台湾电影 | 日剧 | 韩综 | 创4 | 青3 |《你好李焕英》|《山河令》|《觉醒年代》|《戏剧新生活》|《乘风破浪的姐姐2》|《故事里的中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