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何核算生态这笔账?
— — 编者按
(图源:央视新闻)
“绿水青山”泛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森林、草地、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等调节服务功能,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与环境。在具体核算中,一般需要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情况,突出核算重点。
生态损益是指生态系统各类生态功能的实物量与价值量变化(破坏与恢复情况),属于自然资源的质量衡量指标,能够揭示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活动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自然资源、资产以及负债与损益的关系图
随着资源利用的强度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自然资源分类核算的同时,也需要算清楚生态损益这笔账,将其作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扩展表,来补充自然资源分类核算并进一步完善总表,进而契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总体“家底”的功能定位。除此之外,生态损益核算还能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提供信息基础,这增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决策支持中的可信度和使用效果。
我们核算的对象为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功能。依据区域实际生态质量参数,分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两个阶段,依次计算出生态系统实物量参数和价值量参数,进而得到生态损益估算结果。
我们以国家级生态县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为例,开展了2013-2015年生态损益核算,构建了“实物量+价值量”账户,包括3张生态损益分类核算表和1张生态损益综合核算表。核算结果显示,2015年,围场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值为338.99亿,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0.04%,其中森林、草地、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146.54亿、178.20亿和14.25亿。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量增加4.47%,表明围场县近年来对塞罕坝、滦河上游的湿地保护工程成效明显。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算好“生态账”,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
(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阅读)
作者简介
封志明
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资源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地理研究》主编。受聘担任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咨询专家和国家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咨询专家。长期从事资源地理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关注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旁及资源科学综合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截至2020年初,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独立或合著25部,提交重要研究报告20篇。基于在国土资源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资源科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突出学术贡献,先后获得过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人口科技奖等1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集成与应用”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别评价与适应策略”等课题。E-mail: fengzm@igsnrr.ac.cn
刘玉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科院青促会地学分会副秘书长,地理资源所“可桢杰出青年学者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等任务多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亮点报道。
E-mail: liuyujie@igsnrr.ac.cn张 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E-mail: zhangj.18s@igsnrr.ac.cn
葛全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兼任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北京气象学会理事,《地理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研究。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方向群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E-mail: geqs@igsnrr.ac.cn指导:朱晓华
创作:吴浩
校对:何春娥
《自然资源学报》致力于为广大作(读)者提供融媒体的阅读体验,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资源科学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