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对外开放”专辑推介

JNR 自然资源学报 2022-05-17
缘起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我国政府历来都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两份白皮书,出台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等粮食领域专项规划,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在政策、科技、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仍面临地下水超采、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土壤地力下降、边际土地开发等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国际农业竞争力不强、财政投入压力加大等社会经济挑战,对外,大规模的粮食进口受到了国际舆论压力、冲击国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频发等诸多挑战。这种风险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我国于2004年首次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贸易逆差规模呈现持续扩大趋势,2013年对外农业投资首次超过引进外资,寻求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与国外市场。美国自2018 年发起的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竞争,深刻地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农业技术转移与国际农产品贸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受阻,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全球化危机,对各国农业分工、合作战略与发展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农业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方式面临挑战,亟待深化对新格局下中国与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为新时期建立健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对外需要优化经贸合作,助推实现全球粮食安全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全球深度交织,涉及到国际国内以及资源、环境、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为此,《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委托该所陈秧分研究员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王介勇副研究员担任召集人,于2020年4月3日策划举办了“全球农业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线上研讨会,来自近20家单位的110余位专家学者分4个分会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话。

(线上合影)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对话,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对外开放提供战略方案,《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以研讨会成果为基础,在《自然资源学报》2021年第6期组织出版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对外开放”专辑,共收录19篇论文,包括专家访谈以及粮食安全动态、粮食安全潜力、粮食安全合作、粮食安全治理等4个主题。

原文均已经上线至中国知网,请自行下载阅读。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对外开放需要各个环节同时着力,寻求系统的治理方案,为此,《全球化与粮食安全新格局》一文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就耕地增产潜力、农业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食物浪费、国际农产品贸易、重点农产品保供稳供、全球农业食物系统、双循环与企业行动、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国际粮安治理、粮食安全研究前沿等领域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

粮食安全格局是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支撑,本部分聚焦中国与全球的粮安动态。

《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方法,分析了1990-2017年全球人口与粮食的时空格局、空间错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国际农业合作的启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消费时空格局》一文聚焦粮食消费,剖析了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近20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空间重构》两篇论文均关注国内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前者侧重从粮食种植结构类型来评定粮食生产及供需关系新格局,研究土地利用价值驱动的属性、功能及质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后者主要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分析建设用地扩张、退耕还林还草、毁林垦草对不同生产潜力区域的影响。

请左右滑动查看


粮食安全需要开源节流,本部分聚焦我国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粮食安全潜力。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程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一文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测算了耕地撂荒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得出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20087.07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达2265.6万t等重要结论。

《中国消费端食物浪费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测算》一文聚焦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利用一手调研数据,首次在全国尺度上测算了消费端食物浪费总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发现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端食物浪费达3432万t、人均食物浪费量67.33 g/d。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一文进一步从居民膳食消费角度,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膳食需求变化趋势及其稳定形态,指出中国大陆居民的膳食消费水平距离富裕水平下的稳定状态整体差距超过5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内粮食生产与贸易结构的建议,以及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科学问题。

《基于农户经济和环境“双优”目标的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优化模拟分析——以邯郸地区小麦生产为例》一文关注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物质投入之一化肥,研究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双重目标下降低中国农业化肥施用强度问题。

《中国生猪耗粮系数时空演变特征》一文关注生猪饲料粮这一重要的粮食用途,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不同规模饲养生猪耗粮系数,探讨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可能原因,从提高饲料用粮效率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请左右滑动查看


经贸合作可通过优化配置全球农业资源来促进中国与全球的粮食安全,本部分聚焦粮食安全合作。

《国际粮食贸易背景下的市场整合与虚拟资源流动——以中国巴基斯坦大米市场为例》一文以中巴大米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巴粮食市场整合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中巴大米贸易带来的资源效率改变,进而探讨了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国际合作和全球水土资源节约路径的启示。

《东南亚地区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聚焦海外耕地投资这一重要的经贸合作方式,利用文献资料法、空间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中国海外耕地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国大豆进口关税调整对全球水土资源转移的影响评估》一文基于GTAP模型评估了中美贸易争端背景下中国大豆贸易对全球水土资源配置的影响,得出了取消除美国外其他四国关税可同时减少全球水土资源消耗等重要结论。

《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复杂贸易网络分析视角》两文分别聚焦粮食、猪肉这两大品种,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两大品种的网络格局特征及其变化态势,提出了中国加强国际市场主动权与影响力、推动建立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请左右滑动查看


新时期需要更加重视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本部分专门聚焦粮食安全治理。

《水土资源匹配视角下中国省域农产品供需平衡分析及其政策启示》一文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评价了在目前食物消费水平和不同考量标准下的各省水土资源承载力,进而从农业生产布局、结构调整、粮食贸易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传统农区粮食生产转型机制及其安全效应——基于乡村空间治理视角》一文以乡村空间重构为导向,解析了“物质—权属—组织”综合治理与粮食生产转型的内在机理,分析了乡村空间治理影响下的粮食生产转型过程,从乡村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提出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手段和途径。

《基于网络组织视角的粮食产业化模式与优化路径》一文针对我国粮食产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偏弱的现状基础,从网络组织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粮食产业化模式,进而从提升网络主体、优化网络结构、强化网络载体、完善网络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粮食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最后,《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一文则创新提出了农业对外开放应瞄准充足供应、稳定安全与竞争力三个不同层次目标来促进中国与全球粮食安全,通过凸显产能的粮食自给战略、全产业链的食物安全战略、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来加以保障落实,可为科学推进新时期农业对外开放与国家粮食安全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请左右滑动查看


总结

总体而言,本专辑的19篇论文,涉及资源、管理、经济、地理等不同学科,国内国际等不同视角,格局、过程、机理、对策等不同主题,围绕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对外开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建言献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节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的历史方位,由衷希望这些跨学科、多视角、全系统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各界更为全面地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景象、透视粮食安全的内在规律、探索粮食安全治理的科学方案,由衷希望本专辑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的跨学科思考与关注。

初心不忘,人民至上,愿仓廪实、天下安!

召集人简历

陈秧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创新团队执行首席、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国际农业经济、乡村产业经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国家自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子课题、农业农村部软科学等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和参与部委委托任务3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评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E-mail: chenyangfen@caas.cn

王介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农业地理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等国家重大课题任务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016年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

E-mail: wjy@igsnrr.ac.cn


《自然资源学报》于1986年创刊,现为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投稿方式:请登录《自然资源学报》官网(http://www.jnr.ac.cn)或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www.geores.com.cn)选“作者投稿”,根据提示在线投稿。联系电话:010-64889771E-mail:zrzyxb@igsnrr.ac.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