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就错过了!”
你这辈子,有没有为一件T恤拼过命?
上个月初,优衣库推出与KAWS联名的T恤,让大家为之陷入疯狂:通宵排队的、半夜蹲守的,甚至有人难敌激动之心,出手挥拳、连大妈都加入了这场T恤抢夺战···
混战之后,一件售价99元的T恤,被黄牛炒到800元还一件难求!只要你穿着KAWS联名T恤走在街上,我们都不敢惹,毕竟抢到这款T恤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究竟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款T恤如此疯狂?我们认为除了 KAWS 这个 IP 本身让人难以抵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同侪(chai)压力所致。
第
1
则
-同侪压力是一种“传染病”-
同侪压力是当代人都会拥有的一种“传染病”。简单地说,它指的就是同辈人之间的影响力,这些人的基础条件和身份都拥有一定相似性,他们的行为决策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同侪压力拥有病毒性传染作用,品牌利用“同侪压力”作为隐形说客,甚至可以让消费者对自己产生“宗教崇拜”。
苹果公司在培养早期消费者时,就将同侪压力作为众多策略的核心。他们向13-17岁的孩子进行推销,并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大使,让校园中的“风云人物”成为品牌行走的“安利机”。
苹果这样做是因为青春期时,我们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期望成为的人。校园中某个优秀的、受到大家欢迎的人可能就是我们我们期望要有样子,我们在心目中都会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他对某个品牌的喜好也自然会影响到校园中很多人的选择。
通过同龄人的群体影响,苹果可以快速得到消费者喜爱。一项关于年轻消费者的核磁共振研究发现:苹果迷的大脑活动和基督教徒十分相似。这种同侪压力引发的宗教崇拜,很可能会伴随用户一生。
第
2
则
-为啥同侪压力有如此大的说服力?-
同侪压力本身并不足为惧,但同侪压力衍生出的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才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也是同侪压力发挥强大说服力的重要原因。
我们天生会自动模仿他人的行为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同侪压力”的底层心理机制。山羊在迁徙过程中,通常会有一只头羊指引它们前进。研究发现: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的行为,山羊就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人类和动物一样,也会在同侪压力下变得从众,无意识地跟随少数个体。
2009年圣诞节,美国某玩具品牌推出一款售价10美元的电动仓鼠Zhu Zhu Pets Hamsters被卖到脱销,甚至有家长愿意付50美元来购买它。但除了售价不便宜,这款电动仓鼠并无“过人之处”。小孩子们之所以想要它,就是因为看到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有这么一件电动仓鼠,自己也想要一只一模一样的。(小孩子对家长购买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看看:营销,要从娃娃抓起!就知道了。)
家长甘愿付上远远超出实际产品价值的价格来买这款玩具,也是“同侪压力”在作怪,这款出现在同辈群体中的玩具,不知不觉中制造了一种现象:如果你不把仓鼠买回家,你就OUT了!你的小孩就比不上别的小朋友!这样的同侪压力,会迫使他们从众,继而想尽方法来购买这款略显昂贵的玩具!
我们都是虚荣的物种
「攀比心理」
虚荣是人类的天性,虚荣会引发人们的攀比心理。在同侪压力影响之下,人们的虚荣心会被唤醒。就像《都挺好》中的作爹苏大强,看到好友老聂的儿子每天给他一百块钱出去吃饭,所以也要儿子出钱让他出去吃饭;看到老聂要出书,所以自己也想要出一本诗集,看到老聂打扮时髦,所以让子女为他买更为昂贵的衣服···这其实都是苏大强处于同侪压力之下的虚荣心在作祟。
同侪压力能够加剧虚荣心,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尊重,所以会将代表品质或优雅的品牌,昂贵的价格,当成化解“同侪压力”的出口。
我不想被他人认为孤独
「群体归属渴望」
我们用酒桌文化来借势人们处于同侪压力下对于“孤独”的恐惧。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个嗜酒如命的国家,据说在俄罗斯“人均每年喝近10升 喝死40万人”,俄罗斯人酗酒甚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但一项调查发现:俄罗斯人并不是因为喜欢喝酒才这样做的,而是因为所有人都这么做,在朋友间的对饮和推杯换盏之间,人们会产生归属感和同志情谊。酒会连接个人与群体,让他们避免被同辈排斥的恐惧,被群体接纳。
与俄罗斯的酒文化一样,我们也常常在同侪压力下趋同大部分人的行为轨迹,做出不属本意的选择。这其实是因为从人群中站出来和其他人不同,会让大多数人感到不舒服。
第
3
则
-用同侪压力策略说服消费者的品牌们-
同侪压力下人性的弱点会被放大呈现,会形成一种强大的隐形说服力量。品牌和营销人也正在利用“同侪压力”说服我们购买他们的产品。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种下“传染病”的种子
「病毒式游戏机制」
你是否还记得2014年火遍全球的“冰桶挑战”?
这是一项由美国患有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棒球明星发起的公益活动。活动规则是上传自己淋了一桶冰水的照片或影片,并指定接下来要接受挑战的三个朋友。被挑战者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挑战,或是向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相关慈善机构捐款100美元。
无独有偶,一场被称作“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式饮酒大赛”的游戏,也曾让啤酒冰纯嘉士伯销量大增。游戏规则是:首先挑个朋友,给他一罐冰纯,然后他就必须单膝跪地一口气将酒喝光,否则就要自己带一瓶酒主动去“冰动”比人,“冰动”别人的过程中,如果对方也有一瓶酒,你就要把两瓶酒都喝光。这个规则上略显简陋的游戏,很快就风靡了美国的大学校园。
利用社交网络和视频两大传播利器,这两项活动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但它们能够传播得如此广泛的关键在于:活动的发起者在游戏机制上种下了一颗“传染病”的种子,利用“同侪压力”影响扩大活动声势,毕竟很少有人会有勇气拒绝朋友挑战。品牌想要营销信息形成病毒式传播,前期在活动机制上埋下一颗“传染病”的种子至关重要。
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就错过了
「制造稀缺感」
我们最害怕的就是“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就错过了!”正是洞悉了人们在这种同侪压力下的紧张情绪,品牌们开始在售卖产品的时候制造“稀缺感”,然后让人们为之疯狂。
不信你看:
1、星巴克猫爪杯限量诱惑,引发“圣杯战争”;
2、苹果在新品上市时限量发售,果粉门外搭帐篷等候;
3、面对限量版球鞋,直男们总说“女朋友可以再找,考试还有补考,但鞋子错过了就是永远。”
觊觎他人拥有的东西是人类的本性,大部分人会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评估自己的行为或决定的正确性。品牌制造一种稀缺的感觉,会刺激人们的团体性思维,以及人们对错失的恐惧。这种同侪压力营销,利用的其实就是人们内心的“虚荣心”:通过争抢获得一份在众人看来稀缺的东西,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有哪些是大家都知道,而我不知道的?
「制造集体信仰」
生活中,我们很难承受“有哪些是大家都知道,而我不知道的?”这个打击,这种认知黑洞,会让我们坐立难安。《泰晤士报》也曾说过:我们天生就是相信他人的。集体信仰,会帮助我们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在购买中,我们也常常希望得到同侪的认可,这其实也是一种从众现象。
品牌们常常通过为人们制造某种集体信仰的方式,售卖自己的产品:
1、日本COSME大赏每年都会选出受欢迎的产品,排出COSME美妆排行榜,每个上榜的产品,都会销售得非常火爆;
2、电影网站的每周十大票房最高电影排行榜,也会影响我们观影选择的重要因素;
3、香飘飘前些年“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将产品销量具象化表现出来,告诉人们“大家都在买这个产品”。
品牌制造出来的集体信仰,会引导消费者相信有专家或团队在辛苦挑选最好的产品,为我们做出明智的指导。即使我们知道这是商业行为,也还是会忍不住趋同于他们。
我的朋友喜欢什么?
「善用社交说服力」
我们常常害怕处于“被他人认为孤独”的恐惧中,所以会主动跟随朋友的选择,这种社交说服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微信公众号前段时间改版,如今我们新关注一个公众号的时候,可以清晰看到有xx位朋友在同时关注。以往文章的点赞功能被改成在看,如果用户看完文章,点一下在看,他们的朋友就可以在“看一看”的位置看到用户点赞的这篇文章。借助社交说服力,信息会更加快速广阔地传播出去。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营销者利用同侪压力影响,授权你向朋友们推荐某款产品,会让我们获得“社会认同感”,而我们跟随朋友的选择,购买/喜欢同类产品,会让我们更好地与集体融合,获得安全感。
最后一句:
品牌们利用同侪压力为消费者“洗脑”,本质上就是对人性弱点的理解和应用。同侪压力衍生出的从众、虚荣攀比、以及不被集体接纳的恐惧心理,其实都是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品牌只有深度洞悉目标消费者处于同侪压力下的焦虑与不安,为他们提供释放压力的出口,才能真正得到消费者认同。
/ 阅 / 读 / 热 / 度 / 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