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陈永红:世界高铁海拔最高点的坚守

广州铁路 2024-03-31


陈永红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军马场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曾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兰州局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等荣誉。



他,中等个头,有些瘦削,头发稀疏,额头上布满深深浅浅的皱纹;他,鹰眼如炬,能在行驶的车辆中一眼捕捉到故障点,略显沙哑的声音透出一股威严;他,铁骨柔情,如一位暖心兄长,默默守护关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就是陈永红,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军马场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11年来,他扎根祁连山,带领军马场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职工,在世界高铁海拔最高点默默守护接触网设备,实现了隐患“零漏检”、安全“零事故”。


一次选择 一生坚守


2013年8月,兰新高铁施工配合报名的消息传来,一下子就点燃了陈永红深埋在心里的激情。陈永红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男子汉得敢吃苦、能吃苦,经过摔打磨练才能练就钢筋铁骨。当时,已经报名的年轻工友神气十足,44岁的陈永红不服气,倔强的他想的是:“年轻人能干的活,我不仅能干,还能干得更好!”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报名参加施工配合工作。


2013年9月,作为兰新高铁施工配合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陈永红的申请被单位批准了。想着能在家门口参加高铁建设,能和小伙子们在高原上一较高下,陈永红十分兴奋。


但是到了祁连山之后陈永红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满怀豪情的陈永红第一次站在87米高的大平羌沟大桥上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先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他出现了胸闷气喘、头晕头疼等高原反应,脚步发飘,嘴唇发紫,每走一段路就想找个地方躺下来。


陈永红当时介入检查负责的元山、双墩子、金瑶岭、大平羌、小平羌、祁连山、大梁等7座隧道组成的祁连山隧道群,是世界高铁海拔的最高点,平均海拔3100余米,最高的大梁隧道海拔3608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7%,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39摄氏度,冰雪期长达9个月。

得知陈永红高原反应强烈,吃不下、睡不好,一下瘦了好几斤,他的妻子心疼无比,劝他回到张掖工作,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可她哪里知道,在提前介入的日子里,陈永红接触到了先进的高铁检修理念,“线岔是无交分的,分相六跨,锚段关节是高五平五……”,对陈永红来说,高铁接触网的检修是一个新奇世界,吸引着他去探索。陈永红的心里始终认为,他这半辈子,干过单线和复线的接触网设备检修,唯独没有干过高铁的,他的接触网检修职业生涯并不完美,必须要补上高原高铁“这一课”,让自己不留遗憾。


面对抉择,陈永红的内心也很挣扎矛盾。夜深人静时,看着满天的星光,他想了很多,想到了祁连山区的艰苦环境,想到了分居两地的妻子,想到了快要高考的儿子,想到了对亲人的愧疚,更想到了对铁路事业的孜孜追求和深厚情怀……


2014年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甘肃、青海、新疆一举跨入了高铁时代。性格倔强不服输、认准了就干的陈永红也做出了他的选择——扎根山丹马场、守护兰新高铁。从此,陈永红用默默坚守开启了“山高人为峰”的征程。


身先士卒 锻造成钢


“到现场去”是陈永红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高原铁路工作的11年里,工区管内的2870根支柱、17220个吊弦以及无数个关节、线岔等接触网设备,都曾感受过他双手的温度。熟识陈永红的人,都很佩服这位“高铁硬汉”。已经55岁的他,依然带领着一群年轻职工在高原高铁线上昼伏夜出,跟“天窗”、整设备、灭隐患,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在与艰苦环境的较量中,陈永红总是冲在最前面。

条件苦,不怕吃苦;风雪强,意志更强。接触网工高伟回忆说:“我调到军马场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前,未识其人、已闻其名,对陈永红十分敬佩。调到军马场后的第一个‘天窗’,我就见识到了老工长的骨头有多硬。”


高伟所说的“天窗”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刚站上作业平台,刺骨的冷风如锥子一般刺入棉袄。但陈永红咬紧牙关,带头艰难地移动着颤抖的身体,从工具袋里取出力矩扳手,一个螺栓一个螺栓地检查悬挂装置等设备结构的紧固和接触线的落槽情况。尤其让人佩服的是,为了确认补偿装置是否存在断股、散股、卡滞等问题,陈永红脱下厚实的棉手套,仅戴着线手套一寸寸摸索着冰凉的线索。高伟伸手尝试了一下,那种冷直刺骨髓,一辈子难忘。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陈永红是军马场接触网工区首任工长。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把自己锻造成了一枚锋利无比的“金刚钻”,带着职工一起“闯三关”,向前向前再向前。


摆在他面前的头一道难关,就是摸清“家底”。陈永红和工友们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徒步走遍了管内的7座隧道、8座大桥,彻底摸清了每一处设备的“脾气秉性”、每一个施工关键点、每一处防洪防汛的薄弱点,为以后设备维护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设备动静态资料。


专业知识的欠缺是他遇到的又一个“拦路虎”。面对高铁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奔五”的陈永红倔强的劲头又上来了。他从零起步,从基础学起,一有时间就啃书本、查资料,一章一章研究作业指导书,一遍一遍默画供电示意图,一页一页琢磨装配图和平面图,对高铁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和运行维修规则进行逐条注解,并标注相应的事故案例,记下了3本2万余字的学习笔记,成为工区日后应急处置、克缺整治的实操指引。


最后他还要闯检修关。军马场接触网工区管内处在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恶劣的自然环境经常造成接触网跳闸故障,最多的一天连跳了9次闸。在惯性故障面前,陈永红没有被吓倒或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牵头成立了维护与应急攻关小组,一遍遍研究接触网跳闸故障形成的原因,一遍遍往故障现场跑,反复比对故障细微差别。他带领工友在隧道壁上加装柱顶式绝缘子,加大正馈线与承力索之间的绝缘距离,或者在转换柱上安装悬式绝缘子固定引线等。这一个个“沾地气”的方法,有效减少了接触网跳闸故障。

一人是铁,不如人人是钉。作为工区的“领头雁”,陈永红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宝贵的检修经验和应急处置方法无私地传授给职工,鼓励职工带着问题学、现场实践学,一起现场复盘故障过程,一起分析故障原因,共同探索更好的应急解决方案。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工区职工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活跃,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这个工区先后有4名职工考取了工人技师资格,班组也实现了10年安全“零事故”。


凝心聚力 情暖工区


“这里的天很高,这里的地很大,这里的人很亲,这就是我的家……”接触网工刘超借用歌曲《雪域高原》的歌词道出了工区职工的共同心声。


陈永红是一名优秀的工长,也是一名知冷知热的兄长。他把这两个角色都诠释得很精彩。他在工区年龄最大,对职工最亲,知冷知热、掏心掏肺、用心用情经营着工区这个温暖的“大家”。碰到困难和烦心事,职工们都愿意和他聊一聊、说说心里话。久而久之,“陈大哥”就成了工区职工的“主心骨”。职工碰到大事小情,都愿意向他讨个主意。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为了把青年职工的心真正留在这片高原上,陈永红铁骨也有柔情。陈永红在全段是出了名的“刀子嘴豆腐心”,碰到职工安全上有问题,绝不留情面,黑着脸一顿训,让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更多的时候,陈永红对职工在思想上帮、技术上带、生活上关心,无微不至、古道热肠。

职工每次出“天窗”,陈永红都有个“铁规矩”,总要提前登上作业车,认真检查医用吸氧器、制氧机的使用状态,检查红景天胶囊、速效救心丸等药品的配备情况,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在他心中,职工的生命安全比天还要大。


生活中的陈永红擅长烹饪,尤以红烧肉、红烧排骨、黄焖羊肉最为拿手。空闲的时候,他就钻进伙食团露两手,让职工们换个口味。谁有了头疼脑热,陈永红还会下厨做点儿素菜和汤面,热乎乎地端到床前。


家住车站附近的牧民扎西,和爱捡蘑菇的陈永红交成了朋友。每到雨季,陈永红总要来到他家的牧场,捡上一桶蘑菇,摊在阳光下晒干,然后炖在肉里,改善职工伙食。


他组织成立了互助小分队,谁家碰到了婚丧嫁娶、老人生病住院等事情,总安排休班的职工主动上门张罗、跑前跑后。


他组织开展“家属进工区”活动,让家属了解职工迎风战雪、拼搏奋斗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大后方”的理解支持,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这里条件这么艰苦,我为啥不想着调走?因为这里有陈大哥,有相互包容、团结友善的一家人。”说到这里,刘超的眼睛湿润了,不好意思地看向了窗外。

高原高寒高海拔,锻造高铁硬汉;高标高效高质量,确保高铁安全。在坚守祁连山的这11年里,陈永红迎风斗雪战严寒,全力确保兰新高铁安全畅通,虽然有苦有累,但无怨无悔。今后,他依然会忠诚履职,当好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工友眼中的贴心人,在世界高铁海拔的最高点为供电安全保驾护航。

  

像大山一样抵挡风雪

像大山一样坚韧不拔

像大山一样宽容宽广

在高原上守护高铁安全的11年

陈永红以实际行动

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中国铁路

编辑:廖斐茹

审核:赵灯 赵岳

监制:曾佳梅

更多精彩内容

梅龙高铁开始铺轨

欢迎抵达广州白云站,这份出行攻略请收好!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