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知识局(ID:dichanzhishiju)去机场的路上,表弟又忍不住劝我说:你真要回去?那边的病例可是多很多啊!留下来吧,安全些。原本提早了一个礼拜回老家过年,刚开始大街上热热闹闹一片祥和,还跟好几个同学约了饭,随后疫情席卷而来,聚餐纷纷取消,门也不串了,年也不拜了,就连每年例行的全家祭祖也不去了,所有人蹲在家里,刷手机,刷手机,刷手机。在日益紧张的封城的担忧下,为了躲避疫情,我迅速改签,提前离开家乡,回到了表弟口中的“疫情高发地”——广州。我的老家在重庆下辖的一个区,重庆直辖以前,是隶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与湖北接壤。倒不是所有跟湖北接壤的地方都很可怕,必须要提前离开,主要是我对不同能级的城市面对疫情治理能力的信心,实在是很不一样。比如,疫情最开始蔓延时,广东就在第一时间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广州也在得知武汉封城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布《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对所有武汉来广州的旅客主动联系、观察、追踪。小区的微信群里,早早就开始直播清洁阿姨每天消毒电梯几次,本是电梯海报的位置被防疫宣传海报占据了,群里人说“消毒水味儿让人安心”。走进电梯,每几小时换一次电梯按钮覆膜,按钮旁配了抽纸,以尽量减少人们接触的几率。常去的一些商场开始推送消息说,如何给商场公共空间和卫生间消毒。广州全市也不断释放消息:花市休市,暂停一切春节元宵活动,公交车每天定时消毒……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可以轻松从各种渠道获悉,朋友圈、微信群、新闻APP、政府官宣……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城市,为了应对这场疫情,每天都做了什么,什么地方相对安全,什么地方确诊患者较多,你自己,又可以怎样去规避一切不好的因素。刷这些信息时,我每天都在老家过着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1月21日一大早,在头天中央最高层对疫情进行表态,当晚钟南山院士接受《新闻1+1》采访之后的第二天,我一起床就到楼下的药店采购口罩,没想到,竟然意外的卖光了。沿着马路跑了好多家,在我们这样一个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彷佛一切都置身事外的四五六线小城市,竟然,口罩,都被抢光了。有诊所甚至在玻璃大门上贴出了大大的字条:“口罩已卖完”。此后,无论我何时去哪个地段的药店,口罩和酒精永远处于脱销中。网上不发货,线下买不到,政府完全没有救济渠道(广州上线了“穗康”小程序,每人每天可预约购买),小城市的物资紧缺可见一斑。为买个口罩殚精竭虑之外,更让我担忧的是,大街小巷,根本没几个人出门配戴口罩,每到夜晚竟然还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大跳广场舞,游乐设施里的小孩子们,竟然也还玩得不亦乐乎。亲朋好友,几乎没人提口罩这回事。从20号高层表态开始,我就不时在家族群里发一些疫情的信息,刚开始,群里静默如鸡,而我在广州的一个朋友群里,大家已经在讨论检测试剂盒供不应求,港大团队估算的感染规模到底靠不靠谱了。一个人干着急,但身边的人大都觉得山长水远,雨女无瓜:一个在老家做公务员的同学,所在小区确诊了两例病患,她是收到我的消息才首次听说小区的情况;疫情蔓延后,老爸的好友还如常约饭,在我再三劝阻下才勉强作罢;发现口罩脱销当天,老妈就给亲戚电话让他们囤货,后来再次致电提醒时,有亲戚还带着家里的小朋友在街边餐馆吃饭,电话那头,人声鼎沸……而老家的官方,对于消息披露的滞后,让人完全处于信息黑箱之中,不知道当地的情况总体如何,不知道市政做了哪些措施进行防范,就连我们市际车站关停,也是从微信群的一段视频得知的……表弟劝我的理由很简单:再过几天,节后返程高峰,全国各地的人涌回广东,人流密集,感染风险大。
我的理由也很简单:广州此前有非典的治理经验,城市的政务和公共服务能力、信息公开透明度等皆非老家可比,加上由钟南山坐镇的优质专科医疗资源,同是在家隔离,广州确实更能给人安全感。
其实,疫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重新谈起了城市选择的话题,当灾难来袭,到底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安全,还是偏安一隅的小城市更好呢?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只想说,当疫情爆发,情势危急之时,长三角和珠三角因为流动人口集聚,确诊人数一直遥遥领先,依然有众多小镇青年默然回归。
我相信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本身。
大城市的拥挤,带来了生产效率的优势,以及更多的资源集聚。能给人以生存的安全感的,不是靠地广人稀来天然阻隔病毒传播的链条,而是靠科学的疫情防控,发达的医疗教育配套,人与人之间适当的疏离,以及,日益公开透明的政府治理。
毕竟,2020年,好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END -
公号写了一年多,我们终于够胆开知识星球了。经过此前十年的行业沉淀和这一年多新的积累,我们有了更专业的能力去精准地服务读者和用户。
所以,在星球里,我们会发布一些独家解读,比如由我们团队原创的日课和房地产行业专题研报等,一些不便公开的独家分析,我们只对内部成员说。如果你有兴趣,欢迎来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