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拗口的我有点儿想抽自己,但真的就是这样啊~意思是,你咋看待世界的,你孩子看到的就是啥。你真的不能不负责任到让孩子看到世界一片凄凉惨淡。
比方说,俩小孩打架,A妈妈把孩子拉开,问A“你怎么能让他欺负你?”那难以避免的,A长大了会有“受害者心态”。“他欺负我,全世界欺负我”。老这样看问题,脆弱那是妥妥的。B妈妈把孩子拉开,对B说“你俩是好朋友,老在一起玩儿,又亲密,发生点儿小摩擦正常。不跟你好的、不跟你玩儿也不会也有争执啊!”这何止是更淡定的视角,还是小处着眼的情商教育啊!我们都喜欢成熟、乐观、从容、坚定、心思澄明的人。如果家长没有这样引导的功力,只能拼将来遇到好老师的概率了,特别聪明敏感的孩子这事儿也能想明白,不过是不是要走很多弯路、付上很多情绪代价?
她儿子小时候第一次被老师批评,特别伤心。她就跟儿子解释“老师批评你是爱你,喜欢你!不爱你的人才不管你呢,会看着你犯错,是不是?你就像小树,老师批评,就是给你‘砍树杈’。你想啊,要是不砍,你就长不高,往横向发展,长些乱树杈,长大了只能当劈柴烧;给你砍好了,你就往高处长,长成参天大树,将来盖漂亮的房子、能远航的大船!”反正从我儿子很小开始,我都这么解释。他经常会说:“姥姥给我砍树杈,我有点儿疼,不过我很勇敢!”或略显郁闷地说“唉,今天老师又给我砍树杈了……还好,爷们儿能挺得住!”忽然想到一句歌词“把太细的神经割掉会不会比较睡得着……”我儿子神经超细,但是,在强大如我的老妈的洗脑下,脆弱与孩子何干?脆弱的孩子中有一拨,因为负面情绪累积的太多,太痛,所以才脆弱逃避。成人伤了心还不去谈恋爱了呢,何况小孩子?
孩子脆弱有这样一个循环:事情有难度——面对的时候烦躁——被大人否认、压抑(有什么可着急的?你耐心一点儿!/你那么急躁有用吗?)——负面情绪得不到处理——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情绪“痛点”,选择逃避。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你很难过,跟某人倾诉,某人一副不以为然,你马上就生出“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强烈感慨,发誓“以后再跟这货说这问题我就是怂包”!可你除了某人,还有某某人,闺蜜朋友什么的一大把,不愁没地儿宣泄。而孩子,除了父母以外,就再少有其他的情绪支持者了。如果在父母这儿都被堵,基本上就没戏了。按照循环走下去,脆弱逃避是迟早的。最简单的——你现在觉得很着急是吗?(以此类推,伤心、生气、失望……前提是,当父母的你得知道并且能觉察这些情绪有出现。)最体贴的——你能感觉到你现在很着急!(安慰一下有那么难吗?不讲道理不说大话不指责当爹妈的会死啊?)可以抱一抱,你反而会发现他/她能很快安静下来。最积极正面的——我看到你已经坚持一段时间了,你很努力地想要完成!不过看起来有点儿不顺利,你还没搞定它,你现在很着急是吗?(顺便肯定了好行为,养孩子的时候,爹妈的注意力是“照哪儿哪儿壮大”,如果你老去照哪些缺点,你真是作死啊,道理同上!)同理,摔倒了、打架了、被误解了、想要的没得到了……都可能有“坏脾气”,给它们类似的“容身之处”。“每一个坚强的人生赢家,都带着一个对人性弱点收纳合理的背囊”。见过不少火急火燎、凡事儿大惊小怪的家长,我妈是这样的人,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一个人。作为一个以前也有这毛病、现在“愈后良好”的病友,我对这个问题,简直不仅仅能用“感同身受”来形容。我之所以以前脆弱,觉得一遇到事儿跟天塌了一样,本能地想要躲起来,是因为我妈是这样对事情反应的。从她惊慌的样子我觉着事儿很严重——大人都处理不了的事儿,小孩子就只能接受恐惧的折磨。其实后来才发现是小事儿,没啥大不了的。但心理阴影已经存在了,习惯性的心理反应已经形成了。再说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心理学、完成充分地自我觉察。我的其他实践经验也告诉我,孩子之所以脆弱、逃避困难,跟爹妈反应过度绝对有关系。所以,孩子急,孩子怕,孩子慌,咱得淡定。你从来见有战斗力的部队,中层将领着急忙慌地进入帐篷“报~~~~~”,其统帅啥时候跟着他一起着急过?不是胸有成竹地指挥若定吗?如果有着急,等着丢盔弃甲吧!整个部队会变得无比脆弱。可能有人要问:爹妈太淡定,孩子就不重视这事儿了,会不会?所以,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形容最恰切不过了。方法还是要找的,但是在情绪回应和思想境界上一定不能输了气势。玻璃心绝对是可以预防的,先把这三条做到,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
学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钱钟书: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李玫瑾视频:你孩子为什么听不进去你的话,遇到越说越不听情况咋办
李玫瑾视频: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和情绪问题?
袁硕《进击的智人》让我们脑洞大开,家长朋友们应该与孩子一起来看
陶行知:家长每天6个“一分钟”,成为孩子最好的导师
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样,妈妈是基石
家长必读:跟随李玫瑾教授解决孩子“拖延症”,立竿见影
家长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李玫瑾:我用40年的上千例罪案,回溯亲子关系对人格的影响
40种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家孩子!
今天,一定要将这位伟人告诉孩子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南京“聪明村”这一招,值得所有教师和家长学习!
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复旦附中老校长给出九大忠告
人民日报列出优秀父母的9条标准!家长对照看看,有几条你没做到?
姐姐将弟弟生殖器剪掉:中国式逗小孩,既无知又低俗!
人民日报:15个表扬孩子和10个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转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