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教育的课堂“长”啥样?我的理解就四个字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朱永新教授
新教育的课堂“长”啥样?我的理解就四个字
——学习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思考
(2021021)
我们不妨先看一看新教育对“理想课堂”的表述:
五是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先说“和谐”两字。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我的理解是:不平等、不民主的课堂,一定算不上“和谐”课堂。 “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可视为人与教材(不仅仅指国家正式颁布发行的教材;广义上说,所有对学生“有用的东西”都为教材)的和谐和人与环境的和谐。
“追求个性的课堂”——可视为“人与人的和谐”。 “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可谓人与自己、他人、教材、环境相和谐的高度概括。 因此,结合新教育“两大课程”“四大改变”“五大核心理念”“九大教育定律”和“十大行动”,新教育“和谐课堂”之“和谐”的理解是否应该包括这样“四个和谐”呢? 一是人与人的和谐;
二是人与教材的和谐; 三是人与自己的和谐; 四是人与环境的和谐。 因此可以说,达不到“四个和谐”的课堂,就不能称其为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再说“高效”两字。 这一点新教育有明确表达,即“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
达成“高效课堂”“个性课堂”的手段有哪些呢? 这一点新教育也有明确表达,即“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 。 第一种手段可以简化为“和谐”,第二种手段可以简化为“情境”。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该有“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吸收和整合,对流程的设计和把控”。 “吸收”是教师将教材化为己有,教师与教材融为一体。 “整合”是教师将教材变成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内容。 “设计”是教师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流程。 “把控”是教师必须使课堂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指课堂教学目标,而且力争确保目标的达成。 因此,要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应该突出和谐、情境、吸收、整合、设计、把控十二个字。 以上是我对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新教育课堂专家不吝赐教!
==========================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长
按
解
锁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