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由李伟明老师出版专著想到的​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09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伟明老师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由李伟明老师出版专著想到的(2021082)          今天,收到李伟明老师寄来的他的第一本专著——《做“有温度”的班主任》,为李老师高兴的同时,教师成长的问题再一次在我脑海中萦绕——名师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      想到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出一本专著就是“名师”了,而是像伟明老师那样,既会做事,又能写文章出书,我以为就一定是“名师”了。      关于做事,我与伟明老师远隔千里,不知道他是怎样做的。但从他5年发表250多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来自于他的班级案例来看,李老师不仅爱做事,能做事,会做事,而且做成了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不可能“天生”会做事,那做事的本领是哪里来的?      这方面我有一点发言权。      记得我俩好像都是2015年加入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原称李镇西研究会)的,那时,他刚刚有了小宝宝,上班忙工作,下班带孩子是常态,但周六晚上的网络研修活动他基本上一次不落,而且非常活跃。其中很多时候是带着小宝宝参加的,有时候还在研究会的QQ群里晒带孩子的照片,因此老师们戏称他为”快乐奶爸“。      2016年暑假,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广东中山举行,他为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特意打”飞的“来到中山;那时已经没有了二等舱的机票,他坐的是头等舱。      学习上如此勤勉,如此执着,难怪李老师有如此突出的成就。而这种勤勉和执着的原动力,则是李老师的教育情怀。      李老师的教育情怀,浸透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      《福建教育(德育)》编辑部副主任李武在序言中是这样评价的:他通过阅读新接班学生的成长档案,了解学生情况,由此注意到小霞的特殊;借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事例,引导小霞正视不足,激励她追求进步;以”不抛弃,不放弃“为班级信条,给小霞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似乎这样的教育并没有何奇崛之处,但富有温度的师爱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时,却感动了我。      再说出书。      写作5年便能出书,李老师是不是天才?      不是的。      关于这一点,李武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道:伟明老师最初投给我的稿件,打动我的并非逻辑的严谨、文字的畅达,相反,这两点还是那时的伟明的短板。
      逻辑和文字是一篇文章非常重要的元素,这两点都是”短板“,又怎么会发表那么多文章,还出版专著呢?      对于李老师的写作历程我比较熟悉,也曾在多个讲座中介绍过他的案例。      2015年之前,李老师写作并不突出,但他一直笔耕不辍,孜孜以求。记得2016年元月,研究会组织”大手拉小手“活动的时候,他与刘沛华老师结成了”对子“,专门练习写作。      以我的视角来看,李老师练习写作特点十分突出——他练习的针对性非常强。比如他选择的主攻方向是”教育叙事“,他便大量阅读各大期刊刊登的教育叙事文章,而且每天在博客上贴出”阅读摘抄“。如此一来,将阅读与班级里发生的真实故事结合起来,能够5年的时间发表250多篇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用班级故事进行写作、用写作反哺班级管理,使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也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于是,名师炼成了!

==========================

更多教师成长文章,请点击阅读这件事比做直播还难,令人欣喜的是——我学会啦!
我也学着做“直播”我该怎样向李镇西老师学习想做事,多做事,会做事,巧做事——好故事是做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应该进行教育写作?从“丑小鸭”到“白天鹅”,距离只有“五个一”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教育写作例谈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昆明)  精彩瞬间有教育故事的教师最具魅力——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昆明)感想共赴春天之约——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感怀
这样进行小课题研究,效果绝对好!——读管国良老师《小课题研究》收获我们是否该这样成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发展构想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