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设为星标,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2021年10月中旬教育报刊
征 稿 启 事
1011《四川教育》(理论)2021年第11期“教学专题”征稿 20世纪50年代,主题式教学的理念最早在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者拉瓦尼·A.汉纳认为,主题式教学是聚集于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其中这种课题被视为一个横跨各学科且基于儿童个体社会需求的意义整体。后来,主题式教学的内涵被不断丰富,更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强调广泛的主题研究,其影响也从某一学科领域扩大到整合多个学科。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愈发在学科静态和分化的基础上强调动态和融合,在教学思维上从教师本位和学生本位走向双主体的合作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这种兼具学科内容重组与跨学科知识链接优势的教学方式,得到众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并大量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目前,我们探讨的主题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围绕特定教学主题并沿着主题统摄下的一系列有逻辑的子问题而逐渐展开的。通过整合学习资源,深化知识内容,学生能够获得深度体验的学习过程,克服学习困境,获得全面的发展。可以说,主题式教学从突破学科边界逐渐向跨学科的知识统整发展,从一种教学形式转变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支架。 1.在互动交往中整合学习资源。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主题的确定。与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主题的确定不是由教师自己决定,而是教师与学生在充分互动交往中形成。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兴趣点,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形成问题库。其次,在问题库中师生分析问题清单,选择聚焦某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出和分析系列子问题,最终优化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沟通,是共同研究者的关系,也是在这种互动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整合。 2.在情境拓展中深化学习过程。没有融入与思考的学习,只是简单的识记。主题式教学情境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融入所要研究的主题之中,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深化学习过程,让学习更有意义。教学的情境拓展往往包含七个步骤:课程内容主题化改造。主题内容问题化。选取问题较多进行生活化描述。生活情境转化为问题。围绕问题焦点师生互动解决。知识内容以结构化形式展开。学生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在上述步骤的循环和完善中,学生的学习也在不断深化。 3.在问题探究中培育高阶思维。主题式教学离不开系列问题的设计,而这些问题对于培育学生较高水平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激发问题意识,设计教学主题,切实改变学生以传统用公式寻找标准答案的思考方式,而是在阅读、讨论、探究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学科的深层理解来分析和提取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1.实践主体单一。在当下的主题式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处于“单兵作战”的尴尬境地。主题的选择和开展方式仍没有跳出单一学科的藩篱。对一般教师而言,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是限制主题式教学落地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教师不是不知道哪些是好的主题,而是无法从其他学科教师处得到切实的帮助。主题式教学需要跨学科教研,需要多位教师的深度参与,需要跳出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2.主题选择的泛化。一直以来,知识本位的观念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教师在筛选主题和设置情境时往往会走入主题选择泛化的误区。有时过分关注学科知识的传递和落实,忽视了这一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有时又过于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事实上,有些主题的设置是教师的个体意愿体现,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深度学习。例如,法国学校来学校交流,某低段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走近法国”的主题式实践。学生接到的子课题任务包括“法国的历史”“法国的交通”“法国的学校与教育”等。尽管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但其内容的设计明显超越了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实际,导致学生在这一主题实践中难以实现深层次的建构。 3.教学内容碎片化。开始主题式教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系统化的开发与构建。因为想到一个主题就做一个主题,教学内容在呈现上出现了零散化特点。例如,某教师围绕苹果设计主题式实践。“画苹果、唱苹果”等活动热闹纷呈,但学生在这一主题下却只接受到了零散的信息,并没有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与以后的主题活动也没有逻辑联系,也就无法帮助学生系统地建构认知体系。 4.教学评价简单化。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了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测评学生的学习结果。针对主题式教学,有的教师试图用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却呈现出浅表化倾向。例如,将评价指标分为“展示活动形式新颖”“活动目标适中”“学生自然大方”等。这些标准看似有一定道理,却过于宽泛主观,缺少规范的逻辑体系和评判标准。这样的简单评价容易出现“满堂夸”的情况,甚至走入学生做什么都好的误区之中。 1.选择适切的教学主题。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这既是重点,也是教学的起点。主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实现,需要多个学科教师的深度参与,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主题的确定至少要建立在一次或多次的讨论基础上,征求学生的意见,达成主题式教学的共同意愿,制订明显的任务书和计划,并与相关学科的教师深入合作。教师要科学诊断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找到可以通过主题式教学帮助解决的学习要素。另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让教学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同时,教学主题的选择还要须有内在逻辑性,避免主题选择的泛化和随意。 2.呈现完整的教学内容。学科知识是具有鲜明的逻辑性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基础上,重新编排顺序,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情境必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对语言知识和艺术知识的融合,教师要在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学生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要点和所要提升的艺术素养,防止出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另外,教师要理清教学内容中的逻辑主线,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连贯性和持续性,避免因主题式教学活动导致的知识内容的肢解。 3.提供全面的教学评价。主题式教学从主题的选定到任务的实施,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和谐、共享的氛围是主题式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时空,在学习全程师生都可以及时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评价也要打破传统的单极化评价理念,不能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是抽象的数据呈现。首先,教师要将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和学期教学评价相结合,完整监测学生的具体表现,并由此调整以后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案。其次,教师要合理分配各学科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权重,形成适合本班学生的评价体系,并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各教师与学生良好的对话氛围,站在理解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对主题式学习成果。 1.如何认识和理解主题式教学?其内涵、结构、特征、价值是什么。 2.推进主题式教学的方式方法、操作路径、实施模式有哪些?请结合课堂教学案例,阐述你是如何进行主题式教学的。 按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进行写作;字数在3000~6000;选择一个角度从几方面展开,不要面面俱到;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际,将观点与材料进行有机的统一。 1.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手机号码。 2.我们会在“四川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中陆续推出各栏目征稿启事,请大家密切关注。 投稿邮箱:scjy86113199@163.com稿件将择优刊登在《四川教育》(理论)2021年第11期杂志上,期待你的来稿!
案例:《你们是最好的》(请针对以下案例文章进行评议写作;案例地址:http://www.bzrzy.cn/bbs/a/a.asp?b=200&id=655329) 投稿邮箱:bzrzyzxb@qq.com(中学案例征稿) 投稿说明:来稿请用附件发送,并在邮箱主题中注明“案例评析”字样。稿件中请随附具体通联方式。
1015《德育报》(1659期)主题征稿:“双减”之下,如何全面评价学生?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通知,其中有几条新的政策十分耐人寻味:一二年级不组织纸笔考试;义务教育阶段考试不公布分数和排名,仅以等级评价的形式进行展示;初中年级可结合各个学科实际情况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这些政策的落地破除了唯分数论,说明纸笔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手段,却绝非唯一的手段。那么,您还有哪些评价学生的方式呢?(截稿日期:10月15日) 投稿邮箱:dybjs03@163.com(邮件务必注明xx期) 文章采用后寄样报、稿酬(稿件务必注明详细地址、电话号码)。
1020《中国德育》2021年第22期话题: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管理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特别要求学校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潜力。新形势下,班主任要逐渐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育人责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班主任要积极协同学校和家庭,达成育人共识,更好地培育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德育》2021年第22期话题聚焦“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管理”,欢迎踊跃来稿,以下维度供您参考: 1.来稿可就上述任一维度进行论述,也可围绕话题自选维度。 2.观照现实问题,谈透谈实,切勿空泛。字数在4000~6000之间为宜。 3.规范撰写(GB/T 7714—2015),“注释”和“参考文献”于文末呈现(标出页码并与内文对应)。 4.正文前呈现摘要、关键词,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课题、电话、邮箱等信息。 5.杂志有规范的三审流程,稿件录用后会给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 期待关心、支持、从事德育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各界人士不吝赐稿。
1020《幼儿教育》“我与《幼儿教育》杂志的故事”征文 在迎来《幼儿教育》杂志创刊40周年的日子里,为了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密切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联系,本刊特举办“我与《幼儿教育》杂志的故事”征文活动。 《幼儿教育》杂志创办于1982年,目前有《幼儿教育·教育教学》《幼儿教育·父母孩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三个版本。4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忠实履行教育宣传的职责,服务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真诚期待长期关爱、支持《幼儿教育》的读者、作者,以“我与《幼儿教育》杂志的故事”为主题,回忆、讲述自己与杂志之间的故事。可以叙说自己与杂志共同成长的历程,可以回忆与编辑的交往经历,可以讲述学刊用刊的经验体会,等等。 5.在来稿末尾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投稿电子邮箱:yejyzhengwen@126.com,联系电话:0571-87778225。 请在邮件中注明“‘我与《幼儿教育》杂志的故事’征文”字样。 所有来稿,我们都将悉心阅读,并从中遴选若干优秀征文,在《幼儿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或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刊发。
1020《德育报》(1661期)主题征稿:如何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即“认识你自己”。而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形成自我认知偏差,无法接受自己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失控、不懂如何管理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学会:我即使有缺点,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我虽然有时不能把事情做好,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虽然我不完美,我还是很喜欢我自己。您是如何帮助学生喜欢自己的?(截稿日期:10月20日) 投稿邮箱:dybjs03@163.com(邮件务必注明xx期) 文章采用后寄样报、稿酬(稿件务必注明详细地址、电话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