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草根聊课】张祖庆《我们奇妙的世界》(三下22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追梦教师袁建国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4-01-10

更多“草根聊课”,请点击阅读
【草根聊课】许玲燕《我们奇妙的世界》(三下22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草根聊课】张祖庆《我们奇妙的世界》
(三下22课)实录、视频及评析

开篇絮语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张祖庆老师的《我们奇妙的世界》。

     张老师的名头非常大——他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

      张老师上的课特别好——先后获“全国多种风格流派教学观摩“特等奖、“浙江省学习主题建构教学比武”一等奖,在“千课万人”、“现代与经典”、“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等大型活动中执教公开课300多节,赢得一线教师的广泛喜爱。

      张老师的课特色鲜明——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执教的《亚马逊河探险记》《漫画作文》《看新闻图片写作文》《学写童话》《新体验作文》《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讲评课)》,以幽默清新,大气洒脱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他所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詹天佑》《和时间赛跑》《狼牙山五壮士》《祖父的园子》等阅读课,简约丰满、扎实灵动,既有公开课的新颖设计,又有家常课务实特质,颇受于永正、周一贯等教学专家的激赏。

      张老师的文章写得特别好——教学研究张老师勤于笔耕, 近100篇论文、案例发表于《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中文核心期刊,多篇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转载;著有《张祖庆讲语文》、主编或参编《小学生萧红读本》、《小学生新经典日日诵》、《小学生世界遗产启蒙读本》《小学生学习方法辅导》等书。

      张老师被誉为小语界的“多面手”——一贯致力于儿童阅读与写作研究,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班级读书会等领域均有独到的思考与探索,应邀赴全国28个省市讲学三百余场

      所以说,一直以来,我对张老师都非常崇拜。

      崇拜归崇拜,对于张老师的教学观点,有时候我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比如他曾经写过一篇有关“裸课”的文章,题目是《裸课,不仅仅是勇气》,主张公开课不能试教,与我的认知差距实在太大了,我便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公开课试教,何弊之有?文章链接,有兴趣的老师可点击阅读,发表在《教育家》上。

      今天分享的这节课,是张老师2019年4月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教材教学高峰论坛上执教的一节课,按照张老师的教学主张,估计应该是“裸课”。上得效果如何呢?下面是我的观课记录,请欣赏并评鉴。

课堂实录




     一、课前讲故事,导入新课
     分享故事——《田鼠阿佛》,教师边打出图片边讲述。
     问:(1)阿佛喜欢收集什么东西?(阳光、颜色、字、词)(2)阿佛收集了哪些颜色?
     学生回答,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个奇妙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阿佛,认读词语,收藏词语。
     (1)教师打出图片:这些词语能否都正确?


     一位学生认读展示,然后齐读。
     (2)教师打出需要书写的词语(本节课不写),学生齐读:


     (3)强调重点词语:变幻。
     有一个词语(教师打出:变幻),理解起来有一点难。我打出几幅图片(左边一幅,右边一组),你认为哪幅图片与这个词语对应?你觉得“变幻”这个词语,说的是哪一种事物?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一幅图是有规律的,不是变幻。无规律的变就是变幻。

     (4)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变幻?

     学生答:人的年龄、云朵、人的体重、考试成绩……教师指正。

     教师补充:杭州的天气

     2.梳理课文结构

     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如果把课文只读成一句话或一段话,那是哪句话?(整篇课文都在讲哪句话?)

     生答:结尾一句。自读这一句话。

     师:如果还让你找一句话,跟这一句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你找那句话?

     生答:开头一句。生读。

     教师补充:其实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你能找出两句话,一下子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吗?

     生找,画出来,回答:第一句是“你看天空的珍藏”,第二句是“你看大地的珍藏”。

     教师板书:奇妙的世界、天空、珍藏、大地   

     4.哪里到哪里是写天空的珍藏,哪里到哪里是写大地的珍藏?

     学生回答:天空的珍藏——2到8自然段;大地的珍藏——9到16自然段。

     教师询问:这样对吗?

     教师总结本篇文章的结构:先总写“我们的世界是非常奇妙的”,然后分成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分写,最后再总写。

     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把这个结构记住,并引导学生说出来。

     三、学习2—8自然段

     1.教师打出“10-16自然段”,并强调了“春夏秋冬”四个字,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

     2.默读2—8自然段,看看描写天空的写法和描写大地是一样的吗,是按时间顺序还是不按时间顺序?

     教师统计:认为不一样的举手!认为一样的举手!

     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说出理由。

     师生共同圈出写时间的词:

     第三段:清晨;

     第七段:一天结束了;

     第八段:黑夜降临了;

     第四到第六段写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白天)

     教师归纳:也是按时间写的。

     3.聚焦天空的珍藏

     默读课文,写了天空中的哪些珍藏?圈出来。

     生答,教师要求学生圈起来:太阳、云彩、雨点、水洼、落日(余晖)、群星。

     教师接着问:太阳怎么样了?找出一个词,并圈出来。

     生答:升起。

     其他段落也找出这样的动词,填表:

     太阳——升起;

     云彩——

     雨点——

     水洼——

     余晖——

     群星——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飞行、降落、映射、变幻、闪烁。

     教师表扬,学生齐读。指导:改成“水洼映脸”

     4.对比写法

     教师打出这段文字的另一种写法,学生比较后回答: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更喜欢书本上的,它更具体更形象。

     5.走进天空珍藏,细细读,看看它到底什么地方写的精彩。学习阿佛,我们也来收藏写颜色的词语,圈画出来。把写得精彩的词语也圈画出来。

     学生展示:

     (1)写颜色的词语。教师打出:粉红色、蔚蓝色、蓝色、黑色、金色、红色和紫色。

     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颜色分别是谁的?学生回答:天空……

     教师归纳:这些就叫变幻。板书:变幻。

     教师:这些是写云彩的什么变幻?学生回答,教师未置可否。

     (2)你还收藏了哪些词语?

     ①教师打出“清晨……太阳像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学生站起来读,并说出收藏的词语,说出理由。

     学生:慢慢、大火球

     学生齐读。

     ②教师打出“有时……许多奇妙的故事”,学生站起来读,并说出收藏的词语或者标点,说出理由。

     学生:雕饰、飞行

     学生齐读。

     ③教师打出“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映射着我们的脸”两段,方法同上。

     学生:就像有趣的镜子、噼噼啪啪

     学生齐读。

     ④教师打出“一天结束了……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方法同上。

     学生:涂上

     齐读这部分文字。

     6.聚焦比喻句。

     教师打出,问:有什么共同之处?

     (1)太阳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2)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

     (3)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

     (4)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学生回答:都是比喻句。

     教师归纳:用上这些句子,比原来老师出示的文字更形象。其实大自然中奇妙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四、读写联动

     1播放视频,认真观察,领略草丛中的奇妙。师配乐讲解。

     教师:视频中哪个画面你印象最深?

     生发言,教师归纳:顺序和对象的选择。

     2.小组合作,牛刀小试:四人一组,打开信封,每人选择一个时间段分工写作,每个时间段选择一种事物来写。也就是黎明选择一个事物,白天一个事物,黄昏选择一个事物,夜晚选择一个事物。

     教师提示:(1)写清不同昆虫在草丛里的活动;(2)能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好的同学可以再选一个事物。

     教师巡视,在部分学生的练习纸上画三角。

     画三角的同学上前台分别展示:黎明、白天、雨后、黄昏

     教师开头:黎明时分,大地苏醒了,草丛中演绎着精彩的瞬间……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五、总结

     教师归纳:其实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珍藏,板书。



课堂评析




     这节课上得怎么样呢?依我之见,这节课只能说中规中矩,虽有亮点,但瑕疵也甚多,跟张老师所追求的“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相去甚远。

      这节课的亮点已经有许多评论文章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只说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吧。

      比如对“变幻”一词的理解,张老师预设的是学生难以理解,需要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但学生观察图片之后,未等学生充分展示,教师便将“答案”说了出来。这样做是“简约”了,但绝对称不上“丰满”,也看不出“扎实”和“灵动”。

      这从学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当张老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变幻”时,学生回答的内容根本不沾边。

      那么,这个地方应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全体同学进行辨析。我认为,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张老师这种“不等学生充分回答,自己抢答”的方法更是教学生的禁忌。

     张老师这样的“抢答”在课堂上还有多处,比如归纳文章的结构时,不是由学生充分活动,自己归纳,而是教师“抢答”归纳。比如归纳“天空”一部分的写作顺序,也是教师的“抢答”。

      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视频链接




   方式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 观看。

方式二

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34y1U7nv?p=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