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王正玲 《故乡》(九上15课)
教学实录
(来自胡子与麦子;王正玲,山东省新泰市教育局教研室)
师:“故乡”是一个惹人情丝的字眼,说到故乡,你们能想到哪些语句?师:我们似乎从小就会背诵的,中国人的故乡情结仿佛与生俱来,还有哪些?师: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生4: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师:多情自古恋故乡,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看看文中的“我”,对故乡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别样的情感呢?(师板书课题)【屏显】把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或画面读一读,说一说。生5:我印象深的是“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读完分析:)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杨二嫂的尖酸刻薄。还有“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特别体现她的贪财好利。师:哦,杨二嫂尖酸刻薄的话语和一个细节,生动形象,让人过目难忘。生6:我难忘的镜头是“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记忆中的故乡充满活力,而这里描写的现实中的故乡萧索荒凉、毫无生机。师:把这个字画出来, 如果换成“卧着”行不行?老舍写过“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生8:不行,“卧着”给人很活泼、温暖的感觉,而“横着”能给人一种悲凉萧条的感觉。生9:“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由这个“飞”字可以感受到宏儿天真活泼,和见到来客的喜悦。师: 太好了!一个“飞”字使孩子的活泼欢快跃然纸上,如果说“飞出了一个老太太”那会怎么样?生10:我难忘的画面是“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一段把回忆中的故乡描写得很美,把少年刺猹的画面写得生动形象。师:这段回忆中的故乡写得真是清新、浪漫、唯美,我们一起读一下,同时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划出来。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见到久别的故乡人,会怎样的滔滔不绝、互诉衷肠呢?想象一下。但是文中与杨二嫂的对话却是——“那有这事?……我……”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师:是什么让“我”愕然?为何说不成话,最终“无话可说”?请朗读课文39—52段,圈画分析。生11:惊讶,非常吃惊的样子。因为她一出场就声音尖利,“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生12:她样子前后变化大,以前的杨二嫂是“豆腐西施”,文静温柔美丽,现在的样子让“我”完全认不出,让“我”愕然。生13:因为杨二嫂显出鄙夷的神色,冷笑着说话,她这样对“我”,让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因为我并没有以鄙视的态度看杨二嫂,而杨二嫂却对我冷嘲热讽。生: 14:“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咄咄逼人!生 15:我知道杨二嫂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沾便宜,还污蔑人,无论跟她说什么都没用的(所以无话可说了)。生15:“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师:这是杨二嫂的想象,反映出她的思想还停留在腐朽落后的旧时代。先前“我”还试图和杨二嫂对话,但听到这句话时,“我”知道和她已经完全没有对话的可能了,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我无话可说。(师板书“无话可说”)(3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杨二嫂的尖酸刻薄和我的无言以对。)师:“我”对杨二嫂无话可说,你觉得这“无话可说”是一种什么态度?生17:我觉得“我”对杨二嫂的态度中还有无奈和悲哀,因为杨二嫂在困苦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操守,没有了道德底线,所以她还有点可悲,有点可怜的。师:这两个词用得好,可悲、可怜!她年轻时买卖非常好,现在已经破败了,或者是一个破产的手工业者,生活很贫穷,这是她的可怜,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情感与温暖。她可笑、可恨、可鄙,而又可怜、可悲、可叹。师:“我”对杨二嫂无话可说,与曾经的童年伙伴呢?是否会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呢?师:为什么会这样?朗读课文55—61段,思考分析。生18:“我”说不出话,是因为在生活的重压下,闰土最终变得不再像少时那样活泼,富有生气,而是变得恭敬,这是封建等级制度给他们造成了隔膜。师:你说了两层意思,你觉得闰土已经没有了少年时候的活泼,没有活力,让我感到可悲可惜说不出话。第二层意思是说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两人产生了隔膜,文中有没有具体的表现?【屏显】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生19:我从“终于”二字体会到了他叫老爷之前激烈的思想斗争。师:后文还有一句——“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这里也用了“终于”,可见决定任何事情他都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连座位都不敢坐。生20:他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是因为他见到了少时的玩伴很高兴,“凄凉”是因为他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了,因为两个人地位不同,他必须表现得恭敬。生22:“分明”说明他叫得非常清楚,我感到特别刺耳。师:嗯。一声老爷让“我”打了个寒噤,“寒噤”怎么理解?生22:一种很可悲的气氛,闰土不再把“我”当成一个朋友,而是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老爷,“我”失去了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的玩伴,感到很悲哀。师:感到悲哀、心痛、心寒、心悸,他们之间已经不平等了。因为在闰土的观念里面,人与人之间是有等级差别的,我就应该叫你老爷,你就应该高高在上。文章中母亲要他称呼“迅哥儿”时,他说了一句话——“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这“规矩”和“事”指的什么?生23:封建等级思想,伦理思想。“动着嘴唇”说明闰土也想与“我”说话,但思想斗争后最终还是封建等级思想占了上风。师:一声“老爷”,闰土越是叫得理所当然,虔诚、心甘情愿,“我”越是感到这“厚障壁”的可悲啊!悲哀、心痛!隔膜!于是“我”也说不出话。师:这一次失语并不是因为杨二嫂那样的咄咄逼人,中年闰土说话有什么特点?我们再找相关语句体会一下——【屏】“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生24:(读语段,然后自评):我读得不好,没读出感觉。师(启发):没关系。细看一下在这句话中有很多省略号,这说明闰土在说话时是怎样的?师:再读读试试, 读的时候也可以加上摇头的动作,加上轻轻的叹息。师:你们觉得闰土为什么说话这么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唉声叹气?【屏显】(18段)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23段)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走过去……(28段)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师:大家刚才读得都很本色很欢快,那,这里的省略号又表示什么?生27:他心里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见多识广,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师:反应机敏,说话滔滔不绝,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变成了那个呆滞麻木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中年闰土了呢?什么原因造成的?生28:“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师:这句话概括性很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得他活力已经全都消失了。大家可以联系学过的历史,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生29:那时候中国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官绅的剥削,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关键是封建残余思想使人民生活在层层盘剥下又安于现状,不敢反抗。中年闰土这样一个“木偶人”,就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劳苦农民的代表。师:讨论一下:面对中年闰土,“我”说不出话来,与对杨二嫂的“无话可说”内涵一样吗?生30:“我”与杨二嫂是不屑于说、无话说,但是与闰土是想说但说不出来。师:一个是话不投机;一个是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反而如鲠在喉。你觉得他想说什么?生31:想说小时候在一起的欢乐,想说别后思念,想说说现在和以后的生活,但是两人已经有了深深的隔膜,使“我”说不出话。师:一对沉默寡言人。有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你觉得中年闰土是会爆发,还是会灭亡?师:著名学者王富仁也这样说“中年闰土这样的‘老实人’,是被中国传统宗法伦理道德严重束缚着的人。他们已经没有旺盛的生命力量,没有争取自己美好前途的奋斗意志和智慧才能。他们消极地忍受着生活的重压。”消极地忍受,默默地消亡,这更令“我”倍感哀伤痛苦。师:“我”回到久别的故乡却“无话可说”、“说不出话”来, 你怎样理解“我”内心复杂的情感?是不是“无话可说”、“说不出话”就彻底失望了呢?统观全文,重点研读84—88段,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生32: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而现实的故乡却是一个丧失了生命力的世界,所以“我”内心感到失望。(师板书“失望”)生33:“我”对闰土对杨二嫂感到悲哀,对当时中国农村现状感到悲哀。师:你想得很深刻,对人、对当时整个农村的现状感到悲哀。生34:回忆中的故乡是温情的,但是现实中的故乡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我感到孤独、失望。师:故乡是一个人的港湾,但是“我”在这里却得不到温暖,“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36:“我”内心里还有对闰土、杨二嫂以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担忧。师:对,悲哀背后有担忧!我们还能不能感受到他深沉的爱?师:鲁迅有一首,“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什么我的心里满是伤悲?因为我对这故土爱得深沉!生37:没有。文中又写到了一个未来的故乡,代表人物就是宏儿和水生。生38:“我”对他们满怀希望,在课文中这样写:“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希望他们过上消除隔膜的生活,连成一气,彼此是平等的。生39:希望宏儿这些后辈人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充满活力,充满平等,充满爱。师:我痛苦失望过,却又苦苦地思索,对未来充满希望。(板书“希望”)生40:文章结尾段“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憧憬。师:这美好的图景是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的憧憬,齐读品味一下。生4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是说有了希望不追求就变成了没用的,只要坚持去奋斗,最终一定会成功。生42:从最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希望后辈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师:希望踏出一条新路来。“我”在失望中寻找希望,在黑暗中探索。生43:我觉得鲁迅不是希望自己一个人去奋斗,而是大家一起来,特别是那些有激情、有活力的后辈人和他一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所以课文最后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师:哦,有新意!大家把这句话圈出来。大家一起来开拓,一定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文中的“我”和鲁迅相等吗?师:对,这是小说,但在“我”的身上有鲁迅的影子,又不等同于作者。“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师:一个首先觉醒的,善于思考的知识分子,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过了他的痛苦、孤独、悲哀;也感受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在失望中挣扎,他在黑暗中探索的精神,尤其给我们以鼓舞,给我们以力量!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屏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注:欣赏王正玲老师《故乡》精彩视频,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若找不到“阅读原文”,请复制下面链接,到浏览器观看:https://play.tudou.com/v_show/id_XMTUzMjY2MzU4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