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进中举》怎么教?读这一篇就够了!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范进中举》怎么教?读这一篇就够了!

(来自西湖语文)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儒林外史》的代表名篇,被选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作者吴敬梓通过记叙范进乡试中举,喜极而疯一事,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狂的形象,描写了丈人胡屠户等诸多人物戏剧性的变化,揭示了科举制下的人情世态。如何向学生讲述这篇文章的精彩内容,有哪些经典案例可供借鉴呢?跟着小编,一探究竟。



创作背景
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现存四卷。吴敬梓出生于功名显赫的全椒吴氏,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共出了六名进士,家门鼎盛。“但即使在功名如此显赫的科举世家中,也并非每一个读书应试的子弟都是幸运儿,全椒吴氏族人中也颇有不少屡困场屋、功名蹭蹬的老童生、老秀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后参加乡试落第,此后科举场上一直不顺遂。生活上,吴敬梓虽家产丰厚,“然不善治生,性又豪,不数年挥旧产俱尽,时或至于绝粮”,由富贵走向穷困潦倒,晚年生活艰难。《儒林外史》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等方面受到吴敬梓家世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吴敬梓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熟悉府、院、乡试的实际情景,加上自身参加科举落第的经历,使他更能洞悉科举制下知识分子功名得失之际的心理状态,这对《儒林外史》的创作而言,是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实的人际交往给予了吴敬梓深切体察现实士人各种状貌的契机,但在小说中,吴敬梓能够超越对于个体人物善恶是非的简单关注,而是从士人个体与儒林群体关系的角度细致呈现士人的命运,并将由此而生发出的种种普遍而深邃的意义都通过这些人物自然演绎出来”,这正如鲁迅所言“撕其面具,当比不熟悉此中情形者更加有力”。
文本解读

主题探析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的儒林百态。《范进中举》的主人公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十分可怜。范进二十岁应考,五十四岁才进学,经历了科举道路漫长而艰苦的跋涉,在面对中举这个事实时喜极而疯,被岳父胡屠户戏剧性的“一巴掌”治好疯病后,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心态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中举前后的强烈反差正是科举制度对人异化的赤裸表现,“这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扭曲人的人格、心灵的社会现象的入木三分的揭示。”

《范进中举》通过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前后变化,讽刺地表现出当时社会世态炎凉的风气。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称女婿为“现世宝穷鬼”,说他是“烂忠厚没用的人”,并居高临下地教导他。在他想借钱参加乡试时,更是极尽挖苦,“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中举后则转而称其为“贤婿老爷”,百般讨好,极尽阿谀奉承。原本毫无交集的张乡绅,也立马登门拜贺,赠房赠银,主动结交。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后极其热情,忙里忙外。从众人的态度变化来看,科举制度的不良影响不仅限于文人,更扩散到了整个社会。


艺术手法





(1)讽刺艺术。 “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感而能谐’。本篇突出地体现了这样的讽刺艺术。”《范进中举》中讽刺手法有:(1)夸张、(2)对比、(3)典型细节刻画、(4)将原本矛盾的事物置于一处,以彰显出事物的不合理等。如胡屠户对范进相貌、学问、自己择婿前后矛盾的评价,就极具讽刺。

(2)人物描写。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精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细腻描写,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塑造出一个个立体、多面、具有浓烈生活气息的小人物。以范进插标卖鸡为例,他“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 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弄人买。”二十余字,从手写到脚,从眼神写到情态,以形写神而形神兼备,把范进那种急于卖鸡度日的寒酸苦哀表现了出来。

(3)对比手法。《范进中举》一文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通过人物前后的强烈反差,刻画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入木三分。


人物形象

(1)胡屠户——市侩嘴脸。吴微在《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一文中指出:“在描写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时,作品主要是通过他两次‘贺喜’的对比,勾画出他的形象特征。第一次‘贺喜’:当范进考中秀才时他来了,‘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坐下便挖苦范进‘现世宝’‘穷鬼’,说范进中相公,是靠他“积了甚么德”,然后居高临下地教训范进,虽中了相公,不可在他这样‘正经有脸面的人’面前‘装大’,要立起‘规矩’,不能有失‘体统’。吃、喝加教训到日西时分才离去。临走的神态是‘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第二次‘贺喜’,是在范进中举发疯的时刻。听说女婿中举,他立即带着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当众人要他打醒范进以治其疯病时,这个平日百般辱骂、讽刺女婿的人今日却犯难惶恐了:女婿中了举人,‘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否则阎王要让下‘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经过众人怂恿、劝说,他连喝两碗酒壮胆,才颤着手‘打’了范进一下,却不敢再打第二下。范进醒来,胡屠户更怕了,‘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而且‘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他很懊悔打了‘文曲星’。回家途中,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又高叫:‘老爷回府了’”。作者通过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前倨后恭、截然不同的行为举止,来揭示他嫌贫爱富、庸俗势利的市侩性格。

(2)张乡绅——投机者。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没有接到任何邀请,主动来到范进的家里,主动与范进攀谈。接着,张乡绅对范进是恩惠有加,不惜血本。先是以五十两纹银作贺礼赠于范进,然后是献上“三进三间“的宽敞房屋。这些礼物对于一个没米下锅的人来说,相当丰厚了。他的这一举目的无非是拉拢初入官场的范进,用一点小恩小惠给范进留下深刻印象,这对自己以后的官场生活百利而无一害。

(3)范进——无可救药的赌徒。从20岁开始应考,一直到54岁考中举人,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忍耐力挺过了35年中的一切窘迫、无奈、屈辱和悲辛。他去城里乡试回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他母亲已经“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才叫范进去集上卖鸡换米,这种惨绝人寰到足以摧毁人生存意志的贫穷。身为人子,对自己白发亲娘濒临死亡的饥饿竟然无动于衷;身为士子,面对老丈人毫不留情的讽刺,既没有像别的乡邻一样分出一点心思用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没有转念于从商,或者从医,力争养家糊口,甚至连胡屠户设计的找个教书的地方,每年“寻几两银子”的生存之道,也只是恭顺听讲,坚决不从。但是,这种令人发指的麻木和愚蠢背后却有着对科举考试的狂热坚守,以及由此滋生的以生命作赌注,在科举这张赌桌上无法自拔的赌性。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经典案例

以“一巴掌“为课眼,品讽刺艺术之妙。

环节一:聚焦胡屠的一巴掌

1.导入:昨天《范进中举》课本剧的表演很精彩,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

2.这个巴掌打得怎么样?请根据课文将句子补充完整:这个巴掌打的_________。(请填一个形容词)

3.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设想自己就是胡屠户,内心会怎么想?

4.为什么手掌疼到“再也弯不过来”?

环节二:出卖胡屠的“手”

请找出与胡屠户的手有关的句子,并分析胡屠户当时的心理,进一步品味这一人物形象。

环节三:治愈疯病的一巴掌

1.范进中举后的情节设计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他是否可以不疯?如果情节发展不设计成“喜极而疯”,还可以怎样设计呢?

2.《范进中举》中主人公 “喜极而疯”这个情节设计到底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精妙的人物刻画,多重的面具人生

(一)疯言疯行道真语,面目全非现丑态

  1.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从标题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就“中举”这件事情来划分结构的话,全文可以划分为几大板块?

  2. 我们先来看最精彩的中举环节。范进是整篇文章中刻画最鲜明的一个人物,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他的疯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相关段落,找找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发疯的样子?

  3. 仔细观察这些动作,其中最多的动作是什么?动作有什么变化?

  4. 结合情境揣摩范进中举后的语言描写,探究这些语言有什么变化?突出了什么?

  5. 作者对范进的肖像描写有什么特点?符合“官老爷”的形象吗?

(二)低声下气装姿态,虚与委蛇应场面

  1. 中举前的范进敢于表露自己的心思吗?分角色朗读,从语言心理活动描写,探究范进的另一张面具。

  2. 中举后的范进在与张乡绅的对话中又戴上了什么面具呢?一个长期身处底层的读书人又如何能在场面上做到游刃有余呢?

(三)前后变脸全为利,一朝中举众人捧

  1. 除了范进,其他人都是真实示人的吗?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刻画这些人物的?他们戴面具的原因是什么?

  2. 作者极尽讽刺之能,稍显夸张的刻画人物形象又是为了什么?


长文短教品语言

环节一:噫!好了!我中了!

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范进说的“好”,到底好在哪里?

提示:可以从吃、住、用和地位方面思考。

环节二:噫!好了!我中了!

精读第五段,找出描写范进的细节,体会作者的讽刺笔法。

示例:语言描写,“噫”写出了范进证实中举后欣喜过望的激动,“好了”意味着从此开始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整句话讽刺了范进因欢喜得狠了疯了。

环节三:合作探究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悲剧,还是喜剧?说说你的看法。

环节四:拓展延伸:儒林百态

周进:看贡院,一头撞死在地下,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

严监生:临死之时,伸著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尽是为那盏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王玉辉:女儿寻死,王玉辉鼓励道:“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