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凡《饮酒》(八上25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张晓凡《饮酒》(八上25课)
课堂实录
(注:本课为山东省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
一、课堂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去职,隐居田园;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诗歌题材;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却始终不戚戚于贫贱,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陶渊明。
师:对,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的诗。我们一起把它连读三遍。
生(齐):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连读3遍)
二、读通 品诗韵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陶渊明,一起《饮酒》,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先自由地大声地把古诗朗读一遍。两个要求,第一个,读准字音。第二,读出节奏。
师:古诗还可以这样读,一二声平三四仄,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汉语中,一共有四声,一二声称之为平声,三四声称之为仄声。好,平声音长,我们碰到了平声的时候,要读的怎么样?长一些。仄声短,仄声的时候要读得相对短一些,韵字平仄皆回缓。碰到韵脚的时候,无论他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要读得缓一些。
生(齐):一二声平三四仄,平声音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
师:其实,《饮酒》是一首古体诗,自然也就不符合近体诗严格的平仄规律,但是我们在这里只是借鉴这种朗读的方法,把它读出古诗的韵味就可以了。我们来试一下。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把这首诗重读了好几遍了,那么我想要问一下同学们,你对这首诗的一个初读的感受是什么呢,能不能用诗中的一个词去形容这种感受啊?
生:悠然。
师:对,很好。就是这种悠然的感受。好,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悠然的心境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样的一段历史。
PPT出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为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怡然自得,闲适俭朴的生活。《饮酒》大约写于他归隐田园二十年左右。
师:好,现在知道,陶渊明为什么有如此悠然的心境了吧。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住在,生活在一个非常闲适的环境里。
师:对,非常闲适的环境里,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他有一颗归隐田园的心。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归隐田园的人都有如此悠然的心境呢?
生:······
师:中国读书人的仕与隐,在仕与隐之间的痛苦徘徊(教师补充)
隐的目的是为了仕,比如诸葛亮,茅庐未出,已知天下三分。王绩的《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虽然身体回归了田园但内心仍然痛苦,是孤独的,因为内心还是想着要去出仕做官,就像孟浩然说的我“端居耻圣明,欲度无舟楫。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引荐,还是希望能够做官。陶渊明一开始也是从这种仕与隐的抉择中痛苦徘徊,但有一件事却坚定了他归隐田园的决心。就是做彭泽县令时,上司督邮至,要求“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就像李白说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做官时彻底的绝望,毅然要归隐田园,哪怕我草盛豆苗稀呢,我心里舒坦,所以陶渊明是内心深处真正的隐士!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古诗当中,再找到一个词,去表现有如此悠然的心境的原因呢?
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
师:对,心远。远离了什么呢?一起说。
生:官场。
师:远离了官场,远离了世俗,那么亲近了什么呢?
生:自然。
三、读懂 赏诗情
师:对,远离了世俗,亲近了自然。其实老师刚才教给你的那些,所有的朗诵的技巧都是最基本的技巧,朗诵还有一招,必杀技。体会作者的情感,才是朗读诗歌的关键。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陶渊明,静下心来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句当中?并说说理由。 (讨论环节)
师:你觉得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句中?
生:我觉得主要体现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中。
师:嗯,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采菊和悠然写出了作者摆脱尘世,热爱自然。
师:你刚才提到两个字。悠然,是不是?你能把这种悠然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好,让我们一起连读三遍。如果你是诗人的话,在这一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栅栏围着一个茅草屋,周围种的都是菊花,在南边看到一个山,陶渊明就住在一棵柳树下,就读着一本古书。
师:你想象力真的很丰富。好,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他说,他看到了东篱下的漫山遍野的菊花。那么,据说呀,陶渊明一生当中,最为钟爱的就是菊,《爱莲说》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陶渊明唯独对菊情有独钟呢?他为什么如此地钟爱菊花呢?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生: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放,然后它不与其他花朵来相争。然而陶渊明也是很厌弃在官场的争名夺利。所以他很爱菊花。
师:看来他们身上有相似的地方对吗?
生:对。
师:那么如你所说。菊花在秋天开放,而不在百花开放的春天和夏季开放。那么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品质?
生:与世无争。
生:我仿佛看见了,在田园上遍地都有菊花,陶渊明在采摘菊花,抬头一看,刚好看到他的家乡南山。
师:对,抬头一看刚好看见他家乡的南山。好,坐下,这个刚好这个词,其实与我们这句话当中的一个字非常相符合。这个字用得非常得妙。是哪个?
生:见。
师:对,悠然见南山。好,我们来看一下。悠然见南山。老师在黑板上把它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悠然望南山。你觉得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不可以,为什么呢?好,没关系,和你小伙伴商量商量,为什么改成悠然望南山不可以?
(讨论环节)
师:好,和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生:“见”是不经意间的,然后“望”则是有意地去,知道那个地方有座山,然后,“见”可以体现出悠然的感觉。
师:对,非常好,你说“见”可以体现出,正好与本诗当中的悠然相符。非常好,好坐下,你的回答真棒,那么就是这样,这个“见”看来妙就妙在这种不经意之间的悠然之感。其实,这种感受,我也体会过,去年我在江西婺源旅游的时候,当时,正是油菜花漫山开放的季节,我看着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心中感到非常的悠然。那么不经意间,一只蝴蝶突然间就飞到了我的身上。我看着这只蝴蝶,煽动着它美丽的翅膀,那一刹那,那种悠然之上再体现悠然感受,我心无他求,只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不经意之间的悠然之感,我想惟有用陶渊明的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能形容。好,那么,你有类似的感受吗?如果有的话,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来,女同学你说。
生:春天的时候,坐在窗边,然后感觉空气十分温暖,还有阳光照在身上,忽然有一阵温暖的风吹过来,夹杂着花的香气,觉得十分悠然。
师:好,坐下,果然感受到这种花的香气了,非常的好,有一颗感悟生活的心。好,还有吗?
生:雨后在树林里,看着碧绿的小草,然后上面带有露珠,然后这个时候,吹来一阵轻风,然后心里非常的惬意,非常的美好。
生:夏季傍晚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然后坐在小院里,母亲给我讲故事,觉得十分悠然,这时候就会有一阵十分惬意的微风吹过,就觉得更加悠然。
师:对,悠然之上再添悠然。惬意之上添惬意。大家想一下,像我们这种平常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有这种不经意之间的悠然,悠然之上再添悠然的感受。更别说,陶渊明归隐田园,二十余年,心早已经被大自然冲刷的干干净净。你想,他这种悠然之上再添悠然,不经意之间的悠然之感,简直是妙不可言呀。就连苏轼也曾经这样说,他说,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如果把它改成望南山的话,那觉得整篇都变得怎么样?索然无味了。这样的感受,如果不读出来,实在是太可惜了。坐好。放松自己,置身田园,体会情感。把这种不经意之间的悠然之感读出来。来,连读三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说,你觉得作者的心远还体现在哪些词句中。这位男同学,看你若有所思的模样,来说说吧。
生:第一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师:好,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句作者在人聚集的地方,建造房屋,那个却不感觉到那个车马的喧闹。
师: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是吧,把房屋竟建在最热闹的地区,但是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心远。
师: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只要心里远离了喧嚣,就不感觉到喧闹了。
师:对,很好,请坐,就是这样的。只要心里内心平静,远离了世俗,远离了喧嚣,自然就感觉到怎自己住的地方非常的平静了。有这样一句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那么,我想陶渊明就是那个隐于市的人。这里面还有一个词,而无车马喧。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觉得这个车马喧,仅仅是指车和马的喧嚣声吗?
生:不是。
师:不是的话,还指的是什么?你来说一下.
生:还指的世俗与官场。
师:对,世俗与官场,还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追逐名利的丑恶,还指所有的扰乱人心的纷扰。其实,内心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好,我们继续来说,你觉得作者的心远,还体现在哪些词句中?
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佳"还有"相与"。
师:你来说一下这两个词。
生:佳的意思是,描写了山中的景色,傍晚山中的景色非常的美丽。然后,相与是相伴的意思。
师:你觉得,诗人陶渊明看着飞鸟相与还,是什么感受。
生:他悟出了返璞归真的感受。
师:嗯,悟了返璞归真的感受。好,请坐,就是这样。飞鸟相与还是怎样的一个情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两只美丽的鸟儿。
师:到底是几只?
生:很多只鸟儿,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相伴而归,回到自己的巢穴。
师:你觉得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十分悠然自得。
师:好,坐下。其实,像飞鸟这种意象一直是陶渊明最为神往的,我想,山林对于飞鸟来说,正像自然对于陶渊明一样。就像他在《归园田居》中说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山林是飞鸟的栖息之巢,是他的家,那么你觉得,自然是陶渊明的什么?
生:家。
师:对,他的家。他的心灵的家,他的精神与生命的归宿,咱们同学刚才找了那么多,如此美好的词句。如果此时此刻,不读出来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把你的课本端起来。置身自然,体会情感,我们朗诵全诗。《饮酒其五》,陶渊明。开始。
生:
师:在这首诗中,老师感受到,诗人远离了尘嚣,却走近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好,现在换你来感悟。你觉得,在本首诗当中,诗人远离了什么,却走近了什么呢?静下心来,可以写,可以想,也可以说。
生:诗人远离了喧嚣的官场,却走近了美丽的自然。
生:诗人远离了世俗,却走近了飞鸟相与的闲适。
师:飞鸟相与的闲适,这个闲适用得太好了。
生:诗人远离了尘嚣,却走近了悠然的心境。
生:诗人远离了功名利禄,却走近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四、读透 悟诗魂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在这首诗当中,心远离了世俗,却亲近了自然。好,正因为心远,所以更亲近自然。正因为亲近自然,所以更显其心远。就是这颗心,这颗宁静而自然的心。心能生意,意由心生。正如我们诗当中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真意,能让作者想要辨别的时候,却不知说什么好。你觉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真意。真意是什么意思呢?你来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真意呀?
生:真意就是人生的真谛。
师:人生的真谛。那么你觉得,陶渊明的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好,你来试一下。
生:作者的真谛是指要摆脱尘世,不与官场同流合污,要热爱自然。
师:很好,看来你真的思考了。你说。
生:作者的真谛是远离世俗的纷争和走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诗人的真意是,远离黑暗的官场,去光明的追求。
生:诗人的真意是,是远离人世的纷争,去领悟大自然的真谛。
师:据说,陶渊明,非常地喜欢弹琴。但是,他的家里却有一把无弦琴,他高兴的时候,就喜欢拿来拨弄两下,我想,对于诗人来说,琴有没有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弹琴的心弦。那么有时候,我们说话也是这样,有时候,再复杂的言语也表达不出内心的感受。语言的尽头有时候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正所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正如《庄子外物》中所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师: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陶渊明的什么呢?
······
师:在行为上并不提倡同学们学习陶渊明,我们大家应该学习杜甫,学习杜甫的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学习杜甫“铁肩担道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当我们在现实的世界当中遇到困难挫折与不如意时,我们不要自绝于这个世界,要把目光投向陶渊明,做一个真性情的人,诚如苏轼所言“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发现,欣赏,享受心灵与自然这个大美的世界,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芳草地,找到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安放我们的心灵,我想这才是陶渊明对我们的最大的贡献。
这就是陶渊明,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真情感的人,一个做自己的人。(合读)虽然,陶渊明已经逝去一千多年,但是他就像一朵淡然开放的菊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上。现在,让我们合上课本,怀揣这种最为纯真的感受,去背诵《饮酒》
老师:好,下课。
班长:起立。
学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