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东平《饮酒其五)》(八上25课)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李东平《饮酒其五)》(八上25课)

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

【作者信息】

1.执教:李东平,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 ;
2.点评:任丽芬,辽宁省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
3.来源:《语文建设》(2010.9)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1.借陶渊明曾隐居庐山脚下引出课题——《饮酒(其五)》:
中国幅员辽阔,美景颇多,而且每一处名胜都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譬如寒山寺、黄鹤楼,譬如白帝城。人们之所以不远万里苦苦寻觅而去,不过是因为萦绕于心头的那几句熟悉的诗文。庐山之所以名扬天下,也是因为其山脚曾住过一位辞官归隐的文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陶渊明于庐山脚下写就的一首诗歌《饮酒》……
2.大屏幕展示陶渊明相关资料,请一名同学朗读。
3.师生纠错:谥号。教师板书强调。
二、初读诗歌
1.屏幕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范读(师生正音)。
3.明确节奏和情感,学生自读。
4.学生范读,自评。
5.学生齐读。
6.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三、品读
1.为什么诗中没有酒,题目叫做“饮酒”?
2.诗的前两句能提出什么问题?
(1)为什么听不到车马喧嚣?
3.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画在纸上,会用哪些颜色,画出哪些景物?
追问:陶渊明为何独爱菊?
4.“望”“见”之辩
5.看见了什么?
追问:为何是鸟?
6.此情此景,陶渊明悟到的真意是什么?
追问:为何已经悟到了真意,却欲言又止,难道不愿意告诉别人?
7.背诵诗歌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背诵一遍诗歌。
(众生有感情地大声背诵,教师巡视)
8.总结: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能看出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但一杆竹管偶尔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让我们斟一碗诗歌的烈酒,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地栖居,像千年前的陶翁品味人生的悠然!
========================

注:以上文字为“简案”,李东平老师完整的教学设计及任丽芬老师的精彩点评,参见下面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