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华平《杞人忧天》(七上22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李华平《杞人忧天》(七上22课)

教学实录

(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学语文同步教学”、“正道语文”,整理:李玲)

【李华平教授简介】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基础教育集团总经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四川师范大学国培示范项目语文科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培综改项目语文科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专家,教育部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
曾经教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现常年行走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致力于“语文人”的培养、研究工作,以及学校经营、课程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研究。
系我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第一个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在省内外作专题讲座、上语文示范课150余次。
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0部,在权威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全文复印转载,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成果奖6项。
首倡全国“正道语文”,并创建全国最大、最活跃教育研究群“正道语文”QQ群,拥有群成员12000多人;创建“正道语文”微信公众平台,关注者超过10000人。

【课堂实录】

一、预习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杞人忧天》。你来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生:我读了课文,看了注释。师:你读了课文,看了注释,没有做笔记啊!学习文言文,预习时做笔记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大家能不能读通顺,读准确。“杞人忧天”,起——(生齐读。)师:停!同学们是从哪个地方开始读不整齐的?生:从“若躇步跐蹈”这句。师:你来读一遍,把这段读通顺,读准确。(生读。)师:同学们之所以没有读整齐,是因为预习时没有重视生字词的读音和释义,更没有做相应的批注式笔记。现在,请同学们给相应的生字词批注上正确的读音。(生批注。)师:好,现在我们继续齐读。“晓之者曰”,起——(生齐读。)师:“地,积块耳”一句中,是充“塞(sài)”四虚,还是充“塞(sè)”四虚?(生犹疑,有的说读“sài”,有的说读“sè”。)师:应该读“sè”。请批注正确读音。文中有个多音字,同学们注意到没?生:“日月星宿(xiù)”中的“宿”。师:这个“宿(xiù)”字还读什么?生:宿(sù)。师:还读什么?生:宿(xiǔ)。师:好,你来分别组一个词。生:住宿(sù),星宿(xiù),一宿(xiǔ)。师:什么叫“一宿(xiǔ)”?生:就是“一晚上”。师:现在,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杞人忧天”,起——(生齐读。)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两个你认为其他同学最容易忽略或最容易翻译错的词。(生圈画,批注。)师:谁先来?生:我圈了“中伤”和“舍(shě)然”。(众生纠正,应该读“舍(shì)然”。)师:她圈了“中伤”。没有注意这个词的请举手。(个别学生举手。)师:这个“中伤”是个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中的“中伤”是“诬蔑”的意思;课文中的“中伤”是“伤害”的意思。注意到“舍(shì)然”的同学请举手。(众生举手。)师:很好!“舍(shì)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消除疑虑的样子”。师:非常好!请注意,“舍(shì)然”中的“舍(shì)”是个通假字,通“释”,是“消除”的意思。哪位同学再来说说?生:“亡处亡气”容易读错。师:只是易读错吗?“亡处亡气”该怎么理解?生:“亡”是通假字,通“无”,此处是“没有”的意思,不能理解成“死亡(wáng)”中的“亡”。“亡处亡气”的意思是“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师:请同学们做好笔记。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生互相交流。师巡视,点拨,指导。)师:好,现在我们来看几个共性的问题。第一个是通假字——“亡”。“身亡所寄”中的“亡”也是通假字,也通“无”,请同学们圈出来。第二个,“若屈伸呼吸”中的“若”怎么解释?生:“若”,第二人称代词,应解释为“你”。师:第三个,“天果积气”中的“果”怎么讲?(生沉默。)师:请做笔记,“果”,可解释为“果真”,即“如果真是”的意思。这句还要注意句式,“天,积气耳”是什么句?你先来翻译一下。生:天是聚积的气体。师:“天,积气耳”——天是聚积的气体。“......是......”是标准的判断句。但最后的“耳”该怎么理解呢?“耳”,语气助词,这里是“罢了”的意思,表达加强的肯定语气。同学们再读一下课文看看,后文还有判断句吗?生:有——“地,积块耳”。师:还有没有啦?(生沉默。)师:同学们看,“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是不是判断句?这句表达判断的标志词是“亦”,作“也是”讲,请同学们也圈出来。
二、复述故事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大屏幕上出示的要求复述课文所叙故事,同桌轮流讲,发现错误要纠正。屏显:亡:同“无”,没有。(用一次)忧:为......担心。(用一次)若:代词,你。(用两次)句式:判断句。(用三次)(生轮流讲,师巡视指导,之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解释标题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标题的含义。生:有个杞国人担心天会掉下来,地会陷下去,害怕自己没有住的地方,饭吃不下,觉也睡不 好,后来还是经过一个人开导才变得开心起来师:很好,的确很简洁。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生鼓掌。)
四、理解寓意师:接下来,我们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刚才,我们是在“概括故事”,现在我们是要“从故事中概括出寓意”。请注意,“概括故事”是就故事本身用精练的语言复述故事;“从故事中概括出寓意”是基于故事又脱离故事,提炼出更为普遍、更为广泛的哲理含义。谁来概括一下?生:有个杞国人成天担心天会塌,后来有人对他说这些担心不必要,让他不要胡思乱想。师:“概括寓意”要丢掉具体故事。谁再来?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应胡思乱想,更不能有不必要的担心。师:概括得非常好!请做好笔记:杞人忧天,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通俗地说,杞人忧天就是胡思乱想,或是有不必要的担心。同学们胡思乱想过没?生:考完试后,我总是觉得很多题都做错了。生:小时候,我经常会想爸爸会不会突然不见了。生:我常想未来会不会真的出现人机大战。生:我经常想是不是不好好学习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师:同学们说了很多,哪些是不必要的呢?生:“想爸爸会不会突然不见了”和“想是不是不好好学习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都是不必要的。师:谁能说出这二者的区别?生:“想爸爸会不会突然不见了”是担心,“想是不是不好好学习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是想象。师:“想象”不够恰当,同学们换一个词。生(杂):希望;期盼;空想;幻想;妄想......师:为什么是空想、幻想、妄想呢?生:因为“不好好学习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是不会发生的事情,更是没有根据的事情。师:的确,“担心”和“空想”“幻想”有区别。由此可见,杞人忧天的含义中最关键的是什么?生(杂):不必要的担心;毫无根据的担心;自己臆想的担心;凭空想象出的担心......师:请在“不必要的担心”下边画上着重号。屏显:1046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次年写下《岳阳楼记》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师:大家读过《岳阳楼记》没有?现在,我们把这段话齐读一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起——(生齐读。)师:大家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忧“字?生(齐):六个。师: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后,时人这样讽刺他——屏显:时人讥之曰:“汝偏居一隅,犹泥菩萨过河,奈何忧君忧民?真乃杞人忧天!”师:这段话谁读懂了?生:时人是说,你现在就像泥菩萨过河一样都自身难保了,为什么还要担心君王和百姓呢?真是杞人忧天!师:“偏居一隅”是什么意思?你要是把这个词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就更好了。生:偏居一隅,指住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师:非常好!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范仲淹,你会怎么回答?可以用现代汉语回答。(生沉默。师屏显。)此时,范仲淹笑而答曰:“____”师:这个问题虽然有点难,但对于同学们来说也不算太难。谁来?生:范仲淹笑而答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任,理应忧君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大丈夫应有的所作所为。”(生鼓掌。)师:谁还来?生:范仲淹笑而答曰:“吾之忧乃大国之士之忧,杞人之忧乃胡思乱想之忧。二者不可同言矣!(生鼓掌)师:谁来评价一下?(下面文字以图片形式呈现,可放大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