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EE学术||郭建如: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郭建如 吴红斌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2022-09-15
按语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及相关部委不断出台政策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截止到2016年3月,已有200多所院校明确为转型试点院校。为了解转型试点的效果,2016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本期带来课题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郭建如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吴红斌对问卷的实证分析文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本研究原文载于2017年11月《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简介:郭建如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

数据来源与说明

为了解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试点的效果,2016年6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研。最终调查样本中共有院校25所,其中东部地区10所、中部地区8所、西部地区7所,实际回收有效样本数7241份,东部、中部、西部样本占比分别为37.30%、39.33%和23.37%,样本中转型试点院校均为1999年以后的新建本科院校。本文将院校类型分为老本科院校(即1999年前成立的本科院校)、新建本科转型试点院校和新建本科非转型试点院校,重点比较三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学生发展上的差异: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具体集中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环节,即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行为和综合实习等方面。并初步分析了转型试点院校和非转型试点院校在学生发展上的不同。下面将从转型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程度、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和转型试点学生发展情况三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程度

为比较三类院校间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对学校整体、所在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行为和综合实习上变化认知程度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转型试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与非转型试点院校存在显著差异。转型试点院校毕业生认为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认同度达到45.5%,而非转型试点院校——老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则分别只有24.8%和28.6%。具体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上,相对而言,校企合作(42.6%)变化较大,而课程设置(36.6%)和教师教学(37.0%)上变化较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新建本科转型试点院校在六个方面的变化率均明显高于老本科院校和非转型试点的新建本科院校,变化率均达到40%左右,而老本科院校和非转型试点本科院校均在25%左右。老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非转型试点院校在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变化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人才培养方式变革过程

课程设置

对课程设置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学科理论性、前沿交叉性、应用实践性和职业就业性四个维度,如表2所示。

为进一步探究转型试点院校和其他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上,转型试点院校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最高,达到82.0%。三类院校在课程设置的应用实践性、前沿交叉性和职业就业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课程设置的学科理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转型试点院校在应用实践性、前沿交叉性和职业就业型上显著好于非转型试点院校,且在应用实践性上表现最明显。

教学行为

本研究设计了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的行为量表,将教师教学行为分为传统教学型、探究引导型和学以致用型

同样对教学行为进行方差分析,从教师质量总体评价满意度看,三类院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教学行为的三个维度看,三类院校在探究引导型、应用参与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传统教学上三类院校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践教学”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实践教学分为资源充分性、内容质量性、自主探索性和教师应用性等四个维度

在实践教学上,转型试点院校实践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老本科院校,且转型试点院校在实践教学的资源充分性、自主性和教师应用性等三个维度上显著较高,在资源充分性上差异最明显,但在内容质量上三类院校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实习

经过多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综合实习的三个公因子,分别为实习指导、实习制度和实习考评

在综合实习上,转型试点院校综合实习满意度显著高于老本科院校;在综合实习的实习指导、实习制度和实习考评等三个维度上,相对而言,在实习考评上,转型试点院校与其余两类院校差异最明显,转型试点院校在实习考评上得分显著更高。

(篇幅所限,后三项人才培养环节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和方差分析比较表结果略去,只给出结论部分。有需要读者可以联系公众号或参考原文。)


转型试点与学生发展

本研究对学生发展的考察从学生能力素质增值和学生就业状况两方面进行。

能力素质增值

在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上,本研究参考郭建如、杨钋等人的做法,将学生能力素质增值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素养与态度、批判创新能力、职业认知与规划、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六个方面。

表4为转型试点院校和其他两类院校在能力与素质增值上的比较结果。转型试点院校在专业技术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上显著高于新建本科非转型试点院校,但与老本科院校无显著性差异。转型试点院校学生在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素养与态度上具有一定优势。

就业状况

结合教育部等三部委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就业对口性也体现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成果,因此在考察毕业生就业时将着重于就业起薪、就业比例、就业对口性工作总体满意度这四个变量。表5是三类院校在就业状况上的差异,可以看到在就业状况上,转型试点院校就业比例显著高于老本科院校,但老本科院校在就业对口性上显著高于转型试点院校。对于就业起薪,转型试点院校显著低于老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非转型试点院校。

变革感知与学生发展

表6报告了变革感知和学生发展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由表可知,在能力与素质上,各能力素质与变革感知的六个方面均显著相关。学校整体变革氛围与学生专业素养与态度关系最大,教师教学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正相关性最大,工作总体满意度和校企合作水平最为相关。


总结

总的来说,转型试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综合实习等方面。

转型试点院校在学生能力与素质增值上,在专业素养与态度、批判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较好于老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非转型试点院校。

但在就业方面,尤其是在就业起薪、就业对口性和就业满意度方面,转型试点院校与老本科院校还存在不小差距,而这与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在院校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声望、学生生源质量和教师质量等有着密切关系。相对来讲,老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长,生源质量(高考分数)较好,因此在劳动力市场的信号作用比较强。

但转型试点院校与老本科院校毕业生在能力素质与就业状况上的差异是否意味着:转型院校即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也难以改变老本科院校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确立的形象和信号作用呢?实际并非如此,本课题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转型试点院校的学生尽管在生源质量、在劳动力市场的信号方面要弱于老本科院校,但就毕业生起薪而言,在经过转型试点后,这些院校毕业生的起薪与老本科院校的差距是呈现缩小趋势的。


本期责编:徐晓雯 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国家教育经济和教育财政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所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

研究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所强化学科发展的意识,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发展、高考招生、教育经费等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大型数据库资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