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学术║哈巍:学校改革,价值几何——基于北京市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学区房”溢价估计
按 语
“就近入学”政策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教育公平,然而这也导致了所谓“学区房”的出现。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好学校周边的“学区房”趋之若鹜,这也导致了天价“学区房”的出现。那么,学校质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周边的房价?本期带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哈巍研究员和余韧哲的《学校改革,价值几何——基于北京市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学区房”溢价估计》一文。本研究原文载于2017年《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3期。
哈巍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结论
教育经济学中已有大量关于学校质量在房价中资本化效应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在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实证研究也开始涌现。然而,国内已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没有解决学校质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北京市2014年启动的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给学校质量带来的外生冲击,克服了这一方法论上的问题,考察了综合改革对于房价的因果效应,也丰富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证证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边界断点回归的设计,本文估计了综合改革的平均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模型进一步估计了这一效应随时间的变化。平均来看,前三批综合改革使得改革学校招生范围内的房价上涨1.2%,并且这一效果在学校宣布改革之后一年才开始显著,至第二年末,这一效果可高达10%。对于面积小的房子而言,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印证了有关小户型“天价学区房”的新闻报道。当分批次分析改革的效果时,对于第一批改革,平均效应高达 5.4%,且在改革学校宣布改革之后第一个月即十分显著,两年后的效应高达 7.5%;与此相对,房价对于第二批改革反应迟缓,在宣布改革后第一年内没有明显的变化,至第二年末的影响也没有超过5%。从这些结果中可以推测,尽管在综合改革之初,媒体的大面积报道和房地产中介的过度宣传使得改革学校的“学区房”房价虚高,但随着改革学校质量的实际变化逐渐明朗,加之综合改革频繁的批次,购房者(以家长为主)也更加谨慎。
本期责编:罗蕴丰 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国家教育经济和教育财政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所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
研究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所强化学科发展的意识,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发展、高考招生、教育经费等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大型数据库资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