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学术简报║“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国际论坛”分论坛二
2018年5月26日下午,“变革·创新:高校学生发展与就业国际论坛”分论坛第二场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一号楼观湖厅举行,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李家华教授担任分会场主持。来自中日两国的四位学者就“高校教育与毕业生就业质量”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做主题演讲的是日本九州大学的吉本圭一教授。他主要介绍了九州大学高等教育与资格研究中心在多所高校间开展的毕业生学业成就与职业发展调查及其成果,并指出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其职业满意度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对学校的满意度主要受在校教学方式的影响,而其职业满意度则受到其工作经验的极大影响。同时,他还提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满意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在“需资格认证”的专业(如儿童保育学)中,职业满意度随毕业时间增加而提高,而在“不需资格认证”的专业(如商学)中,毕业生的学校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都随毕业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他建议,高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毕业生群体进行调查,以了解自身的优势、教育改革的时机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周文霞教授以“大学生在校经历对就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家庭与个人”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她认为,职业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三个维度的内涵:一是外在报酬,即个人收入;二是内在满足,包含潜能发挥、理想实现、社会认可等;三是和谐平衡,包括身心健康,家庭平衡等。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她指出,大学生通过在校经历所积累的影响职业成功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道德资本四个方面。据此,她提出了职业成功的资本论模型,其中家庭背景、个人基本特征、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和亲社会行为影响着大学的主观就业成功和客观就业成功。在此基础上,她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培养主动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其将来生涯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副教授朱红的演讲主题为“非认知发展对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她指出,非认知发展和认知发展对大学毕业生初职月薪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毕业生影响不同,对于四年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非认知发展的作用强于认知发展;而对两年制的专科毕业生来说,认知发展比非认知发展更有价值。她认为,认知发展决定了毕业生早期的经济成就,而非认知发展则会对毕业生后期的事业的成功产生影响,然而非认知发展在我国却容易被忽略。因此,她呼吁政府、学校和各级教育者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认知发展,提供整全的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马永红教授则围绕“如何实现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发表了主题演讲。她着重介绍了其自2011年开始的连续开展了四次的全国范围的专业学位硕士调研的概况及结果,并强调应从国家、社会、企业、高校、学生个体五个视角综合考察专业硕士群体的宏观及微观就业质量。接着,她以学生视角的就业质量为切入点,将就业满意度和起薪作为衡量专业学位学生高就业质量的指标,考察培养路径、高校就业服务路径和社会需求路径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她指出,社会需求路径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路径,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小的是高校就业服务路径。据此,她认为应从高校培养模式、就业服务体系、就业与创新政策和社会需求四个方面提升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在上半场主题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与现场观众就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就业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就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院校研究的结果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短暂的茶歇后,香港中文大学的欧冬舒副教授则以“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她主要关注高等教育扩张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和非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基于其实证研究的结果,她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降低了失业率,尤其是男性及高中毕业生。但是这也使得我国女性在白领职业中的劳动参与度和个人收入降低。她认为这一结果可能说明了女性对工作的要求比男性更高,因为男性面临着更高的就业压力。此外,她还考察了高等教育扩张对女性单身比例的影响,发现实际上女性单身比例在扩招后反而有所升高,这意味着女性劳动参与度低并不是由于婚姻造成的。
清华大学的金蕾莅副研究员则关注研究型大学工学博士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她指出,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毕业生的出路更为多元化,那么谁走向了学术岗位?谁又离开了呢?据此,她开展了一项以清华大学为的实证研究。基于其实证研究结果,她认为,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在各种就业情况中最高且比例在逐年平稳增长。在进一步探索工学博士学术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后,她提出,个人业务能力、项目参与经验、父亲教育水平与导师支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副总裁许有杰以“从操场到职场,行之以道”为主题做了主题演讲。他从人才需求方的角度讨论了什么样的毕业生更受企业的青睐。他认为,简历是毕业生求职的敲门砖,因此要提前积累,而招聘过程主要是在评估毕业生未来的潜力,而要挖掘自身的潜力,毕业生应该具备自学、自制和自强的能力与品性。此外,他还对高校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自制和自强提出了建议,以使得学生顺利从操场走到职场。
在下半场主题演讲后,与会专家与现场观众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培养与就业相关的能力”“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职业成就的影响”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在对“社会责任感”的讨论中,与会专家纷纷发言表示如今年轻一代正在成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欧冬舒副教授则进一步提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从小的家庭教育相关,得到了在场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最后,美国纽约大学的张良教授通过播放视频,做了题为“双学位赚的更多吗?对双学位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析”的主题演讲。他及其学生朱琼关注双学位毕业生与单一学位毕业生的收入差异并据此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张良教授指出,双学位毕业生与单一学位毕业生相比,收入能够提升1.2%。但与高收入的单一学位毕业生相比,双学位的学生在收入方面并不占优势,而与低收入的单一学位毕业生相比,双学位的学生则多挣7.9%。他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双学位的毕业生与其他类型的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而当双学位为两个高收入学位的时候,毕业生会得到更高的收入。
本期责编:罗蕴丰 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国家教育经济和教育财政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所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
研究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所强化学科发展的意识,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发展、高考招生、教育经费等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大型数据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