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EE学术║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城乡差异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着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很大差异。城乡之间非均衡的发展状况,影响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由于受到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考上“985”、“211”等重点高校的难度更大。

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在求职过程中可利用的家庭社会资源相对较少、获取就业信息相对较难、就业渠道相对较窄、求职成本相对较高。此外,某些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不透明、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户籍限制等客观问题,农村学生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本期带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岳昌君教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城乡差异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是否存在城乡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影响因素是什么?可以用什么理论进行解释?

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21省33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就业状况、求职状况、教育状况、入学机会、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

主要结论为:城镇户口学生上“985”和“211”等重点高校的机会是农村户口学生的2倍多;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比农村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平均高14.4%;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求职努力、求职意向和期望起薪都更高;尽管在成绩排名、奖学金、专业兴趣、学习时间投入等学业表现方面,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城镇户口学生在能力增值方面自我评价更好。城乡差异的原因既表现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特征水平上,也与家庭所在地资本有关。


研究全文载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新华文摘》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全文转载。



相关理论分析

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角度看,相关的理论有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本文提出的“家庭所在地资本”理论。

从劳动力的供给角度看,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异。高等教育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并获得更高的收入。总体而言,城镇户口毕业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更高,且升学的比例更大,因此平均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使得城镇户口毕业生在就业中比农村户口毕业生更有优势,找到更好的工作。

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看,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解释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城乡差异,间接地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果。社会资本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得到亲朋好友的工作推荐,使毕业生与工作岗位更加匹配,提高就业质量。由于高校毕业生个人积累的社会资本有限,而家庭社会资本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城乡毕业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差异显著,从而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从劳动力的需求角度看,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由于我国高考学生属地升学的比例大、高校毕业生属地就业的比例高,因此家庭所在地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家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即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家庭所在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够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本文称之为“家庭所在地资本”。例如,拥有北京户口的学生在北京上大学的机会就更多,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也更大。


实证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

从高校毕业生的学历结构来看(见表1),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从高校毕业生的学校类型来看(见表2),农村户口毕业生中“985”高校和“211”高校的占比相对较低,城镇户口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是农村户口学生的2.0倍多,优势明显。

从高校毕业生的家庭所在地来看(见表3),农村户口毕业生中家庭所在地在地级以上城市的占比显著低于城镇户口毕业生。


就业状况比较

1
毕业去向比较

从高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来看(见表4),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占比显著更低;相反,农村户口毕业生中待就业的占比更大,显示出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高;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占比更大,隐含着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差。


2
起薪比较

从月起薪来看(见表5),农村户口毕业生的月起薪显著低于城镇户口毕业生。起薪差异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城乡学生的学历结构不同造成的。但分学历比较看,起薪的城乡差异同样存在。


3
工作满意度

从总体满意度来看(见表6),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城镇户口毕业生;分学历比较来看,除了博士层次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高之外,其他各学历情况都是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更低。

从具体指标满意度来看(见表7),农村户口毕业生的各项工作满意度指标均低于城镇户口毕业生,差异较大的3项分别为工资福利(0.25)、社会地位(0.23)和工作地点(0.22);差异较小的3项分别为工作稳定性(0.20)、个人发展空间(0.20)和独立自主性(0.16)。前3个指标与经济、社会、地理位置有关,大致可以归于外在因素;而后3个指标与工作本身和个人因素有关,大致可以归于内在因素。


4
就业地区

从就业地区来看(见表8),城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农村户口毕业生在京津沪就业的占比显著低于城镇户口毕业生;相反,农村户口毕业生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占比显著高于城镇户口毕业生。

(文章还分析了就业城市、就业行业、就业单位及就业岗位的城乡差异,由于篇幅有限未一一列出。)


求职状况比较

1
求职次数

对于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城镇户口毕业生求职更加努力(见表9):城镇户口毕业生递交求职简历次数、获得面试次数显著高于农村户口毕业生,但是获得单位接受次数的城乡差异并不显著。对于待就业的毕业生,递交求职简历次数、接受面试次数、获得单位接受次数的城乡差异均不显著。统计结果显示,农村户口毕业生并没有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求职的状况。

 

2
求职费用

对于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城镇户口毕业生求职费用更高(见表10):从7项具体求职费用看,除了人情礼品费用以外,城镇户口毕业生在各项求职费用上都显著高于农村户口毕业生。对于待就业的毕业生,无论是总求职费用,还是具体的求职费用,城乡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3
择业意向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城镇户口毕业生对于工作更“挑剔”,特别表现在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他们更在意单位地点、单位规模以及单位声誉;此外,城镇户口毕业生更在乎户口落实问题、工作自由度以及福利待遇。

4
期望起薪

期望起薪对于毕业生求职有显著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期望起薪更高(见表12):对于专科生、本科生、学术硕士生、专业硕士生,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期望起薪更高(统计显著性水平达到1%);对于博士生而言,尽管城镇户口毕业生的期望起薪平均值更高,但统计上不显著。


高等教育状况比较

1
学业表现

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学业表现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见表13):样本中城镇户口毕业生在成绩排名前25%的占比略高,但获得奖学金的占比、专业与兴趣吻合的占比都略低,而且每天学习时间也略少。统计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对于高校毕业生总体而言城乡之间学业表现无差异。

 

2
能力增值评价

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增值评价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镇户口毕业生在全部34项能力增值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农村户口毕业生(篇幅限制只列出了差异最大的前6项)。差异最大的前5项依次为:国际视野、梳理观点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外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

结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城乡差异,部分原因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上,农村户口学生在进入重点大学和升学方面处于劣势。另外,家庭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所在地与就业所在地的严重错位,使得农村户口毕业生的求职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为缩小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城乡差异,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缩小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应该在高考前就让农村学生得到平等的基础教育机会,让他们更多的人有能力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而不是靠特殊政策降分录取。

第二,应缩小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城乡差异的原因之一是跨省就业的比例很高,如果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本省就有好学上,留在本省就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第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鼓励在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所在地落户;同时,施乡村振兴计划,给予“三农”问题更多的关怀。


最后,本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样本中博士生的数量较少,对于博士生的统计结果仅供参考。样本中的学历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完全一致,本文在分析与学历结构相关的问题(比如月起薪)时都进行了加权处理。调查问卷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月起薪、能力增值评价等变量都是学生自己回答的,与客观情况可能有出入。本文分析中的城乡变量用的是户籍,农村户籍与农村家庭有很大的差异。

本期责编: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和财政部联合支持设立,是国家教育经济和教育财政问题的重要研究和咨询机构。研究所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全国重点学科。

研究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包括:教育经济、教育财政、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等。研究所强化学科发展的意识,成了规范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发展、高考招生、教育经费等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大型数据库资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