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遍网络的辞职班主任终于现身..........

《教师文苑》 蘭亭悦读 2021-07-14

欢迎关注  * 《教师文苑》



火遍网络的辞职班主任终于现身..........



近日,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那么,这位老师现在究竟有没有辞职?她目前的状态如何?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样的?真相究竟怎样,一起来看!




先来看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请假条(辞职信)






由于事情后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位教师深感不妥,于是向小编提供了一封公开信,澄清事情原委,希望网友们不要过度关注此事。


教师的最新公开信



针对此事,西平县教体局也做出了相关说明,说明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目前,老师在正常上班工作,学生照常上课学习,家长也表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恳请大家不要再过度关注此事,以免给已经恢复平静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带来新的困扰和压力。


西平县关于“教师辞职”的说明



虽然教师、家长和学生已经归于平静,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深思。对于此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晋教授


家长参与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家校都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角色定位。学校不能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不能把家长的职责转嫁给学校。一对多,即一个老师对全班同学之家长,是家校沟通的常见形式。一对多,有效率高的优点,但也有暴露隐私之缺点。教师要慎用一对多的微信沟通形式。教育教学活动的微观细节较多,教师也不可能全部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家长对一对多的方式也应保持一定的宽容。


教师先辞班主任,后辞教职,微信事件只是导火索。教师收入不高但有无限责任,事务性工作负担较重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个别家长动不动就要告状而导致的职业挫败等才是主因。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主人翁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学校要做实、做好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和家访等制度建设,从而构建家校联系的公约,缓冲和化解家校之间的冲突,以提升育人效果。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振成博士


微信群已成为家校联系的便捷手段,但也应该引起家校双方面的文化警惕:一是教师信息发布的随意性。教师情绪性催交作业等未加缜思的信息,往往出现在具有“公众性”微信群中。二是家长解读的任意性。文字与语言传递信息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较强的“可解读性”,家长对教师发布在网络空间中的相关信息,总是会依据自身的理解范式与理解能力,进行不同的解读。三是家校合作的间接性。通过网络其实隐含着某种联合教育的盲区,面对面的沟通才是最好方式。


如何加强家校共育?首先是家校之间要有共同一致的愿景。事件中,家长可能最耿耿于怀的是孩子和自己的尊严,需要通过教师的“登门致歉”来挽回,可能在情绪性要求的同时,家长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初衷,教师即使是公开“揭了丑”,但那也是他爱得急切的延伸。


其次,家长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多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是专业人员,具有相对的教育优势,家长可能具有教育经验,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长面对的往往是孩子个体,而教师面对的则是孩子群体。家长多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家长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师,全社会尊师重道才会蔚然成风。家长如果连自家孩子的老师都不尊重,让老师“惶恐”不安,如何让教师挺拔脊梁,一个脊梁不能挺拔的教师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梁。尊师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观认识或者口号层面,要从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师做起。


最后,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也应该谨言慎行。教育无小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平静和管控情绪,尽量委婉指出孩子的问题,尽可能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信任家长和支持家长。在双方和谐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班主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教师文苑”。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苑》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先辞班主任,后辞教职,这位老师为何在"六一"前夕去意决绝?

 

 【教师文学-专栏】我的小学班主 / 施 扬

【教师文学-专栏】 我的母亲 / 文:江枫渔者

【教师文学-专栏】60后的童年记忆/ 文:馨怡

  感动无数人的北大才女张培祥遗作:《卖米》

【教师育问题-专栏】学生出走了!/ 老纳爱花


  何其锐的知青缘/ 作者:王纪民

【小说专栏】爸爸怕我一辈子 / 文:成志

【农民工故事-专栏】我是农民工/ 文:董高威

【红色记忆-专栏】回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 文:高宗魁

 【美文诵读-专栏】回老家 / 作者:碧林听涛 ;诵读:碧林听涛

 【美文诵读-专栏 】遇见你,遇见暖 / 作者:秋色连波;诵读:枫舞灵动

 And So It Goes 《爱,就这样去了……》/   歌手:Roberta Flack; 翻译:醉卧蘭亭

  

 【教师文学-专栏】睡莲 / 作者:小微

【教师文学-专栏】雨思假愠/作者:茶言闲语

【教师文学-专栏】微信改变生活   作者:彩霞满天

【儿童文学-专栏】丝绸之路之春蚕记 / 卢一丹

【儿童文学-专栏】玩芭比娃娃 / 文:蒋菁玲;指导老师: 郑向阳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师范生活 / 文:馨 怡

  [中师生-专栏] 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荷塘月色

 【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沙鸥

 

 一个大学教授的悲催经历...

  女教授的一地鸡毛/ 作者:秋果

  再说“寒门白眼狼”:种种案例触目惊心!

   初二女孩收到情书,牛逼老妈只说了五句话

 【域外教育掠影-专栏】德国的教育静悄悄

  让高校老师痛下决心辞职的10个理由

  依照考试成绩的相对位置选志愿 / 文:四面八方

【有视频有数据】郎咸平教授:河南,是高考最委屈的省份!!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


1.  教师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

2.  儿童文学专栏

3.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

4.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5. 《译海精品》专栏;

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

6.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投稿邮箱 (本刊不接受微信投稿)

1) ltetwx@163.com (中小学生作品)

2) zhongshisheng2018@163.com(教师原创)

3) charlesy2008@163.com  (外文翻译类)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教师文苑》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教师文苑》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教师文苑”交流群:

    3. “英语同行”交流群:

    4.  “蓓蕾花园”交流群:

    5.   知青之家

    

    6.朗诵专家团队:


《蓝天儿童文学》面向全国组建朗诵专家团队,欢迎各地朗诵和评书播讲爱好者朋友加入。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加微信时请注明“朗诵专家团队”。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码

你可以长摁下面二维码给作者打赏,

同时请注明您的姓名和作者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