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新办举行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发布会

四川政法声音聚焦政法热点,发布权威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2019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时,请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图文直播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张馨 摄)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先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先生,请他们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介绍,并回答大家提问。


  首先,有请彭清华书记作介绍。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彭清华(张馨 摄)


  彭清华: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也感谢国务院新闻办搭建了这么一个重要平台,给我们介绍四川、宣传四川的机会。首先,我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省9100万人民,向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四川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欢迎。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诞生了世纪伟人邓小平,养育了朱德、陈毅等开国元帅。四川还是红军长征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经过地域最广、经历战役最多的省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数十万优秀巴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赵一曼、张思德、江竹筠等革命烈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建国初期,四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我们顺利完成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任务,尤其是“三线建设”期间上千家各类企业、科研单位落户四川,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敢为天下先”一直是四川人民的精神特质,1978年3月广汉金鱼公社进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1980年6月18日向阳公社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为中国农村改革揭开了序幕。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到2007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我们用了58年的时间;到2011年增加到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也就是每隔4年就新增1万亿元;去年经济总量达到40678亿元,只用3年就新增了1万亿元,预计今后3年还可以再新增1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一三二”、“二一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去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去年全省经济增长8%,今年1至5月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反映出四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蜀道难”已成历史。解放前,四川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没有一条运营铁路,公路总里程只有2000多公里并且等级都很低。现在,全省正在打造“四向八廊”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已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铁路运营里程4970公里,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3500多列,排在全国各城市之首;公路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四川铁路建设正迎来一个高峰期,我们正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发力。


  东向,正在建设成南达万高速铁路,按350公里时速设计,前期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很快就要开工。这条高铁修通之后,向北可以经郑州到北京形成全线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连接,向东经武汉连接沿江高铁到上海,也可以形成全线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连接。


  南向,成贵高铁四川段前天已经通车,今年年底以前,将全线通车。我们正在同步建设成自宜高速铁路,将来经过这条铁路,经贵阳可以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这样就能把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中心全部用高等级的高速铁路连通起来。


  西向,大家非常关心的川藏铁路,很快就要开工建设,这可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世纪工程。现在,成都到雅安这段已经通车,从拉萨到林芝这段正在建设,下一步要建设的是从雅安到林芝这一段,大约1000公里,桥隧比90%以上,也就是说有七八百公里在隧道里面,有一百多公里在桥上,真正在地面上的可能只有几十公里。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四川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


  北向,正在建设从成都到西宁和兰州的铁路,这条铁路建成以后,将更加便捷地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线117条、去年旅客吞吐量近5300万人次。大家刚才在发布厅门口可能注意到有一个机场模型,就是天府国际机场,这个新机场正在建设中,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明年基本建成,后年成都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将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千百年来“蜀道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四川与世界全国各地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三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逸。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16元、13331元,分别是解放初期的255倍、239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9.2%、73.6%下降至去年的31.8%、35.2%。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去年底的71万,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1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至1.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5万户、116.4万人。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灾区凤凰涅槃、焕然新生。城乡融合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3%、比1982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建成一大批幸福美丽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7.1岁,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殷实、越过越红火。


  四是藏区彝区“一步跨千年”,民族团结进步开创新局面。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长期发展滞后,新中国的成立使藏区彝区从农奴制、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生了跨越式改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国家将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列为深度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支持,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高原藏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5.6万减少到去年底的4.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降至2.6%,今年底所有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大小凉山彝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9.7万减少到去年底的31.8万,贫困发生率从28.9%降至11.5%,明年彝区所有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彝区脱贫摘帽的时间会比藏区晚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彝区贫困人口更多,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九寨黄龙、稻城亚丁、康定、红原、西昌等机场陆续建成通航,连接成都至彝区、藏区的雅西高速、雅康高速陆续建成通车,汶马高速正加快建设,甘阿凉三个民族自治州结束了历史上不通高速公路的状况。四川藏区99.7%的乡镇和建制村通了油路和硬化路,彝区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99.9%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藏区新居、彝家新寨惠及6.9万户24.2万人,全面消除了无电村,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达到全覆盖,实现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巴蜀大地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是共和国7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深深感受到,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与时俱进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指引。四川的发展成就也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四川就一定能够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治蜀兴川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事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办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总体擘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坚持以创新培育动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是全国科教大省和军工大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为支柱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5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坚持以协调增添后劲,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我们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就是做大做强成都这个“主干”,充分发挥成都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去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日益凸显,经济总量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18个,超过500亿元的达17个,超过千亿元的达6个,干支联动、竞相发展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第三,坚持以绿色夯实本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对四川的馈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我们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GDP考核,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达38.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4.8%,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国家考核标准。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


  第四,坚持以开放拓展空间,着力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四川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坚持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持续深化与兄弟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的务实合作,加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欧、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成功举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中非民间论坛、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展会论坛,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17个国家在四川设立领事机构,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29.2%,今年1至5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第五,坚持以共享释放红利,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力量办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出台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和推进返乡创业22条措施,让全省2500万外出务工人员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着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民生问题,抓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四川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前不久,省委以全会形式研究部署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我先就四川总体情况作些介绍。下面,媒体朋友们对四川发展和工作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我和尹力省长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胡凯红:


  谢谢彭清华书记。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新华社记者


  中国有一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这些都涉及到四川。请问,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大局,实现更大的发展?谢谢。


  彭清华:


  感谢你的提问。刚才你讲的很好,四川的发展一定要在国家大局下来行动。对四川来讲当前面临重大的机遇,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四川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四川往北、往西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南经过陆海新通道可以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四川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四川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我刚才讲到,现在从成都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经占到整个中欧班列四分之一左右,在全国排在各大城市的首位,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同时,我们还在着力打造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批产业合作园区。这个成果可以从四川进出口总额里反映出来。今年1-5月,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11.7%,这其中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21.7%,和欧洲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46%,增长势头很好,让我们进一步实现了外贸区域上的多元化。我体会,“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有一个很重大的意义,就是把向四川这样的西部内陆省份推向了开放的前沿,这是一个重大机遇。


  第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去年,我们在成都成功举办了第17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要求西部地区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央又就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指向性很强,政策含量很高,我们也把握这样一个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放来带动开发,通过开发来支撑开放。我们就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正在进行谋划,就是要打造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2016年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和武汉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认为,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这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着重抓了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和长江流域生态质量提升,使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14.9个百分点,沱江16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56.3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长江沿线省市的协同配合,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第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从地理上来讲,四川不属于珠江流域,属于长江流域,但是我们和粤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一直十分密切,四川也是泛珠三角“9+2”合作机制的成员。以粤港澳地区来讲,广东和四川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对口省份,而广东是四川内资的第一大来源地。近年来,我们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建立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会议制度,这在全国大概是第五个建立这种机制的省份。现在港澳对四川来讲,是我们境外最大的投资来源地,香港还是我们第四大贸易伙伴。去年,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专门到广东、香港、澳门去学习考察,签署了一批新的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对四川来讲,我们是这些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贡献者和受益者。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脱贫的,四川大凉山一直被贫困问题所困扰,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牵挂着大凉山,牵挂着彝族群众的脱贫奔康。凉山除了一般性的贫困问题之外还有自发搬迁、移风易俗等特殊的问题。我想问的是,目前四川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能不能确保凉山彝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谢谢。


  彭清华:


  感谢你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关注。四川是我们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刚才讲过,2013年建档立卡的时候,四川还有625万贫困人口,这在我们国家是属于比较多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去年春节前冒着严寒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彝族贫困群众,随后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在新年贺词中还深切牵挂他曾经看望过的彝族贫困群众,关心他们的冷暖。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和鞭策。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怎么理解这“三个最大”呢?讲最大的政治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立下的军令状,军中无戏言,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履行好。讲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有各种各样的民生,有的是“锦上添花”,有的是“雪中送炭”,脱贫攻坚是“雪中送炭”的民生,所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讲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现在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都前所未有。四川作为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用好中央给予的政策,有利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因而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这里给大家报告几个数据: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平均每年减少11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1.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精准”两个字。所谓“精准”,第一是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究竟在什么地方、在哪个村、是哪一户、是什么人,都要识别精准,因此才要建档立卡。第二是要精准帮扶,针对不同的贫困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要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第三是要精准脱贫,这个村能不能摘帽,要经过严格考核,这一户是不是脱贫,也要有严格标准。


  对四川来讲,我们还要突出两个聚焦。第一个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现在也包括饮水安全有保障,这是脱贫的基本要求。从总体上来看,“两不愁”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三保障”问题成效明显,还要继续努力。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我们在全面减免学杂费的基础上落实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实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和“9+3”职业教育等,基本做到了农村适龄儿童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但是大家可能会问,现在还有没有失学辍学的孩子?有,我们在凉山摸底,发现还有好几万失学辍学的孩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由于听不懂普通话、跟不上课,就不愿意学了;有的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带走了;还有的家庭由于其他各种因素不愿意读书。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但不会有因为家庭贫穷上不起学的情况。现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这些孩子上小学甚至初中都是不用花钱的,连住校吃饭的钱都是国家给的,这比孩子在家里的负担还轻一点,因为在家里还要吃家里的饭。所以,我们能够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


  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我们现在基本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而且实施了大病专项救助。贫困群众致贫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病致贫,所以我们把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我们将对136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现在已经完成搬迁近120万人,帮助62.2万户贫困群众改造危房,使之达到住房安全的要求。同时,我们还解决了27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可以说,脱贫攻坚使长期贫困落后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当然,我们也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工作我们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我们正在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就是要组织几十万基层干部,对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挨家挨户进行回访,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逐一进行调查了解、登记造册,对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确保在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打折扣、不掉成色。


  第二个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四川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被列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其中甘孜、阿坝是藏区,凉山是彝区。对于藏区来讲,情况相对好一些,藏区贫困人口现在只剩下4.6万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2.6%,今年贫困县可以全部摘帽。彝区任务更重一些,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控制性因素。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彝区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去年,我们出台了12个方面34条措施,从产业发展、就业培训、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等方面重点给予支持,未来3年彝区新增扶贫资金超过200亿元。我们还派出5700多名干部组成11支综合帮扶工作队到凉山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县、贫困村进行帮扶,这支队伍现在都在脱贫攻坚的一线,和彝区干部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禁毒防艾、控辍保学、移风易俗等,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凉山彝区的贫困人口已经从2013年底的72万减少到去年底的30.9万,贫困发生率从29.5%下降到12.7%,彝区很多贫困群众已经搬进了新居,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一户村民,现在和乡亲们一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外界非常关注的凉山悬崖村,过去都是藤条绑着树枝爬上去,上去一次得六七个小时,现在都建起了钢梯。为什么不修公路?因为工程量大、人口不多、造价太高,并且修路也会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建了医疗点、教学点,把孩子尽量搬到山下上学,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现在这个地方成了一个旅游热点,很多人都到悬崖村去体验钢梯。


  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央机关各对口帮扶单位,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四川的广东省和浙江省,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他们给四川带来的不光是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也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明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中央、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四川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科技大省,去年全国的“双创周”活动主会场就设在了四川成都,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请问,四川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着力重点在哪里?谢谢。



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张馨 摄)


  尹力: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对四川的关注。正如你所提及的那样,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科技大省。目前,全省有科研院所270家,普通高校126所、在校大学生15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0多万,以及千千万万创新创业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天的四川大地蓬勃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把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主体增多。我们分别针对高端人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制定了差异化支持政策,力求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队伍。2018年,全省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5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67.6万人,仅成都就吸引了25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落户;同时,新登记各项市场主体105万户,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3万多家(个)。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规模增大。我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不仅着力建设和完善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而且注重建设省内各地的创新基地和平台,以及一些新型的孵化载体。目前,全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各类孵化载体860多家。


  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去年,全省新增专利授权量8.7万多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在全国两次推广的36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四川贡献了16条,居全国前列。


  四是创新创业成果增加我们依托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孵化服务水平,涌现了像歼-20、“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四川造全球首颗双核人工智能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全省连续四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00万人。2018年,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7万亿元,军民融合产业3400多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保障。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和市场方面的优势,着力吸引人才、技术、资金,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统筹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科技人员激励、扩大科研自主权等领域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万亿支柱产业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完善机制,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更好的社会环境。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打造创新创业品牌,推动更多的群体投身于创新创业,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最后,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四川创新创业发展,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凤凰卫视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四川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超过了2000万人,在保障这些农民工权益、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方面,四川做了怎么样努力?下一步还有哪些大的举措?谢谢。


  彭清华:


  感谢你对四川农民工工作的关注。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因此也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根据统计,全省农民工大概是2500万,其中在省内务工的是1400万左右,省外农民工接近1100万。这些农民工远离家乡,告别亲人,走进城市,吃苦耐劳,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党和政府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我也是在农村出生和长大的,深知农民工的艰辛和不易。到四川工作之后,我们始终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去年,四川党政代表团到广东、浙江考察学习,这两个地方都是川籍农民工务工大省。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四川在珠三角、长三角务工的大概有数百万人,我们在广州专门召开农民工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浙江,我们也专门看望了农民工代表,省委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深厚的感情,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的16条措施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22条措施,帮助农民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农民工在外地务工的突出问题是家里孩子的教育、老人的照顾,我们要落实责任、妥善解决好,让他们在外面能够安心工作。到了春节,农民工集中返乡,他们的困难就是交通,买不到票或者路上有诸多的不顺,我们动员各个部门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设立服务点,组织专列帮助他们返乡;回来之后,家里比较偏远,下了车回不去,再组织专车送他们回家,让他们平安顺利回家过年,节后能够顺利返回岗位。去年春节,我们组织了4万余班次专列、专车,为100多万农民工提供返程服务,同时我们组织基层干部和工作队员走访看望了1370万返乡农民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为他们排忧解难。春节前夕,我们还把农民工代表请来一起座谈,吃团圆饭,省委省政府还向全省外出农民工及家属发出慰问信,表达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家乡人民的亲情温暖。


  目前,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达到了67.6万人,创办企业17万多户,实现总产值近4千亿元,带动就业210余万人。实践证明,农民工不仅是我们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统筹力度,主要是解决他们就业创业问题,我们正在全省建立农民工服务网站,主要是面向川籍农民工和外地来川打工的农民工,给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服务。同时,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设立农民工服务中心,要求各级组织解决好农民工的老人、孩子照顾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积极在农民工中尤其是返乡农民工中,物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基层干部的后备人选,这是一项重要任务。现在农村里面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是“38 61 99部队”,这就是后继缺人的问题。以后我们农村的党员从哪来、村干部从哪来?我认为未来农民工是村基层干部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出去经受了磨炼、见了世面,他们回来就是新型农民。我们现在正在建立这种机制,把他们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来培养。同时,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回报家乡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这项工作我们已经作了一些,但还只是开头,我们还将持续不断地抓下去。


  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代表地之一,可以说农业是四川的底色和招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请问四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这些年都做了什么,未来有哪些打算?


  彭清华:


  天府之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文化旅游有优势,另一个是农业有传统,我们也是农业大省。农业方面由尹力省长来回答。


  尹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四川的赞誉。的确,四川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今天的四川也是全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四川的农业发展,多次强调四川不仅不能丢、还要擦亮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地是农业之基,我们严守全省9448万亩耕地的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突出“优、绿、特、强、新、实”,着力培育川菜、川猪、川茶、川药、川竹等“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现在大家一提到川菜,无论是四大名菜、八大名菜、十大名菜,川菜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相信大家都比较喜欢吃麻辣的川菜;川猪,现在年出栏量近7千万头;川茶,四川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前位的省份;川药,四川的中药材,在全国有49种被称为道地药材;川竹,四川也是竹子种植生长面积全国最大的省份。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全省建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3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4200多万亩。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近3年来持续下降,四川的柑橘、猕猴桃、柠檬等一大批名优特新、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在各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我们也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等支撑产业,整体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我们追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量”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


  第二,全面开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四川农村的区域比较广,农村户籍人口接近6千万,有4.5万个行政村。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农村发展进步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大力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把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作为主攻方向,根据省内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形,按照人文、旅游、生态不同类别,分别确定整治标准和建设内容,着力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注重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注重百年、千年大树的保护,我们准备以立法的方式对它们进行保护。我们通过这些工作,让群众不仅能够看到一个青山绿水的美丽农村,而且更能够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第三,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之一。进入新时代,四川农村改革更需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目前,全省有4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有15项试验成果已经转化为中央相关文件的政策举措,还有不少的改革经验也成为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样板。我们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4.3万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有近10万个。


  第四,大力促进农民工创新创业。刚才,彭清华书记已经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可以说近几年川籍农民工返乡创业呈蓬勃发展态势,累计大约有67万人回乡发展,创办的企业有17万户,已成为了全省发展一个新的动力,不仅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面貌的改善。


  四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四川农村发展仍很不平衡、很不充分,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到2020年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全省还将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出台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路、水、电、气、宽带等“五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普及基本公共服务;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让人们在农村生活得更安逸、更美好。欢迎记者朋友们到四川的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光明日报记者:


  了解到四川不久前召开了文旅发展大会,率先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了部署。请问,四川在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上做了哪些比较具体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彭清华:


  你提这个问题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可以借机把四川的文化旅游推介一下,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作简要回答。


  一提到四川,人们通常会想到两个词,一个是天府之国,一个是熊猫故乡,这里还要给大家讲古人的两句话,一句是“文宗自古出巴蜀”,讲四川的历史文化、英才辈出,历史上这些文人墨客很多是出生在四川或者是曾经到过四川,很多优秀的作品也出自四川。第二句是“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讲四川的自然山水,风光无限。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就讲四川是一个好地方,要求我们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这些年,四川在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112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文旅产业跨上了一个万亿级台阶。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清明假期、五一假期,四川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怎样推动四川文旅产业发展,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融为一体。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文化,行万里路就是旅游,古人就让“诗”和“远方”融合起来了。


  你刚才提到我们召开了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下一步,我们要围绕文旅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一些标志性的文旅品牌,推进业态创新,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推进重点设施“补短板”等。其中,突出抓好大九寨、大峨眉、大熊猫、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竹海、大灌区、大蜀道、大遗址以及茶马古道等“十大”世界级文化旅游精品建设。这些可能大家都有印象,大香格里拉的稻城亚丁现在成了“网红”之地,大贡嘎的贡嘎雪山海拔7500多米,大竹海主要在川南,大灌区主要是都江堰,大蜀道主要在川东北、现在还保留得比较好,大遗址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茶马古道主要指过去进藏的道路,要打造红军长征路和川藏公路黄金旅游线。总的来讲,我们要擦亮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这些金字招牌,也就是我们宣传的“三九大”,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四川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机制,就是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在这次文旅大会上,一共命名了10个天府旅游名县,还确定了30个候选县。以后每年经过竞争评选和严格考核,从30个候选县中再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从其他县里再增补10个作为候选县。对已经挂牌的和进入候选名单的,我们将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也建立退出机制,形成“你追我赶”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动局面。最近几个假期里,这些天府旅游名县都成了人气非常旺的地方,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去看看。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社记者:


  您刚才提到去年四川GDP总量超过了4万亿,经济增速是8%,那您对今年的经济总量以及增速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谢谢。


  彭清华:


  我们去年的经济增速是8%,总量超过了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增速是7.8%,比去年有所回落,但是同去年四季度相比是持平的,目前还稳定在这样一个水平。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对于西部地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不光看增长速度,还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胡凯红:


 
 最后请彭清华书记再讲几句。


  彭清华: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光临和大家的提问。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对四川特殊的关心、关注和关爱。建国以来四川发展的成就,都是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取得的,也与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今天,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移、开拓前进,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创造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四川是天府之国,也是红色热土、金色宝库、绿色家园,被称为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在这里也诚挚邀请大家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多对四川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彭书记,谢谢尹省长,谢谢各位。



来源:国新网



END


投稿邮箱:sccawbjb@163.com



往期回顾

党员干部必看!总书记的学习方法论

四川“一带一路”法治服务实践创新论坛将于17日举行

敬礼,父亲!



更多四川政法系统讯息

扫码访问✍

官方微信

长按关注

官方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