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丨“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榜单暨《2022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报告》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2021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百万亿元以上水平,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内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压力面前,积极探索发展之道,达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2022年尽管疫情出现了反复,特别是上海的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众多,持续的封控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很多机构出现经营危机,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止。
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人力资源第三方媒体与产业服务平台,第一资源持续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的评价,帮助中国人力资源行业专业人士更清晰地捕捉与洞察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动态;我们发挥行业媒体作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客观、公正地剖析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运营现状;助力企业快速了解各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获得对称的信息,从而选择更专业、服务更好的人力资源机构,为企业降本、增效。为此,第一资源于2月启动了“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评选活动,综合各服务机构的品牌影响力、营收能力、服务品质、发展潜力、运营能力、企业规模等多个维度,经过专业评审,评选出“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
TopHR
2022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
让我们一同揭晓榜单
(点击可查看大图)
第一资源2022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报告
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现状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在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当中,都将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
早在2007年,我国就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将人力资源视作第一资源,认为其是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强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2017年十九大以来,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了黄金期发展期。2021年11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实行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到2025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培育50家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进入了高速发展过程中,数量增加迅速,其中民营企业发展最为迅猛。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基本形成民营、国有、外资、混合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上约占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80%以上,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体。
据人社部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1年度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1万家,从业人员103.15万人,年营业收入2.46万亿元,比2020年分别增长29.08%、22.31%、20.89%,人力资源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全行业为3.04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各类就业服务,为509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支持。2021年全国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8.6万场,网络招聘发布岗位信息8.45亿条,培训劳动者2662.22万人次,推荐高端人才141.04万人,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9584.02万份,有力促进了就业大局稳定和人力资源顺畅流动配置。
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浪潮的推动下,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分支,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国家颁发的一系列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利好政策也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与全球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中国人力资源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高附加值业务较少、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等情况也不容忽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虽然历时40余年,但仍处于产品同质化的阶段,与国外差距还比较大,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进入到了统筹发展的新时期,标准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本次修订的意向旨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涉及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条目共计5条,全部为鼓励性政策。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目录调整是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一项重大整改措施。产业结构调整彰显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未来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实现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另一方面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020年1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三件部门规章进行了专项修订,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取消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新修订的三件规章取消了申请设立外资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必须中外方合资者都须具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规定;取消了外方投资者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中方合资者出资比例不得低于51%的规定;取消了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规定。新修订的三件规章进一步降低了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机人力资源服务构审批门槛,简化了审批程序。将设立外资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的审批权限由省级调整至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取消了外资设立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须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定;取消了外资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股份转让、股东变更等变更事项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决定。新修订的三件规章将为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政策端加速出台措施促进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促进就业为根本,灵活用工重要性持续凸显。
从2010年起,人社部和相关省市陆续建成上海、重庆、中原、苏州、杭州、海峡、成都、烟台、长春、南昌、西安、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长沙、合肥、武汉、宁波、济南、沈阳、石家庄、海南、贵阳共24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其中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批复设立了中国石家庄、中国沈阳、中国济南、中国贵阳、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目前,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4120家,入驻园区企业年营收4063亿元,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第一资源不完全统计,已建、在建和筹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已经超过300家,目前全国各地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和相关活动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探索,其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竞争态势
1、东部地区优势明显
东部地区是中国大陆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最早出现的地区,其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产业结构落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中西部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向东部地区学习,同时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引进优势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中西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三集团”竞争格局
上海和北京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最为发达,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版图中占据第一集团的位置。目前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超过3000家,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营收超过44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帮助1530.3万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北京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2567家,营业收入超过3469亿元,帮助1235.2万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
江苏、浙江、广东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共同组成第二集团,目前江苏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约9000余家,营业总收入约2000亿元。浙江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85 家,全年营业收入2288.29亿元。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约4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
剩余的省份构成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第三集团。营业收入基本没有超过1300亿元。如山东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劳务派遣机构)9010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实现年营收超1200亿元,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0%。福建省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03家,从业人员4.05万人,年营业收入570.96亿元。
3、上市公司情况
目前,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的有8家,包括:前程无忧(纳斯达克,2004年)、科锐国际(A股,2017年)、同道猎聘(香港,2018年)、万宝盛华大中华公司(香港,2019年),人瑞人才(香港,2019)、趣活科技(纳斯达克,2020)、外服控股(上海,2021年)、BOSS直聘(纳斯达克,2021年)。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上市名单
2021年我国人力资源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在20-50亿之间,如同道猎聘为26.51亿元,人瑞人才达到47.39亿元。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差距较大,2021年毛利率超过60%的同道猎聘、前程无忧和BOSS直聘均主营互联网招聘平台,成本较低因而毛利率较高,而人瑞人才、科锐国际等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由于业务流程外包、灵活用工等成本较高的业务占比较大,普遍毛利率较低。此外人力资源服务作为服务型行业,分支机构数量与服务规模呈正相关,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分支机构少则二十家,多则百余家,均基本覆盖全国所有主要城市。
另外,很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选择了新三板上市,新三板的上牌相对于主板和创业板都较低,只需要经营期限满两年,没有像主板一样需要3年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也不用像创业板一样营收不能少于5000万。新三板上市公司只需要花钱和时间的积累,虽然新三板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但是企业还是需要衡量自身的状况来决定上不上新三板。上去的好处能作为业务方的强信任背书,坏处便是业务情况都需要被披露。所以新三板更适合一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自从2014年1月,深圳市万泉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之后,人力资源行业企业密集登陆新三板。目前已经有70余家企业挂牌,从主要业务所属领域来看,人力资源行业上市公司最多的业务领域是教育/培训领域,其次是互联网软件/平台和劳务派遣。总的来说,人力资源各领域上市公司都有着比较快速的发展速度,发展势头良好。
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趋势
1、规模化
随着行业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了一些较小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另一方面是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不断深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加速整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整合改革成效明显。国家提出的行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培育50家骨干龙头企业。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
目前,相对于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机构数量集规模还比较小,普及率较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地域性分布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在国家鼓励政策的引导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纳入国家服务经济体系。随着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等的不断优化,通过不断的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规模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近年来,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复合增速20%,从业人员数量逐年扩大,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增长期,在产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上海,近10年年均增速达30.9%。
2、专业化
随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由大众化向个性化需求的过渡基本完成,用人单位不再满足于接受批量式的服务,而提供服务的企业也及时向服务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尽可能创造差异化服务,满足来源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逐渐向高知识含量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服务对象的分化、服务产品的分工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体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
成功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仅擅长提供通用性服务内容或项目,也应提供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上较为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其提供的服务产品细分程度很高,包括商业与管理咨询服务、薪酬与福利、教育与培训、员工关系、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计算机软件、法律事务与税收、养老金与退休计划、保险服务、心理测评工具、招聘与高端人才获取、人力资源再配置、职业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产品。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将走向提供“专、精、特、新”的服务产品的道路。
3、品牌化
品牌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核心的无形资产。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化,有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无形资产,并找到其行业定位。随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针对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存在的良莠不齐的情况,企业将迅速建立自己的品牌,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为客户树立良好的服务品牌形象。
近些年,随着人力资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品牌效应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例如在人力外包领域,有外服控股、中智、北京外服、人瑞人才等;在线招聘领域,有同道猎聘、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在高级人才寻访(猎头)领域,有科锐国际、嘉驰国际、CGL等。这些在国内有着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会更多地得到客户的青睐,获得更大的收益。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将进一步向品牌化发展。
4、数字化
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共同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从移动生态圈、互联网经济模式到以“大数据”为标志的移动终端、互联网服务、大数据分析、云服务、O2O等,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新的方向,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数字技术将作为经济生产函数的倍增函数与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相结合,通过打造聚合型平台,有效利用丰富的数字技术,实现业务数据增值,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有效经营,从而实现向数据化企业的转型。所以,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把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支持企业走的更远,人力资源服务业必须拥抱数字化。
5、标准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政策法规体系、诚信服务体系、服务标准体系都将更加健全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新格局初步形成,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拓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开展了12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规范》、《现场招聘会服务规范》、《人才测评服务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派遣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网站服务规范》等。2021年,3月12日,上海市人力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预示着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将更加规范。
6、细分化
随着中国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人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服务价值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将更加细化,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在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企业也要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多品类的服务以满足行业市场频繁改变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在产业链的整合方面,统一解决方案正在成为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而言,统一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将实现客户、产品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要逐步提高服务的专注度,明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和综合性服务的解决方案。
7、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另外,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对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政策的放松,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大量跨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比如,日本的Recruit入股51job,荷兰的任仕达收购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我国逐渐成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市场。2004年前程无忧(Nasdaq: JOBS)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8年同道猎聘(06100-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9年,万宝盛华大中华(02180-HK)、人瑞人才(06919-HK)相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20 年趣活科技(NASDAQ:QH)、2021年BOSS直聘(NASDAQ:BZ)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进程也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本土化,不仅使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同时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逐渐扩大,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进程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所在的静安区2019年正式发布“全球服务商——人力资源服务专项计划”,并宣布打造“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共享中心”。必博人力、海德思哲、合杰人才、科锐国际、力德国际、米高蒲志、前锦众程、任仕达、仕卿人力、万宝盛华10家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选该“专项计划”的首批实施企业名录。早在2017年,上海静安区就已经出台了上海首个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并在2018年完成修订。连续两年拨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扶持资金均过千万元,培育和建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并针对人力资源企业开展海外拓展业务给予扶持资金。
8、平台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应用的成熟,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已发展成为一种普及化的软件应用模式。近年来,伴随用户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复杂化及互联网+概念的延展,一种基于数据整合、技术与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模式——平台化SAAS正成为HCM的未来。中国市场企业级SAAS技术日渐成熟,前景广阔。SAAS技术的日臻成熟,市场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企业愿意采用SAAS模式,不少风投纷纷注资,整个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平台化SAAS提供的按需付费方式,使得企业无需购买硬件设施,将应用软件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免除了最终用户的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支出,客户不需要除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连接之外的其它IT投资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所需要软件和服务,更简单、更灵活、更实用。
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特点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部集聚一二线城市
“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机构总部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苏州、杭州、成都、深圳、广州等一二线城市。无论从规模、服务体系还是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看,北京、上海无疑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部快速发展的沃土,其中上海占据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总部。
“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
总部所在地
上海市已形成满足各层次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产业成熟度、规范度、示范度均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引进外资、港澳台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03家,吸引23家世界顶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了亚太区、大中华区等区域总部。上海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解放思想、创新突破,探索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布了全国第一个人力资源服务团体标准;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外商独资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2022年6月北京市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7项具体举措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放权企业升级发展”、“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公共就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一照通办,京津冀同事同标”。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化引领产业发展。不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强化上市培育辅导,推动“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不超过300万元的市级上市资金补贴。另外,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布局,形成国家、市、区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计划到2025年,在北京市建设各具特色的国家级和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5至10家。支持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朝阳园区等国家级园区引进一批境内外专业服务领域知名企业,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高端要素集聚、品牌效应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的“两区”建设专业服务综合性示范平台。
北京、上海已基本构建形成了公共市场健全、规模水平突出、业态体系完备、国际要素集聚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助力一线城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部集聚效应。
2、主营业务以服务外包、灵活用工、猎头占比最高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灵活用工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作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2021年,是灵活用工平台蓬勃发展的一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都开始选择用灵活用工平台,为公司降低用人成本、实现合规的税收降低,同等条件下实现企业盈利,解决现金流问题。
目前灵活就业群体已有1.23亿人口,以政府主导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场需求愈加凸显。同时,国家也注意到一些灵活用工平台打着灵活用工、财税筹划的名义,做着虚开发票、对私转账的生意。去年下半年开始加大管制力度。建议企业合理合规运用适合自身需求的灵活用工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发展与灵活用工从业人员双赢互利的平衡状态。
“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
主营业务分布
从榜单可以看出,上榜机构的主营业务是服务外包、灵活用工、猎头、劳务派遣及HR SAAS,分别占比50%、32%、21%、17%及12%,大多数百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往往具备多个主营业务板块。
3、企业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
“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企业性质
本次上榜机构中,民营企业占据大半,占比74%,国有企业占比11%,外资合资合计15%。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呈现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三类主体竞争发展的格局。
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但近年来,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尝试创新发展。例如,2021年以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深圳、福州、长沙、山东、河南等地成立了各具特色的人才集团,人才集团多为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成立人才集团在于资源整合、优势叠加、运营高效,突破“体制化”瓶颈,能够不断增强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各地建立的人才集团已达50多个。人才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是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授权范围内,采取市场化方式,由企业经营管理城市与人才相关的业务。人才集团也被称为覆盖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的“城市HR”和整体人才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成立人才集团的目的是统筹资源、优化服务,而不是垄断资源、代替市场。人才集团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处理好人才集团与区域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关系。本着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做大品牌、合作共赢的原则,协同推进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4、服务机构巨头少,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有断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巨头少,大企业少,绝大多数还是属于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国内市场高度分散,行业整合空间大。
“2022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强”营业收入
值得探讨的是,从年度营收来看,入榜的100强机构发展不平衡。调研数据显示,百强机构2021年度营收在50亿以上的机构为11家;营收在10亿-50亿的机构有18家;营收在5-10亿的机构为12家,营收在5亿以下的为59家,营收在5到10亿的机构数量出现断层现象,大部分机构属于中小企业。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行业已从单一的人事服务向中高端猎头、服务外包、灵活用工、HRSaaS等多业态并存的新格局迈进,但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散。如国内首家A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300662)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0.10亿元,同比增长78.29%,但是其市场份额不到0.3%。
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高度分散,还是以服务区域为主,缺少人力资源服务巨头。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发展指出了方向。统一大市场将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将带来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统一大市场政策的出台,未来将完全打破地域界限,国内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跨区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会越来越多、越做越强,统一的大市场将会造就更多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有利于行业的整合、促进行业发展。
5、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越来越被资本青睐
资本向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域的流动,也将持续改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中国本土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跃升为行业巨头,引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理当产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巨头,这就需要资本的介入,助力行业巨头产生。
回顾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被资本看好,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趋势越发迅速,云服务、AI技术、电子签名、细分领域的灵活用工及可视化招聘平台等不断受到资本的青睐,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加速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在疫情和资本的加持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也迎来了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均显著增加。2021年全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数量超过百起,融资金额约120亿元。
2022年初以来有影响力的投融资事件有:HR SaaS独角兽北森控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国内HR SaaS第一股;以科技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嘉驰国际完成一亿元新一轮融资;专注新蓝领就业与生活服务的平台“汇流科技”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王道科技以3000万元收购国内第一代“众包”模式的第三方兼职服务公司无锡人才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内基础岗位数字化招聘服务平台“熊猫云聘”获得千万级Pre-A轮融资;人瑞人才4.08亿元收购上海思芮46%股权;职场综合服务平台“1号系”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动态知识搜索平台“CGL六度(六度智囊)”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锐仕方达完成亿元战略融资;社宝科技(云生集团)完成2.7亿元C轮融资。
总之,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行业已从单一的人事服务向中高端猎头、服务外包、灵活用工、HRSaaS等多业态并存的新格局迈进,但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人力资源服务传统业务将逐渐萎缩,灵活用工的出现迫使行业必须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并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服务效率。市场将逐步淘汰行业内依靠低价运营的不规范公司,合规经营、精益运营、专业服务、以及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主旋律。
“新跨界竞争”时代来临,内部产品外部化,行业竞争格局充满不确定性。
声明:本报告版权归第一资源所有,严禁未经许可转载、复制、摘编等行为,违者必究。欢迎转发到朋友圈,申请转载请在本文下留言。
往期精选(点击图片阅览)
关于第一资源
▲向上滑动
第一资源,成立于2007年,总部坐落于中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人才大厦)。
旗下有:第一资源网站、《第一资源》杂志、第一资源会展、以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第一资源研究院(先锋评选、细分排行榜、产业园白皮书)、亚太人才管理协会、第一资源商学苑和第一资源产业园八大业务版块,共同构成第一资源品牌体系。
每年在全国近20+城市,在线上线下举办近百场专注于⼈⼒资源领域的⾼峰论坛和具有⾏业影响⼒的重⼤活动,涵盖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新能源汽车、IT互联网、食品消费、连锁零售、金融、银行、产业地产、航运物流等十大产业,分别服务于政府、产业园、国企、民企等四种类型⼤中⼩企业主、⾼管和⼈⼒资源管理专业⼈⼠;外包、猎头、HR软件、测评、培训、咨询、福利等细分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士;并与全国35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