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报道精神健康议题?我们邀请亲历者、记者、医生、社工一起聊了聊
“在『撒野』系列推送里,我们探索有关精神健康的各种玩法,发布刺鸟栖息地主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同时友情转发我们认为值得一试的其他活动资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探索自助和互助的多元形式,重建人与人的连结。”
撒野系列
第94篇
跨学科研讨会
2021年12月15日,刺鸟栖息地联动线上线下,围绕『如何更好地报道精神健康议题?』这一话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研讨会。
目前,围绕该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主题征稿、研讨会、搭建群组讨论、资源整理等工作。(前情提要 征集 | 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精神健康议题?)
说这场研讨会特别,是因为参与的各方嘉宾背景多样,横跨了多个学科和多种职业。从职业上来说,包括媒体记者、自由撰稿人、医生、公益从业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纪录片工作、视频博主等;从和精神健康议题的连结来说,则包括了精神困扰亲历者、精神健康从业者、公益组织志愿者这几种面向。
召集人刺鸟栖息地的小卡给大家做了简单活动介绍,接下来是大家的自我介绍时间。接着是大家的主题发言,首先来自亲历者的声音,科普博主少女神婆婆围绕进食障碍、同样是up主的阿星人围绕阿斯伯格、双相躁郁世界的菠萝包围绕双相情感障碍做了交流。然后是记者朋友们的个人分享,来自澎湃的Yiwen、撰稿人竹子/Vita都做了各自分享,最后是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时也公益组织心声Mind的负责人姚灏博士围绕心声的项目《媒体规范报道指南》进行了分享,大家围绕其中的细节展开了深入讨论。
参与者对于活动的反馈
围绕这个话题能够聊的非常多,想一口气贪多求全是比较困难的。结合这次研讨活动和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总结出比较实用打紧的5个核心议题供大家参考:
1.如何称呼
2.如何和采访对象建立联系/采访时的注意事项
3.要不要审稿
4.如何报道肇事肇祸亲历者
5.如何推广这些讨论成果
这些问题不见得都有标准答案,但一定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呈现的视角。特别欢迎大家能够继续参与交流。第二次讨论将会围绕以上五个核心问题进行聚焦讨论,在12月22日下午2-5点开展,地点在上海市徐汇区,此次会有更多不同视角的加入,有意参加者请加微信perchthornbird报名,简单自我介绍并说明希望参与的理由。
如何更好地报道精神健康议题
第二次研讨通知
时间:12月22日下午2-5点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
费用:免费
报名方式:加微信perchthornbird报名
备注12.22活动 否则不予通过
由于消息众多
通过后请主动自我介绍
工作号目前只作外部接洽和活动招募用
不闲聊/不做个案咨询,望理解
本次活动需要全程录像/文字速记/拍照志愿者
欢迎扫码报名
活动参与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和提供的案例会被收录进主办方编写的有关精神健康媒体报道的文集和线上推文当中,同时现场会有摄影摄像,如对隐私有要求可与现场工作人员沟通。
第一次研讨会现场回顾
第一次活动时,我们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进行了线上联动,线上的伙伴参与体验可能不太顺畅,望理解。第二次因为场地网络原因,没办法进行线上联动。但依然会进行力所能及的记录。线上的伙伴想发表看法可以在群里发表或者直接以单独成文的方式回应,现场我们代为复述。
推文撰写排版|小卡
录像|Kuma
文字稿整理|鹤见,
拍照|小i/小卡/何陈孜伊/Hui
签到|小i
该活动得到了同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属于刺鸟栖息地《精神健康和媒体报道》项目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
感谢以下伙伴参与讨论协助传播
该活动得到了同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
属于刺鸟栖息地《精神健康和媒体报道》项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