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金融故事丨从小小银元一窥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经济收入
岭南金融博物馆展品十分丰富,馆藏了很多钱币,其中包括民国时期的货币,如民间称“袁大头”的壹圆的银元,以及毫洋和一元的库券等。
在民国时期,除了面值“壹圆”的银元外,还铸造各种银质辅币,广东地方所铸的辅币“毫洋”含银量是70%,分为面额贰毫和壹毫等几种版本,贰毫银币,俗称“双毫”,粤语的意思是"两角钱"大洋。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中华民国“袁世凯”像二角银币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中华民国广东省造二毫银币
一元的银元是不是就等于一元的库券?
毫洋能不能兑换银元?
怎么兑换呢?
跟着钱钱粤粤穿越回民国一探究竟吧!
来到国立中山大学
正巧碰到了先生来跟出纳说薪水的事情
出纳
钱先生,您的要求,恕难从命。
钱先生
你不是学校的出纳吗?薪水的事情我当然要找你了,出薪水的时候你不要给我毫洋,也不要给我库券,我只想要银元……
出纳
周先生作为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他也只是一半拿毫洋,一半拿库券,学校这样做,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请钱先生体谅。这是我准备拿给周先生的薪水,250圆的毫洋和250圆的库券。
钱先生
这……
由于毫洋的铸造有利可图,数量上又没有限制,所以市价不断贬值。在广东, 6枚“双毫”,才可以折合1块银元。这兑换率为1∶0.8,难怪大家都不肯要毫洋。
库劵是各地银行印制的毫洋兑换劵,理论上面值一圆的库券可兑换毫洋一圆,也就是5个双毫,但实际上往往只能兑换毫洋八角。当时学校发薪水不发银元,改发洋毫或者库券,那基本上也就打了八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结束,一块大洋的重量基本上都在0.72两(库平两,1两约为37克)以上,含纯银88%以上,拿一块大洋出去,可以维持小门小户平民百姓半个月不挨饿。换句话说,大洋还是很值钱的。
大洋很值钱,但是老百姓过日子不可能全用大洋,为了满足日常交易,政府必须发行面额较小的辅币。
如果说今天将百元钞票称为“整钞”,将百元以下的五十、二十等等辅币称为“零钱”。清末广东造币厂刚刚造出第一批银币的时候,大洋就好比今天的整钞,毫洋就好比今天的零钱。
今天的“整钞”和“零钱”都可以等价交换
民国时期的毫洋、库券兑换成银元,
还要被大打折扣。
还是穿越回来好呀,工资不打折,
幸福感up up up。
刚才那位出纳说文学系主任周先生的月薪是500元,实际上他到手的就是400块银元,这在当时属于怎样的收入水平呀?
钱钱
粤粤,这里有记载民国时期广州教师薪金水平的资料呢。
粤粤
1921年广州市政府将全市中小学教师分为九级,最低的九级小学教师月薪定为30元毫洋,也就是24银元,最高的一级教师月薪定为125元毫洋,也就是100银元。
钱钱
当时,广州市区工人的平均月工资25元毫洋,也就是20银元,一个刚上岗的最低九级小学教师也比工人挣得略多。
粤粤
一个工人的月收入是20银元,周先生是400银元,也就是工人的20倍。
这个转变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出现的。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靠薪水为生的教师和公务员虽然频繁涨工资,但是工资的增涨速度太慢,货币的贬值速度太快,所以实际收入一落千丈。土财主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小商小贩小市民囤积物品,也可以抵消货币的部分贬值;唯独教师难以为继,只能靠卖书、典当和借贷来糊口。
这种物价飞涨的状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改善,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他们比起来,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各位,
想看看民国时期货币毫洋、银元和库券吗?
快来我们岭南金融博物馆吧。
粤粤
我们说的文物,都在岭南金融博物馆等您参观哦。
钱钱
岭南金融博物馆,就在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粤粤
想在古建筑上了解岭南金融发展史上的精彩瞬间,快来岭南金融博物馆吧。
钱钱
《岭南金融故事》系列短音频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岭南金融博物馆、广州金融业协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股市广播联合制作。
岭南金融博物馆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逢周一闭馆;
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29号(庐江书院旧址)。
地铁:地铁一号、二号线,公园前站D出口
公交站:中山五路站(7、12、24、42、182路车等);教育南路站(14路车等)
部分资料来源:广州旧闻、鲁迅青少年文学家
●岭南金融故事丨话你知:历史上外国银元的中国绰号
●岭南金融故事丨金山银山,岭南宝山——晋唐时期的岭南金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