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两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调研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重点了解汕头开埠以来,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侨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近代中国那段艰难岁月里,正是一封封满载深情的侨批,将华侨与祖国的心连接在一起!一封侨批就是一个家国故事,每一封侨批文物,都承载着华侨华人的移民史、创业史及其勇于开拓、守信重义、爱乡爱国的精神。总书记所到的汕头侨批文物馆藏有侨批史上最长信——一封近3000字番批。▲新闻联播视频截图而岭南金融博物馆藏有一封最短信——印尼华侨陈君瑞的“难”字侨批。▲新闻联播视频截图▲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难”字侨批(点击图片可跳转阅读相关文章)今年7月,岭南金融博物馆新增中国国际美博会创始人马娅女士与麦保尔先生(已故)无偿捐赠的一万件“侨批”。▲麦保尔、马娅伉俪向岭南金融博物馆捐赠侨批这批侨批文物是岭南金融博物馆建馆以来接受社会捐赠数量最多的一批,以潮汕地区为主,充分和深刻地反映潮汕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同时,也是研究岭南华侨金融史、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以及侨民文化的珍贵档案文献,有利于岭南金融文化的有效传承,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及文化自信,以及提升岭南金融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早在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便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参加申报的17万封侨批中,大约有10万封来自潮汕地区。为什么潮汕地区会有这么多的侨批?俗话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明清以降,许多潮汕人搭上红头船(当年粤闽沿海一带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外国汽船,因船头被油漆刷成朱红色,故而俗称“红头船”)漂洋过海,出海谋生,去到南洋做“猪仔”(李钟玉的《新嘉坡风土记》记载:“二十年来,西人开垦招工,佣值顿贵,于是贩卖人口出洋者,名曰卖猪仔。”“猪仔”指的便是近代以来被卖到南洋各国的华人劳工)。1860年汕头开埠之后,越来越多的潮汕人“向海讨生,敢闯敢为”。他们把出国谋生叫作“过番”,把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人称为“番客”。据《潮汕侨批简史》载:仅仅在1869年到1948年,潮汕过番总人数就达580余万。到20世纪末,人数不少于1000万人,几近于潮汕本土的潮人人数,又因潮汕侨人在外素有团结爱乡的美誉,这就形成了“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历史现象。▲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37年入境执照▲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39年中华民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馆签发的华侨登记证▲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安厅于1955年签发的“华侨出境通行证”▲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安厅于1955年签发的“归国华侨证明书”离家漂泊的潮汕人,多是靠出卖劳力谋生,运气好的还能做点小生意,走上经商之路。但是独在异乡,环境陌生,语言不通,前途未卜,哪能不辛苦呢?但为了赚钱寄回家供养家人,他们只能隐忍坚持,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满腔的思乡之情无处可诉。闽南民谣唱道:_为着生活才出外,离父母,离某(潮汕音译,应为“妻”之意)子。三年五年返一摆,做牛做马受拖磨;想着某子一大拖,勤俭用,不敢乱子花。_侨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因为“批”在潮汕话中是“书信”的意思,故而海外华侨与家乡往来的私人书信,便称作“侨批”。后来这一称呼沿用下来,两广地区外出谋生的华侨寄回的书信也称“侨批”。由此可见,当时出海谋生的潮汕人有多么大的影响力。_“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支援,教伊勿赌钱,田园着缴种,猪仔哩着饲,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圆。”_这首潮汕民谣唱的正是远在海外的华侨对国内亲人的牵挂和殷殷叮嘱。▲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03年暹罗来镇寄海邑妈亲大人侨批批文,文中写道“内信付(附)去大洋银肆元,到特查收,以为家用”。侨批,又称“番批”“银信”,侨批是海外华侨寄给国内亲属家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它是富有情感的金融产品,具有“银信合一”的特征。一封侨批,分批封、批文、钱款各部分。批封的外观与今天的信封类似,但设计却颇具中国审美意趣。批封正面除寄信人的姓名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还要注明汇寄的款额,有时寄批人还会附上简短的寄语。“红条封”:批封中间一般有一红条,象征吉祥平安。▲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清末越南薛孝居寄海邑张捷谦少爷侨批批封吉祥图案:有时还会在红条封上套印带有表达长寿、富贵、亲情等各种吉祥寓意的山水花草和动物图案,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意蕴。▲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64年实叻姚振松寄潮安姚清惜侨批,批封上有红条封处印有“云壑秋高”山水画,右上角、左下角均盖有“如意”压角印。“压角印”:批封右上角或左下角,往往盖有寓意如意、吉祥、竹报平安等内容的印章。邮票与印章:由于侨批是跨国邮件,批封上往往留有当时使用的南洋诸国各式邮票和邮寄印章。▲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5年马来西亚砂捞越程孙乳寄潮安孙勤业侨批,批封上带有外国邮票。一封侨批所承载的内容往往不止浓浓情意,其所留存的各式字体风格、印制图案、异国邮票、私家印鉴、列字编号等许多历史标记,无一不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不论是批封的外观设计,还是批文的纸短情长,侨批始终蕴含着忠义孝悌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它就像一根红丝线,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华侨,尽管时代风云迭变,不变的是海内外同胞之间的血脉亲情。数以万计的侨批中,或有向家人报平安的,或有询问家中诸事可好的,或有鼓励子女发奋读书的,或有盼离乡之人早归的,或有介绍异国社会生活百态的,或有提及战事义愤填膺的……有的侨批上有“回唐”字样,“唐”即唐山,指中国,是老一辈华侨、华裔对中国的一种习惯称呼。时至今日,许多旅居东南亚的潮汕华侨依旧亲切地称呼祖国家乡为“唐山”,称中国人为“唐人”,是以海外华侨聚居的地方,多称为“唐人街”,这些旧称饱含着老一辈华侨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72年实叻刘红毛寄潮安东凤杨楚霞侨批,信文中有“回唐”一词,指的便是“回中国”。翻开一封封泛黄的书信,我们总能在其中感受到浓浓思乡情,拳拳赤子心。薄薄一纸信笺,却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记忆。彼时,南洋诸国及国内的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所以海外华侨向国内亲人递寄“侨批”,只能借助民间应运而生的水客。水客堪称侨批业的先行者。早期出洋的华侨大多没读过书,想向国内亲人寄信汇钱,但却不知汇兑办法,且国内邮局、银行不发达,侨眷们所住的乡村甚至没有准确的门牌号码。这个时候若有相熟的同乡回国帮忙带去便是再好不过了!▲红头船大约17世纪初,就有一批人专门搭红头船往来于南洋和国内潮汕、闽南地区之间。他们以华侨集中的矿山、农场,或是自己在国外寄宿点为据点,向同乡宗亲收揽带给国内眷属的钱款和书信(由海外寄往国内的,称为来批)。他们在收取信款时常让委托人用纸片写明所交眷属的姓名、地址和款额数,将信款合一带回国内,交到侨眷手上,大约是这些人往返都需搭船跨洋,才称为“水客”吧。水客的活动,俗称“走水”。他们递送侨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批信和批款直接送到侨眷手里;二是用批款在国外采购货物,回乡转售换回现款后,再连同书信按原款额交付给侨眷。▲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35年泰国郑钦桂寄揭阳侨批同列“投”字129号的侨批(属于来批)▲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35年泰国郑钦桂寄揭阳侨批同列“投”字129号的回批批封侨批送抵国内侨眷后,还没结束。在外的人思乡情切,家人同样记挂在外漂泊的人。侨眷接到信款后,往往要写回批。若是不识字的侨眷,可请写批人代笔一封。回批由水客带回南洋,交到汇款人手里。经过这样一个“往返”流程,这单生意才算完成。▲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30年外洋“封信船期”广告表“一年大小两三帮,水客往返走海港。”旧时水客完成一单侨批生意往往要耗上数月,但是思家心切的海外华侨还是会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由此也推动了水客队伍的壮大。有时,水客还会从国内带着新人来南洋,帮助他们在南洋寻亲、求职,这种兼营招工的水客被称为“客头”。19世纪至20世纪初,水客业达到了鼎盛,仅广东汕头一地,水客就有近千人。诚信经营是侨批业的本质特征,是道德信誉的真实写照。在漫长而繁杂的运作过程中,侨批竟能做到不失不漏,其决定性的因素便是“诚信”二字。侨批业的发展生动地诠释了“信而有征”“无征不信”。早期水客因为都是熟人乡亲,讲信用靠得住。但随着侨批业务量逐渐增大,水客满足不了华侨们的需求。有时老水客人手不够,需要临时雇人,但有些临时水客人品不佳,不仅损害了老水客的名誉,更让华侨们心存疑虑。于是,一些托寄大宗批额的华侨便自己雇专人递送。潮汕人向来以团结出名,他们还会把同乡亲友的批款集中起来,统一由专人携带回乡。后来他们索性成立了海内外相连的侨批经营网络私人金融机构——侨批局,专事寄信汇钱的侨批业务。▲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20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槟城泰和栈信局寄汕头侨批服务社侨批总包,信封上写明“内(有)批23+1封”。▲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旧址《潮州志》有载:“因华侨在外,居留范围既极广,而国内侨眷,又多为散处穷乡僻壤之妇孺。批业在外洋,采代收方法或专雇夥(伙)伴,一一登门收寄,抵国内后,又用熟习可靠批脚(即侨批送递人),逐户按址送交,即收取回批寄返外洋,仍一一登门交还,减少华侨为寄款而虚耗工作时间。至人数之繁多,款项之琐碎,既非银行依照驳汇手续所能办理。其书信写之简单,荒村陋巷地址之错杂,也非邮政所能送还。”这段记载是对当时侨批局工作的详细介绍。▲批脚送批风雨无阻,惯用三件工具——竹篮、批袋、雨伞侨批局还有银信局、侨信局、信局、批馆、汇兑庄等多种称谓,多以瑞、丰、安、昌、盛、华、振、兴等吉祥兴隆的字词作店号,并设有连接国内外业务的严密组织。其运转流程为:收集信款、头寸调拨、承转、派送解付4个环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7年汕头市振华泰侨批局专用封自从有了规范的侨批局之后,各批局会印制专用的批封给客户使用,顺便推广自己。批封背面又增加了批局的印戳、宣传广告等内容。▲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64年实叻姚振松寄潮安姚清惜侨批背面,印有“万成信局”印戳,并附有当时汕头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的一则通知。当时在侨批背面附加口号或通知,向侨眷及华侨们宣传推广新政策是常有的事。潮商以“信”“义”为立业之本,这也是侨批业的经营理念,故而一些侨批局会直接在信封上加盖“信”“义”等字样的印戳。当时侨批局的宣传广告,也大多以“信用卓著,汇价公平,递送快捷”为口号来吸引顾客。▲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1953年林添油寄澄海父亲侨批,上面盖有“如有错交,原银退还”的字样。侨批局经营者恪守诚信,批脚们风餐露宿,把一封封家书连同一笔笔批款送到各镇各村、各家各户乃至穷乡僻壤的侨眷手中,做到准确快速“按址投送”,一笔不漏,分文不差。批局还以各种形式,公开向华侨和侨眷承诺,向社会宣示约法,公开承诺批银限时送达。这充分体现侨批经营者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及诚信品德。凭借着组织严密、统一管理、诚信经营的优点,侨批局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为侨批业的主力。后来,银行侨汇业务不断发展,历时一个半世纪的民营侨批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侨批所体现的家国精神和信用文化值得我们永久记忆和传承。不久后,岭南金融博物馆将推出侨批专题展览,借此机会将那段华侨奋斗史向大家娓娓道来。让我们从文物中领略先辈乘风破浪,奋斗创业的历史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海外同胞一家亲!来源:《原来,侨批文化这么带“感”》《侨批:民间百年跨国两地书》《老汕头批局:汕头民众与海外侨胞血脉相连的见证》《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央视时政、中央电视台●月满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