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疯狂掠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更为残酷的封锁和扫荡。
以战养战的侵华日军,企图最大程度上的搜刮中国的物产、财富,满足自己战争的需要。
如何遏制贬值的国民党政府法币冲击根据地经济建设,如何防范日军制造的假币干扰根据地发展?
一场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始终贯穿于抗战的历程。
抗战的金融战场上,共产党人究竟如何赢得胜利,背后又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近八十多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
二战时期的日本正经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自身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对于要战争的决定,全体国民是反对的,当时的日本国内是民不聊生,根本无法承担军费所需。
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竟然还能跟太平洋那边的美军交战,同时侵略亚洲各国——一副不缺钱的样子。2011年,有学者在纪录片《圆的战争》里面揭露——“说得极端一点,(日本)在中国的战争没有花一块日本钱。”
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圆的战争》
那他们钱是从哪来的?
为了“搞到钱”,时任作战主任参谋的石原莞尔秉持“以战养战”的思想,自行解决军费问题。
而他们的做法是——建立伪政权、开设银行。先是利用傀儡政府法布施令——强制回收当地所有货币,再发行货币(发行军票及仿造伪钞)——用自己的货币取而代之。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抗战期间日寇发行军票
当时主持伪造和生产中国货币的人,叫做山本宪藏,他毕业于日本陆军会计学校,伪造钞票是他从小的“抱负”。
1938年山本宪藏递交了《法币谋学工作计划》,计划中提到:“本工作(制造伪钞)要隐蔽地持续进行,主要目的在于扰乱中国经济,用伪造法币进行通常的交易,采购军需品或民用品。”
据战后统计,仅在1939年到1945年这七年间,日本本国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就超过40亿元。此外,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华中等地大量印制假钞。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抗战期间日寇发行军票
也就是说,日本不用自掏腰包,便能发行货币并筹集军费,说白了,就是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利用中国人的钱资助日本人打仗。
当然,以战养战只是金融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扰乱金融秩序,摧毁经济命脉,拖垮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好让我们自乱阵脚。
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圆的战争》
例如,日寇一边在占领区域排斥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另一边却拿着法币到解放区和国统区套购物资,使法币进一步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抗日部队的供给。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抗战期间日本发行第五版军票
当时中国发行的货币,有,但太多。
除了南京国民政府,各地还有军阀割据,各自占山为王发行货币,一国之内货币体系却四分五裂,成为日寇可钻的漏洞。
当时的军阀割据情况
而当时并未与共产党站到统一战线的国民党政府——更是不甘落后,利用手中的法币,搜刮抗日根据地的物资。
尤其是从193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在财源匮乏的情况下,无视货币的快速贬值问题,依然向市场大量投放法币,还把重点投放区域锁定在抗日根据地的外围。
短短几个月时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通货膨胀现象——“一天一个价格,一天一个价格,今天烧饼二分钱,到了明天就是两毛钱!”,最严重的时候,100块只能买到两个鸡蛋。
据晋察冀边区银行负责人尚明回忆,当时为了争夺经济主权,每个政府、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县都在自制土票,加上日军投放的大量伪钞,人们过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日子。他说,“举个例子吧,一个理发馆都发行票子,理发馆,他都出票子!”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各种“政府”发行的纸币
还有袁世凯在位期间发行的7亿多“袁大头”
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在地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银行,发行了与法币等值的贰分、伍分、壹角、贰角、贰角伍分、伍角等“光华商店代价券”(简称光华券),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战区经济的稳定。
光华商店代价券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抗日武装要“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允许被隔断区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
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初期旧址(上图)
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纸币,上面的图案正是陕甘宁边区银行(下图)
1940年,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导新四军工作时说:“华中敌后抗战局面打开后,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钞票,同敌人作经济斗争。”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北方的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银行、发行货币。
一些旧纸币上还留有“抗日绝交、坚持到底”字样
前面短短几段话,好像就说完了发行货币的故事,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山东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建立时就十分惊心动魄。
建立北海银行的时候,山东没有任何建立银行必备的资源——没有印制钞票的纸、没有印制钞票的铜版。
原掖县档案局副局长方秋漪介绍说:“当时纸要从天津买, 制版也到青岛制版, 版制出来以后往掖县运非常困难, 鬼子封锁相当严格, 都冒着生命危险。”
当时协助组建银行的原青岛中鲁银行总经理张玉田,潜回被日伪占领的青岛,买到了印制钞票的铜版和印钞纸。一路上,为了躲过日军的搜查,只能把这些物资装进一个铁箱里,再把铁箱拴在船底逃过日军搜查。
惊心动魄。
北海银行发行纸币
有些被运送的物资只需经过一次“突击”,算是十分幸运了,因为有的物资会被拆卸数十次,“不得安生”——
“印钞机会被拆零拆下来,再秘密地运回到我们的根据地来进行组装使用。一旦遇到了敌人扫荡,那么我们再把它拆零,就地埋伏,就地沉入水中,一旦待到日军走后我们再把它捞起来,从水里捞起来,从泥土当中再把它拿上来,进行重新的组装使用。”
央视纪录片《抗战财经记忆》里展示的圆盘式印钞机
有铜版、有纸、有印钞机,总算万事具备了吧?
由于国民党、日寇对边区严密封锁,印制钞票必需的材料很难买到,印钞路上“缺斤少两”是常有的事。
缺少草板纸,就用羊皮革来代替;甘油买不到就研究用冰糖和蜂蜜代替;道林纸、钞票纸都买不到,那就自力更生制造麻纸...
陕甘宁边区土货兑换券一元,标有“陕甘宁边区政府经济管理委员会”字样
1940年,各边区政府对外宣布根据地内“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抗日根据地人们自己发行的货币,成为了根据地里唯一的本位币。
当时关于“禁止法币在边区内流通”的布告
发行了货币,总可以松口气了吧?等等,还没完,还有假钞!
面对逐渐成型的抗日金融系统,日寇和国民党政府立即造了一批假钞制造混乱,意图冲击根据地的金融市场。
幸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你会造假,我便防伪。
1942年,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首先推出了一款土纸印制的钞票,根据地银行在这种民间制造的纸张上,加上了带颜色的纤维,印上了自己独特的水印,一时间,这样的货币,让日军的专业伪造机构,根本无法模仿。
岭南金融博物馆藏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除了水印,抗日根据地为了防止发行的钞票被日军仿制,还通过不断改变钞票的颜色来抵御外来假钞——
几乎每半年,根据地银行就会对钞票的颜色进行更改,日本伪造一种新纸币,起码要费时半年,等到做好的假钞运到根据地时,日军才发现根据地银行早已更换了货币的颜色,从日占区运来的假钞,完全被挡在了根据地之外。
谁能想到在那个年代,纸币的颜色是用来防伪的呢?
从1931年抗日战争开始,至今已过去90年。
九十年前那场战役,不止枪炮热血动人心魄,没有硝烟的经济较量更是牵制着战争的走向,但无论是哪一个战场,每一次的较量都意味着民族命运。
14年的抛头颅洒热血,14年绞尽脑汁的金融拉锯,换来的不是账面上的盈亏,而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安宁。
适逢建党百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党史中的金融记忆——
岭南金融博物馆近期推出了“辉煌的足迹——党史中的金融记忆”专题展,但目前因疫情防控形势所需,暂停对外开放,欢迎大家在疫情过后到馆参观~等不及的小伙伴们也可以戳下方邀请函,通过线上的方式“云看展”。
当然啦~
除了红色金融专题展之外,
岭南金融博物馆内
还有许多“秘密”等待你来挖掘哦~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岭南金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并在菜单栏“参观指引”中
点击“云逛博物馆”
即使足不出户
也能欣赏岭南金融博物馆的魅力啦~
还在等什么?
快去试试吧!
资料来源:
上海银行博物馆
央视财经纪录片《经济半小时》
NHK电视台纪录片《圆的战争》2011
马长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银行事业述论》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