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最具潜在主导能力的朝阳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形成我国主导、影响全球的国际性中医药产业和文化体系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棋眼”。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最具潜在主导能力且掌握主体资源的朝阳产业,全球刚性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形成、不断扩大,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一,中医药凝聚了我国人民数千年探索积累,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其二,中医药“走出去”可以促进中西医交流,弥补西医不足,推动世界医学发展;还能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调整国内医药产业结构,促进传承与创新。其三,中医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有助于坚定和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成为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方式。为了推进中医药顺利“走出去”,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尽快出台中医药“走出去”整体战略。形成整体战略是推进中医药走出国门的重要前提。当前政府规划有的过于宏观,有的仅限于具体领域,均不能代替中医药“走出去”整体战略的重要地位。整体战略缺失深刻制约了“走出去”的“排兵布阵”和整全发力效应。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联合相关部委,加快制订“两阶段”整体战略。近期“十四五”(2021—2025)的战略目标是两个核心——市场准入和标准化取得重大进展,为“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远期十年(2026—2035)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我国主导的中医药产业体系和中医药文化体系。
强力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医药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标准化难度大、很敏感。中医药独具特色,各国历史文化千差万别,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举步维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三大国际组织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但转化为国际贸易的实用标准任重道远。中医药标准化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中医药标准化,二是国际中医药标准化。其中,国内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是中医药顺利“走出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国内这一产业尚存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中药生产管理不严和中药质量下降、中医学科发展不足和中医传承的混乱与低效、中西医结合面临的诸多障碍、反中医思潮的时而泛滥等。未来应分步骤分阶段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首先,推动国内标准化,既关注标准制订,更关注标准运用。联合其他学科共同制定临床指南和共识,提升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医的质量与影响力。其次,促进国际标准化,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中医药标准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体制,鼓励和要求我国企业严格按照中医药国际标准运行,发挥示范作用。
加强中药形制创新研究。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中药已形成了水煎火熬的方剂汤药固定形制。汤药见效好且快,但因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医药类型的本质需要,难以走出国门。伴随现代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未来应设置符合现代人生活特点的中药形制,实现中药的传承与创新。第一,鼓励学术界探索质形一致、效观一致的中药形制创新,如精准煮散饮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第二,鼓励国内中药厂学习西药制作和表现形式,组织设计力量进行大规模形制创新,以达到便于检测、携带、服用和效果稳定的目标。第三,传统方剂汤药自有其优胜之处,要通过宣传等方法使国际患者循序渐进地接受,促进中药形制国际化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
加快解决中医药准入问题。中医药准入主要面临四方面限制。一是进口政策,绝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同类产业制定了较严格的进口政策。二是行业标准,各国运用技术手段严格检查和控制中医药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指标。三是技术标准,中医药面临各国行业协会的管理、排斥和歧视性条款。四是专利保护,中医药的部分资源已被国外一些力量抢注专利。这些准入限制已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障碍。我国解决中医药准入问题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不同国家的规定,分药品、分企业获得合法售卖经营权。第二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中匈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金砖国家加强传统医药合作联合宣言》等协定已阐明中医药合作内容,应采取措施推动签字国落实相关协议。第三步,在已签订合作框架的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较大规模中医药谈判,分国别解决准入问题。
大力发展中医药外向型企业、机构和组织。中医药“走出去”依托三类载体:一是从事中医药贸易的企业,同仁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是政府以项目形式创办或与企业合办的机构,如中医孔子学院、岐黄中医学院、岐黄中医中心。三是与中医药国际贸易相关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等。这些组织的快速有效发展既需要良好政策环境,更需要多元主体支持和自身能力提升。未来发展需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资本引入、品牌树立四个方面予以重视。第一,对中医药外向型企业给予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适量资助,鼓励其依靠自身力量打拼出国际市场。对政府主办机构实行严格的评估与考核,督促其真正发挥政策效应。对社会组织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其与国际组织和别国社会组织的联系桥梁作用。第二,发展中医药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中医远程诊断和开方,并探索望、闻、问、切四诊的远程技术设备。第三,建设中医药海外投资基金和海外投资公司,调入海外资本推动中医药国际产业发展,带动多种力量参与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第四,充分利用国内中医药企业和医院的已有品牌基础,打造中药生产销售和服务贸易的跨国公司或知名国际品牌,努力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尽快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中医药领域人才严重缺乏导致“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且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是该领域发展之根本。建议在合适的地区加强国内外合作办学,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成立国际中医学院,通过学校专业教育和大规模培训,培养既懂中医、又懂外语的复合型国际中医人才。同时鼓励我国中医院校和中医院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为国际中医界提供各类急需的人才。(本文出自《学习时报》,作者系毛佩瑾 赵晓阳 刘东超)
推荐阅读
理法方药学术
分享中医药资讯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工作者都在关注的平台
等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