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华黎明:袭击反伊分子事件考验伊朗和欧盟智慧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2100字,读完约需2分钟。


华黎明系中国前驻伊朗大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11月2日《北京日报》。


10月30日丹麦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指控伊朗涉嫌在丹境内追杀反伊分子,并要求欧盟对伊启动制裁,伊朗和欧盟的关系受到严峻考验。北京日报就此事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驻伊朗前任大使华黎明。



记者:如何看待丹麦对伊朗的指控?伊朗称此次事件是反伊势力蓄意破坏伊朗与欧洲的关系,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伊朗否认丹麦指控,认为有人暗中挑拨离间,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华黎明:不得不说历史上伊朗的确有过“前科”,伊朗曾经因为在海外追杀反对派分子和欧洲国家关系紧张。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伊朗宣布对英国作家拉什迪进行追杀,起因是他写了一本叫做《魔鬼的诗篇》的书,书中内容涉嫌亵渎和嘲讽伊斯兰教。伊朗还因为这起事件和整个欧洲的关系中断长达数年。所以,丹麦指控属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过,这次追杀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比较特殊,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伊朗目前正处在遭受美国制裁的困难时期,非常需要同欧盟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并以此减轻压力。如伊朗真的在丹麦追杀反对派,就不得不冒着与个别欧洲国家乃至与整个欧盟关系恶化的巨大风险,从战略上讲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丹麦目前还没有给出具体证据,不能排除有人故意给伊朗和欧盟之间制造问题的可能。


记者:欧盟是否会因丹麦的指控而制裁或抵制伊朗?伊朗和欧盟的关系是否会恶化?


华黎明:这要看伊朗和欧盟双方领导人的政治决断如何,如双方领导人都能从大局出发,应该不会因为这次事件把关系弄得太僵。


美国退出伊核条约后,伊朗一直努力把欧盟留在条约中,避免欧洲企业退出伊朗。此时伊朗最需要的是同欧盟国家保持紧密关系,而不是去破坏双方关系。所以,伊朗一定会设法把自己洗白,证明其没有参与外界指责的袭击事件。从欧盟的角度来说,欧洲国家也有需要去维护大局,延续对伊朗的既定政策。如何处理好这次危机,双方的政治智慧将受到考验。


记者:美国在5月份退出了伊核全面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目前伊朗受影响的状况如何?本月4日美国还将对制裁加码,伊朗能否顶住美国压力?


华黎明:美国此前的制裁已经对伊朗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月一旦重启对伊朗能源业和石油交易方面的制裁,将会对伊朗经济带来更大伤害。石油是伊朗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果石油收入因美国制裁大幅减少,很多其他经济问题也会产生。目前伊朗货币里亚尔已持续贬值,社会各界对经济问题的抱怨越来越多,形势不容乐观。


不过,虽然美国的制裁给伊朗带来了很大麻烦,但单凭制裁把伊朗“一棍子打死”也并不容易,毕竟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大国,经济潜力仍然存在。被美国制裁四十年来,伊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反制裁办法和经验。伊朗一直在努力做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的工作,希望得到这些国家的支持,可以说这些国家的态度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美国对伊制裁的实际效果。想要完全断绝伊朗的收入,现在看来美国单凭自身能力还做不到,所以伊朗生存下来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更多阅读:

【聚焦】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点燃中东新危机是特朗普刷“存在感”的新方式?

【聚焦】中国人民大学代表团赴伊调研中伊高校与智库合作

【热点】陈晨晨:特朗普退约打开通向核战争的“地狱之门”

【荐读】王义桅:欧盟真的抵制“一带一路”吗?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