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陈甬军: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创新特征

陈甬军 全球治理 2021-02-06

全文约5300字,读完约需7分钟。


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8月27日“经济大厦”微信公号。


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构想,是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战略创新。这样的创新、这个战略思想是个宏观的、又是长周期的,会影响到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理论界必须认真学习研究。


从这个角度展开,习近平的“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战略创新特征。第一,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实践。因为这个构想它是粗线条的,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上升到理论,上升为政策推动实践。第三,创新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带一路”还是手段,我们还有更大的目的。第四,反弹琵琶,助力实现决胜与追梦。我们党的“一百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二百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曾用“决胜与追梦”这五个字概括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这两年也做了很多报告,以此为主题写的文章被转载很多次。在中国知网上和十九大报告相关的五万篇付费下载文章中,我的文章被下载了一万二千多次,一直是第二位的。排第一的是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的文章,他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我是第二个,就是因为我提出了十九大报告的主题就是这五个字:决胜与追梦。这个框架跟中宣部平常讲的不太一样,但我这一套话语体系完全贯彻了十九大精神,跟十九大的主题思想一样,许多领导干部听了以后觉得很解渴,所以人家愿意付真金白银来下载这个文章。那篇文章就在中国知网上面挂着,不是可以随便信口开河的。时间原因,今天我就先把这四条提纲抛出来,以后可以再深入交流。

什么是“一带一路”?王毅国务委员的定义我觉得很到位。他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媒体吹风会上说了三句话:第一句:“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这句话定位的是个国际合作倡议,不一定要搞那么大,搞那么多。第二句:核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这句话指出了它的中心内容。第三句,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这句话提出了它的目的和历史使命。王毅作为外交部部长的这句话中的三段论非常到位。我觉得是六年来中央对理论界成果的一个提炼,是对“一带一路”实践的一个总结。


2019年4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情况;图片来源:人民网


第一个特征,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在2013年提出来的。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提出来?因为当时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这个背景刚才史晋川教授也提到过。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怎么办,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战略指引。世界金融危机怎么样应对,全球经济如何实现新平衡,也都需要一个新的中国方略。联合国也没有什么权力叫中国一定要搞“一带一路”。中国也可以不提,就在自己的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搞就是了,“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不对?但是中国首先主动提出来了,而且必须在那个时机那个时间窗口提出来。开始它虽然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架,但后来逐步丰富发展,在2015年快速推进,并发表了第一份白皮书。然后在2017年举行的第一届高峰论坛上,发表了第二份白皮书,具体内容我就不展开了。但是在2013年那个时间提出来很重要,需要审时度势,需要战略眼光,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勇气。


第二个特征,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一带一路”实践进展。“一带一路”开始提出时是一个框架,取丝绸之路的名字。具体怎么做,可以说当时从上到下都不甚清楚,需要实践的推进来丰富具体内容。就像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是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探索,到1992年才提出来,这个我们经济学界的很清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讲改革,也没有讲开放,就是一句话:把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自己就有这个方面的体会。


我四年前开始研究“一带一路”问题,经过研究,我认为“一带一路”有三重属性:和平发展倡议、对外开放战略,除此之外,我认为它还是一个有特定内容的国际合作项目。我听过一些外交界、国际关系方面的报告,包括我们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得很好,很宏大。但是听了以后,感到不容易落地。我们的企业家,基层党政干部只是知道“一带一路”好好好,不知道具体怎么搞。所以我回来就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觉得它应是一个有特定内容的国际合作项目。讲了几次以后,企业家党政干部反映很好。但是也有人说,陈教授,中央没有这么提,谁让你这么说,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说,这个事跟改革开放一样,需要根据实践来不断推进,我们经济学家需要在实践里面提炼出理论成果,中央吸收这些理论成果再予以政策定位。有人说,“经济学家给中央带路”。对,就是这个意思。我提出这个观点以后,习主席在第二年的讲话里也体现了这层意思。2016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在人民大会堂上的报告上,习主席的原话是,“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开创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听了很受鼓舞。中央就是根据实践的进展不断吸收理论研究成果,形成政策体系,再来推进实践发展,以此循环往复。当然这不一定是我一个人提,也还有其他人提。这样一个具体化的定位,就容易让企业家有一个定位,让党政干部有个定位。“一带一路”如果只是外交部有个定位,企业家没有定位,怎么行?如果那样,这个“一带一路”就是个空的。因此,需要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实践。习主席一开始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后来根据实践的发展又不断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包括这期的高峰论坛,提出了绿色、开放、廉洁理念等,进一步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一带一路”提出六年来之所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而不在于做了多少个项目,这个是精神动力。所以这一次高峰论坛今年4月下旬在北京开会,来了五千多个外宾。它不是一般的外事活动,事先有规模可以控制的。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都要报名参加,跨国公司的高管要来,他买了机票来,你不能不让他参加,那时候首都机场几乎要瘫痪,长安街都进行交通管制。北京作为一个国际交往中心都搞成这个样,就是因为有很多人要来参会,学习、研究“一带一路”这个理念。


通过习主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一带一路”实践进展,六年来涌现了一批标志性的建设项目。比如,蒙内铁路,就是中国与肯尼亚共商要建这条铁路。第一步,先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软贷款发放给对方,蒙内铁路建设大概需要三十多亿美元。第二步,肯尼亚借了后拿软贷款给中国的铁路建设总公司、交通建设总公司签订铁路建设总承包合同。第三步,通过铁路收益和肯尼亚于基础设施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后的税收收益来归还原来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这样通过合作就获得了双赢。中国有什么好处?首先,产能拉起来了。比如,铁路机车中车就有定单了,铁路设计建设的产能就拉起来了,定单层层下去以后,投资乘数就出来了。第二,项目本身是有利润率的,这个企业家们知道,内部利润率大约在15-20%,长远来说是可以赚钱的。对方得到什么好处?一来把原来的老铁路改造了,二年来铁路运营效果好,然后拿铁路的收益来偿还借来款项的本金和利息。更加重要的是,完善的基础设施促进了肯尼亚GDP的增长,这样税基增加了,企业多交了税来还贷款。这个回路对分析巴基斯坦卡西莫电站的建设也是适用的。不过它用了BOT的建设方法,但是建设资金循环路线是一样的。用中国一笔资金启动,然后拿电费收入来还。


第三个特征,创新理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它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对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回答。不然只是几个人在报纸上讲讲,念念经,不会有什么大市场。因此,我四年前根据“一带一路”的实践,把它做了一个经济学模型,用以说明“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效果很好。



理解“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主要有两个模型。第一个,供给与需求,经济学最基本的模型。在供给方面,中国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产能,第二个是中高端技术,第三有个三万多亿的外汇存款,可以拿出几千亿给亚投行、丝路基金做资本金。对应的需求是什么?沿线国家每年有6000亿到7000亿的基础设施的需求缺口。那么,把供给和需求对接在一起,我们搞个合作建设好不好?“一带一路”就这么应运而生。这个模型是我开发的,四年来讲了200多次,长盛而不衰。企业家一听就明白了,这样就说明“一带一路”不是什么政治做秀,它是有一个经济学逻辑基础的。类似的事我们多讲几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站住脚了。对中美贸易战也是这样,要有自己的有说服力的文章。



第二个,搞个资金回路,运用抽象法,这也是我们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与一个亚洲国家合作,我们通过共商进行共建,开始借给它100亿美元软贷款,它拿100亿美元给我国五个公司签订合同,建设它们国家需要的五个基础设施项目,高速公路、飞机场、高铁动车、火电站,等等。这样我们中国的产能拉出去了,按国际投资规则,每个项目也有平均利润。这些项目建设解决了共建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缺口问题。最后,项目投产以后,再拿这个项目的收益来还,当然周期会比较长。比如前面已讲的蒙内铁路和巴基斯坦火电站项目。当然还有一些是大学、医院、体育中心一类的项目,怎么办?我们知道,这些叫作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它不可能靠自己的收益来偿还建设投入,但又支撑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基础设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外溢”作用,项目投产以后,整个国家的GDP增加,税收增加,可以用这部分来还贷款。经过五年、八年,把100亿还掉,还有5亿、8亿的利息也还了。这个资金循环的回路就走通了,这个就是“一带一路”的资金回路。



把“一带一路”的运作模式高度抽象化,先不要讲建什么项目,先把这两个理论模型掌握。因此,企业家一听就明白了。“一带一路”理论上是可以做的,但是每一步都有很多的风险,怎么去解决?那就是企业家具体面临的微观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我们作为经济学家主要提供思想成果。四年多来,把刚才的两个模型讲了200多场,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开始听众要20分钟理解,现在只要五分钟、十分钟就理解,因为大家搞得多了,窗户纸给它捅破,一下就明白了。之所以讲这个例子,在于我们经济学要发展,必须有现实说服力。对类似的问题要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只是一个理论模型,还要通过实证证实这个理论。有了双边共赢,然后第三方合作加入。欧洲国家有好东西,它有产能但是没有什么需求,就作为第三方市场加入进来,实现多边共赢。欧洲国家总体上是认同“一带一路”的,为什么?它有好处啊。一直到今年春天意大利加入,那个经济发展部的副部长,曾经在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当了五年的商学院教授,去年回去当了副部长,马上就成立一个中国研究小组。意大利经济发展不行,就傍大款傍上中国“一带一路”,3月份签约加入“一带一路”。他为解决意大利的问题,认识到了“一带一路”的窍门、奥妙。“一带一路”可以拉动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他所在的这个党就不容易败选了。刚刚选上去,三年你搞不起来,下次就可能下去了,他就为他的政党服务。这个正好说明上面的理论。欧洲经济,由于欧债危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一带一路”有这么大的市场真实需求,它当然要来加入,提升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

更加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还有助推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功能。世界经济是总需求不足,80万亿美元左右的GDP,还缺1万美元亿的需求,“一带一路”每年如果正常投资400亿美元,宏观乘数是五,就是两千亿美元,就解决了它的这个缺口五分之一的需求,为世界经济的今后走向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助推了一把。

小结一下,“一带一路”经济本质可以创造红利,微观上可以合作共赢,宏观上助推世界经济再平衡。怎么来实现这个东西,潜在的红利怎么变成现实的利润?国家层面你要合作开放,澳大利亚、加拿大就不了解这个,派了两个政治秘书过来与我谈。我说,你们去研究一下,二流发达国家怎么来制定对华政策的问题。本来这两个国家可以一起参与获取红利的,现在处于吃瘪状态。要进一步研究怎么来扭转政治上的被动。对于企业必须做到精细核算,因为“一带一路”不是无偿援助,企业必须研究怎么把项目做精做细。

另外我在理论上还提出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结合的问题。“一带一路”理论上有必要条件是实实在在的,现在需要完善充分条件。就像金矿一样,里面有金子,这是必要条件,没有金子谈都不要谈。但是有金子怎么挖出来,需要很多充分条件。习主席讲了,要绘制工笔画,高峰论坛上开了很多方子,要求继续做深做实,就是完善它的充分条件,把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结合起来,“一带一路”潜在的红利就能变成一个现实的利润,把刚才的理论模型变为现实的发展图景。

最后第四个特征,反弹琵琶,助推中国决胜与追梦。反弹琵琶这个意义就好讲了。我们第一个“一百目标”就是决胜,第二个“一百目标”是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国外的市场,就是通过反弹琵琶助力我们中国的追梦,“一带一路”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两个百年目标有重大的作用。这个大家一听就容易理解了。谢谢大家!


更多阅读:

【前瞻】陈甬军:朝美接着谈,双方都想得分,别担心中国会被出卖

【解局】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究竟如何?

【独家】胡锡进:无惧美国,中国软实力很强大

【深度】G7是梦魇,G20有未来!中国在校正G20航向,人人能从中受益

【热评】张敬伟:G7峰会,怎一个乱字了得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