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科学评估与政治谈判

董亮 全球治理 2022-06-24


本文约28000字,读完约需15分钟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正在昆明召开,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本文作者董亮系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刊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1期。

GGRC2017


核心摘要

全球气候治理中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评估与谈判上。国际气候评估与谈判通过议程、评审及机制协调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主要特征。纵观过去30年的国际气候治理历史,两者大体呈现出评估推动谈判、大国否定评估、评估破坏谈判、谈判支配评估的关系。两者形成了以下规律:气候领域内科学不确定性越高,国际谈判越需要评估的持续参与;评估结论在国际谈判中接受度越高,其影响力越大,而评估机构的影响力越大,越需要在国际谈判进程中证明其可靠性;国际气候评估机构影响力越大,大国越容易干预评估过程和控制评估结论。两者关系的变迁源于两个维度:一是评估内部的科学共识与制度设计开放性。共识度越高、评估制度设计越具开放性,评估越容易推动谈判的进程。二是外部因素,如大国干预及评估结论在传播中的影响。大国过度干预评估,或是评估在传播中被国际媒体误用,会导致评估与谈判形成消极关系。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评估 气候谈判 全球治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本文PDF文件)

GGRC2017

更多阅读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连续四年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亚洲大国智库100强”。

扫码关注我们

GGRC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