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观北京丨东交民巷:京城别样的城市记忆
编者按丨图观北京
“北京印迹”平台发布会暨“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开幕仪式于12月17日在北京规划展览馆举行。展览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北京测绘地理文化”,向观众系统地普及地理信息的知识,展示丰富多彩的地图文化,讲述北京故事,彰显北京责任。本栏目将带大家一起走进展览中的“北京印迹”,一起观北京、知北京、品北京。
东交民巷
京城别样的城市记忆
图片来源:电影《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中还原的北平城令人赞叹
挂着雾凇的玉树琼枝与城墙相呼应
白雪灰瓦是关于北平的记忆
而你是否注意到
影片中亦出现不少足具西洋风味的建筑
女主角关巧红的裁缝铺
气派十足的六国饭店
一闪而过的德国医院
洋派建筑与印象中的京味大相径庭
东交民巷正是汇聚这些西洋景的所在地
图片来源:电影《邪不压正》
作为北京城曾经的使馆区,东交民巷有着
规模较大、数量众多的西洋建筑群,
使馆、银行比肩而立,
邮局、教堂、饭店应有尽有。
东交民巷的建筑承载了这段城市记忆,
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
东交民巷与红墙黄瓦的紫禁城直接对峙,”使馆界“营造出北京城别样的城市景观(图片来源:筑城通鉴)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部,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全长1552米(与东长安街平行并大致等长)。
发展
变迁
元朝时
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因地处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故而得名
“江米巷”
明朝永乐年间
东交民巷开始成为
中央衙署聚集地
清朝雍正年间
东交民巷增添了
对外交往中心的职能,
俄罗斯馆正式成为专用,
开启了在东交民巷内设立
一国使者专属驻地的先河
1901年
《辛丑条约》的签署带来东交民巷的深刻变化。条约规定,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东交民巷的建筑见证了这段屈辱。自此,各国除了扩建使馆外,还设立邮局、银行、饭店、官邸等机构
1921年前后
东交民巷形成
全新的欧式街区
2001年,“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下面就跟着小印一起逛逛东交民巷,回顾那段历史。
GUIDE
使馆
日本公使馆旧址
法国使馆旧址
日本使馆旧址
英国使馆旧址
比利时使馆旧址
银行
日本正金银行旧址
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其它
圣米厄尔教堂
法国邮局旧址
六国饭店旧址
使 馆
1
日本公使馆旧址
旧址在东交民巷21号北京市委宿舍院内,建成于1886年,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最早的建筑物,也是这一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19世纪的外国风格建筑。
日本公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这栋单层砖木结构的平房,属西方折衷主义建筑中的仿古典主义类型。正立面七开间,中启砖作拱券式大门。西侧的砖砌门柱上,砌作三角山花形状,具有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大门两边,各有三个连续的砖式拱券门廊,柱子均用线脚作装饰。檐上设女儿墙为饰,遮挡了平房的坡顶。
日本公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八国联军进京,重新划定东交民巷使馆区后,日本公使馆移入位于正义路的新馆,旧馆遂改作他用。
2
法国使馆旧址
现存建筑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所建。使馆大门,用砖做出壁柱和拱券,其外形颇似法国巴黎凯旋门,某些地方的细微处又恰似中国城墙的“敌台”,门前一对石狮,则是地道中国气派。
法国使馆旧址(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院内现仅存中央喷水池和四栋配楼。配楼大体作对称排列,多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有的配楼采用木质外廊,有的则采用砖式连续券廊,均属法国乡村别墅式建筑风格。
法国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3
日本使馆旧址
旧址坐落在正义路北京市人民政府大院内。设计者是日本近代著名建筑师真水英夫。而今仅存的建筑,是2号院的那座西式大门和院内一栋楼房。
日本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日本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大门建于1909年,基本仿罗马凯旋门而建。其两侧是形制相同,呈对称布局的砖石结构,与中空的高大柱式碉楼。正立面的中央,是突出楼体主线的外拱廊,外拱廊两侧都有砖砌巨型塔柱。拱门拱券使用了卷草纹砖雕作为装饰。又以清水砖作墙,精细而严整。
日本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使馆大门及主楼造型是西方古典主义与巴洛克和中世纪多种要素的混合体,其特点是不讲究古典比例,而追求多种要素的结合,它是近代西欧集仿主义的风格,更是近代日本模仿欧式风格的典型。
4
英国使馆旧址
旧址位于东长安街14号,是一组以清醇亲王府建筑为中心,四周布以中国传统和西洋古典风格建筑的建筑群。如今,原醇王府的仪门、正殿、翼楼、后寝及配殿犹在,只是内装修已改。
英国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使馆大门仿罗马凯旋门风格,是一座两层三间的门楼;立面用砖勾勒出简洁的线角和拱券图案。
英国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5
比利时使馆旧址
原馆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现存建筑年代不详,但总体上看,均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
比利时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其主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立面用砖砌出三个仿阶梯式山墙城堡,以及由雉碟组成的山花,为英国都铎式风格。主楼前是一座大水池,四栋宅邸配楼在主楼前作东西对称布置。
比利时使馆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银 行
1
日本正金银行旧址
旧址座落在东交民巷与正义路交叉路口东北角,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于1910年在北京设立的支行,也是电影《邪不压正》中女主角关巧红裁缝铺的所在地。
日本正金银行旧址(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这座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是西方折衷主义建筑中西洋古典风格较浓郁的一个类型。大楼平面作曲尺形,其大楼转角即街道转角,呈向两翼后侧辐射状。转角中心处设置的由三层铁皮蒙面的穹顶楼,作工精细、比例严谨,形象鲜明美观,独具中世纪异国情调。这座大楼也不乏西洋与日本两种古典风格相融合的意趣。
2
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坐落在今东交民巷36 号,是一座西方折衷主义风格的大楼。竣工于1914年,现为北京警察博物馆。整个楼体为西洋古典式,做工十分精细,比例相当严谨,外观坚固厚重,造型古朴大方。
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正立面的地上两层檐廊处,置以四根粗壮坚挺、顶天立地的爱奥尼花岗石廊柱,与最外侧的两道纵向花岗石山墙,恰好将正立面分隔成了五个空间。
美国花旗银行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3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旧址坐落在东交民巷西段路南,1917 年竣工。是一座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西欧折衷主义风格的大楼。整个楼体南立面,以中央下层门窗,及中、下层的中窗为轴,作对称布局,美观而大方。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其地下一层,顶部高出地表数米,贴地开有明窗,实是半地下设施。地上底层,以五座花岗石拱券窗作基础,楼体外墙四角则以花岗石砌筑,显得和谐统一,又不乏细微工料与色彩形成的变化。地上上部两层,中间两侧各以两根爱奥尼式壁柱作顶天立地式支撑,其外侧则以东西最外两间的砖墙承重,并用隅石、花岗石廊柱式窗套和女儿墙加强立面。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图片来源:“东华流韵”北京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网站)
其 它
1
圣米厄尔教堂
圣米厄尔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因供奉天神米厄尔而得名。教堂位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交叉路口东北处,始建于1901年,落成在1904年,创建者是法国传教士高司铎,为外国人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堂,也是北京诸教堂中规模最小的,但作工精细,富有特色。
圣米厄尔教堂(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教堂立面作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玻璃窗和壁龛装饰,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此教堂综合了老北京东西南北四堂的优点,小巧玲珑,堪称袖珍教堂,现保存十分完好。
圣米厄尔教堂(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2
法国邮局旧址
旧址位于东交民巷19号,建于1910年,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具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是西方折衷主义中含有较多东方色彩的典型的“殖民地式”建筑。
法国邮局旧址(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法国邮局旧址坐北朝南,南正立面为左右对称图形,东、西两侧各开一门,门两侧贴以坚固雄壮的花岗石壁柱,看上去非常醒目。墙体作中国式清水砖墙,顶部以中式叠涩砖砌出两重风火檐,两檐间的矮墙砌以中式女儿墙,并饰以中式砖雕。
法国邮局旧址(图片来源:编辑自摄)
3
六国饭店旧址
六国饭店是电影《邪不压正》中的重要场景。遗憾的是六国饭店原址已于1988年被不慎烧毁,我们只能从明信片与老照片中一睹其昔日风貌。
六国饭店历史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六国饭店由英国人于1905年建造,是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也是当时京城最高档的饭店之一。主要为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上层人士常在此住宿、餐饮、娱乐,一时成为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
老明信片中的正金银行对面即为六国饭店
(图片来源:网络)
东交民巷的历史是沉重、令人唏嘘的。但东交民巷留存下的建筑群却令人称奇。有人说:东交民巷是古都北京风貌之外的异域风情。
它因历史因素成为京城风景线上的独特景区,与京城内雄伟壮丽的宫殿及朴素无华的传统宅院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北京印迹网站http://www.inbeijing.cn/histrv/index.jsp.
[2] 刘瑞玲. 沧桑建筑 特色楼廊——东交民巷里的异域建筑[J]. 北京规划建设,2002(6).
[3] 刘文鼎. 东交民巷志 | 与紫禁城咫尺之遥蔚为壮观的西洋景[OL]. 筑城通建微信公众号,2017-11-03.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