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北京 | 今日小雪,北京人开始“猫冬”,吃什么玩什么有讲究!
一点儿北京丨京事知多少
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食、器物、民艺、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
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
由于天气变得寒冷,
降雪也就开始了。
但由于“地寒未甚”,
所以降雪不会很大,
故称“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 · 饮食
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等,还有栗子、核桃等一些零食,都是往日小雪节气前后比较流行的食品。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腌腊肉
受到气候的影响,小雪以后天气变得更加干燥,正是腌制、加工腊肉的好时候,部分家庭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肉类用这种传统方法处理后储备起来。
家庭条件好的,过年的腊肉吃不完,有一直保存到来年农历四五月份。有些富足的家庭,做了很多腊肉,甚至还能一直吃到第二年入接新腊肉。如今,大家普遍生活条件好了,很少人在小雪节气腌制腊肉,都是直接购买成品了。
涮羊肉
小雪时节吃羊肉是进补必备的。羊肉是温性食物,小雪节气多吃羊肉可以增加抵抗力,以抵御冬季的寒冷。所以这个时节,北京人最热衷的小雪吃食,当属涮羊肉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老北京人管涮羊肉,一般叫做涮锅子。涮羊肉看似谁都会涮,但难在选肉、切肉、调作料,讲究薄如纸、匀若浆、齐似线、美如花。
炮羊肉
“炮羊肉”现在一般都写作“爆羊肉”,因为将其理解成了烹调法中的爆炒。
实际北京旧时用“炮”字别有深意,京音念作“包”,音与字都与爆不同。
著名文学家邓云乡先生曾记述,旧京清真老字号西来顺还在西长安街上时,每值秋冬便在店门前挂上三面大镜子,用红油漆写上炮、烤、涮三个大字,非常醒目,作为招牌广告,用的就是这个“炮”字。
“兰陵忧患生”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也提到“炮羊肉”:“小品绝佳炮羊肉,名家大半近花巢。日斜可惜门犹闭,专备游人作夜消。”并且加了一段注解:“北京炮羊肉,的确是小吃妙品,总以煤市街一带近倡寮者为最佳。惜白昼闭门,上灯始卖。”这首竹枝词颇风趣,把作者嗜食炮羊肉,又恼恨白天吃不到而借题发挥的心理描摹得惟妙惟肖。
而实际上,吃炮羊肉不必去饭馆,以在小摊上吃更为地道。小摊上做炮羊肉不用炒锅,而是浅凹的铁铛,类似现在的铁板或平底锅,且用油很少,火要极旺,将备好的羊肉薄片迅速翻炒两下,浇点酱油、香油,撒上葱丝,便可出锅。
羊肉片大面积快速受热,外酥里嫩,配以葱丝,焦香、葱香四溢,所以炮与普通爆炒不同,不能作爆羊肉。炮羊肉摊的叫卖也颇具特点,既不用吆喝也不用响器,就是炮完一份羊肉,用锅铲敲几下铁铛,声音清脆打远儿,食客便闻声而来
小雪 · 习俗
过去,小雪到来以后,进入农闲时节,人们的生活比较悠闲,北京人开始“猫冬”。于是,“玩”成为小雪时节前后的一个重要内容。
玩“冬虫”
老北京人喜欢玩“冬虫”,即开始玩蟋蟀、蝈蝈、油葫芦。
古时候,怀中揣着一个做工考究的葫芦,里面有只好油葫芦,往往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到了清代,北京人玩蝈蝈已成了一种文化,不但老百姓喜欢冬天听蝈蝈叫,而且皇上也好玩冬虫儿。
除了玩冬虫以外,偶尔还能看到有人放风筝、抖空竹,玩得不亦乐乎。
占雪
老北京在小雪前后有“占雪”习俗,如果小雪不下雪,农民会祈求下雪,保佑来年丰收。
城里的皮货商们则会聚集在一起饮酒,到夜里交子时分,冲西北方向烧香磕头,希望天气变冷,衣服畅销。如今,这个习俗已经消失不见了。
小雪节气伴随寒意悄悄来临,
气温比入冬阶段的气温要低,
此时节,室外寒冷,室内燥热,
要预防感冒,也要小心“上火”哦!
文章内容根据北京日报·旧京图说、最爱大北京、中国新闻网综合整理;本文未标注来源的照片均整理自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胡同 · 新生活 | 再会,西四!
70年北京城的成长记:九个片段,九个建筑,九个故事
众智营城 | 老城如何保护与复兴?看“大腕儿”怎么说……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