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建筑 |《当代建筑》2021年第5期

第5期 CA当代建筑 2022-12-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发展,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管理机制、医疗设施的建设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在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我们应当理性地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我国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在本期专辑中,来自医院建设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同仁们一同探讨疫情给医疗设施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以期为我国医疗建筑的未来发展有所助益。

本期客座主编: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封面图片:合肥离子医学中心

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摄  影:胡义杰


卷首语

04 | 孟建民 | 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建筑之思

学术沙龙

06 | 平疫结合的医疗建筑

主题专栏

12 | 张春阳 彭瑾 张文宇 人性化与健康防疫视角下的护理单元设计探析

16 | 许海涛 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中平疫结合策略研究

20 | 张铭琦 刘玉龙 杨宇滨 阎梓寒 为儿童而设计——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方案设计为例

24 | 邓雄 周亮 江立敏 安全有序,弹性生态——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微创新设计思考

29 | 荀巍 回归医疗建筑本源——医疗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33 | 龙灏 贾燕萍 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39 | 张伟玲 梁海飏 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改造项目为例

42 郝晓赛 林子舟 寻路视角下的医院建筑研究与设计


设计作品

48 | 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事务所 辛辛那提大学加德纳神经科学研究所

58 | 恩比建建筑设计事务所 全国儿童医院必乐透行为健康馆

70 | 邵宇卓 王纯久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

80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海海北州海晏县中藏医康复中心

86 | 蔡漪雯 | 百汇新瑞医疗搬迁项目

94 | 张远平 李海默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上医国际广场改造项目)

102 | 王翔 徐林昊 宋海珍 王玉嘉 | 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114 | 张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保健中心


学者论坛

121|支文军 设计分析与空间叙事——傅山村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计溯源

126|孙权 刘大平 | 二战后波兰古城历史街区的整体修复解析

观点

132|黄海静 余婷婷 | 基于“地方认同”的建筑创作探讨——西线工作室的实践解读

137|李姝 彭雷 | 基于循证设计的当代创新学习空间设计原则分析——以澳大利亚创新学习环境公共研究项目为例

141|许迪 李敏浩 | 城市更新下的公共厕所改造研究

视界144


人性化与健康防疫视角下的护理单元设计探析

张春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    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文宇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结合护理单元发展历程及时代背景,从人性化与健康防疫视角,探讨护理单元平面布局、病房空间、公共空间、医护空间的设计策略,营造健康、高效、安全的护理环境。


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中平疫结合策略研究

许海涛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针对突发卫生事件对医疗设施建设提出的新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现状,从规划到建设方面,综合分析平疫结合策略的应用。

为儿童而设计

——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方案设计为例

张铭琦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玉龙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宇滨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副所长

阎梓寒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针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的建设,设计者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对标国际知名儿童医院,在吸取优质经验的同时又寻求创新,力争实现“打造以儿童健康为中心的当代儿童医院建设典范”的建设目标。方案在城市空间、儿童特色塑造、卓越医疗中心、平疫结合、康愈花园、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为未来我国儿童医院的建设提供有益指导。


安全有序,弹性生态——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微创新设计思考

邓    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四院医疗健康事业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周    亮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四院医疗健康事业部主任、高级工程师

江立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建筑设计四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国家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发生重大疫情时集中救治的任务。本文以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为例,根据“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项目特征,结合微创新方法论,重点从安全、有序、弹性、生态四方面进行微创新设计思考。


回归医疗建筑本源——医疗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荀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医疗与养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后疫情时代,中国医院建设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结合医疗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医疗建筑的实践,从医疗建筑的本源出发,探讨在中国医院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如何围绕回归本源,提升医疗建筑设计品质,为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赋能。


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龙    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

贾燕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简单梳理了我国医疗机构中发热门诊建设发展的历史,总结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中在我国现行医疗管理和建设体制下发热门诊规划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医疗体制、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国发热门诊建设的策略性思考。

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策略研究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改造项目为例

张伟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设计一院总建筑师

梁海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一院主任建筑师

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改造项目为例,根据“平战结合”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该院区门诊楼和住院楼的相关楼层的改造升级措施,从而深入探讨了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改造升级策略,以期为该类改造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寻路视角下的医院建筑研究与设计

郝晓赛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林子舟|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医院采用以门急诊部、医技区和住院部三部分为主的“三分式”布局时,患者需要在医院中多个目的地之间辗转,寻路构成就医行为组成部分,寻路不顺利问题广泛存在,不仅影响就医感受,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环境下将更多人置于风险中。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寻路难”问题根源基础上,引介国际经验,并提出解决“寻路难”问题的建议。


===================================

本期责任编辑:张隽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zhangj@hitadri.cn(责编邮箱)

标题请写明前缀【后疫情时代的医疗建筑】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期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