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隆马斯克-”钢铁侠“是如何炼成的

柏粒先生 柏粒田 2024-04-11

This is the way. -- The Mandalorian

引言

最近关于马斯克的新闻挺多,包括:发射火箭失败、再次问鼎世界首富、高调访问中国,甚至还相约要与扎克伯格决斗。

不过,相比这些,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关注:《乔布斯传》的作者Walter Isaacson近期在 Twitter上公开分享,他的新作《马斯克传》将于2023年9月出版。Isaacson透露,为了撰写这本史诗般的传记,他在近两年几乎都伴随在马斯克身边,因此要比此前的《乔布斯传》刻画了更多的细节,而且该书的内容一直更新至2023年5月,具备极高的时效性。

很多人都很敬佩、甚至崇拜马斯克,我也是其中之一。对于马斯克,我最为好奇的2个问题就是:

1、他是怎么工作和分配精力的?

2、他为什么如此大胆,一直在追求着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他掌管着多家科技企业,他们几乎都是在科技的前沿进行创新和商业的探索,没有一家企业是可以躺赢、坐地收钱的“寻租模式”,经营难度极高,这和大部分首富完全不是一个套路。

有幸的是,虽然Isaacson的新作还未出版,但在他在公开分享中提前剧透了很多精彩的细节,也终于让我的好奇有了答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借助他的分享来谈谈:“硅谷钢铁侠”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超人”般的工作能力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跨度较大,从太空探索到电动汽车、从人工智能到脑机接口,在科技行业,似乎没有他不敢涉足的前沿领域。目前他主要经营7家企业,分别是:

1. 特斯拉 (Tesla):一家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和能源存储系统的公司。

2. SpaceX:一家私人航天公司,旨在降低航天技术的成本并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目标。

3. SolarCity:一家太阳能设备供应商,专注于太阳能安装和能源管理服务。

4. Neuralink:一家专注于开发脑机接口技术的公司,旨在帮助人类与计算机进行更紧密的交互。

5. The Boring Company:一家专注于地下通道和超级高速交通的公司,旨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6. Twitter:一家拥有数亿活跃用户和数千名员工的社交媒体公司。

除了这6家之外,他还在近期新成立了X.AI,旨在打造一款由AI驱动的通用APP,正式开启与OpenAI的竞争。

要知道,他也是个正常的人类,出生于1971年,今年已经52岁。而他还前后和3个老婆结婚,总共生育了9个孩子。撇开工薪阶层不说,即使是在企业家这个阶层的人,往往管理一家企业,拥有1个家庭、1个孩子都已经精疲力尽。因此,你不得不佩服马斯克“超人”般的工作能力。

Isaacson在分享中说道,“我用了600页来解释。我可以告诉你,他做到的方式真是史诗般的,他并不是超人,只是扮演了超人的角色,他经常睡懒觉,有时会迟到开会,但他最惊人的能力之一是能够有序地专注。”

对普通人来说,专注是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对马斯克来说却不是这样。他的思维方式是:在某个时间周期内极致地专注,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然后将这种专注转换到另一件事情上。

比如,Isaacson提起Twitter的收购案:“在某天晚上,他终于获得Twitter的控制权后,他并没有开始庆祝或休息,而是在当天晚上就将精力转移到Tesla的电池生产问题上,开始研究是否要把工厂迁移到奥斯汀和蒙特雷,以及未来在墨西哥建造工厂的计划。”

也就是说,以上这个从Twitter到Tesla的工作角色转换,是在一个晚上完成的。这就是有序而极致的专注。

除了专注之外,Isaacson还提到了另外2点重要的特质:缺乏同理心与充满激情。

和乔布斯一样,很多人都评价马斯克有时待人刻薄,要求苛刻。当年在写《乔布斯传》时,乔布斯曾这样回答过Isaacson:“对于像你这样的人来说,善待别人、对别人友善,希望他们喜欢你,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但是我在经营一家大型企业,如果我试图对面前的人友好,这可能意味着可能会有一千名企业中的员工因为我只是想取悦和被面前的人喜欢而受到伤害。”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也就是佛所说的“我执”。真不愧是深谙禅理的乔布斯,一语道破真谛。

马斯克对此也持有类似的态度,他对Isaacson说到:“同理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但在商业中并不适用,在多项选择中并不适用,在经营一家公司中并不适用。有时候,你必须坚决果断。”

也就是说,在商业的世界中,他们2人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与责任。同理心,其实是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对眼前的人过于友善,也许会让你自己和对方都感受良好,无形中却可能伤害了客户、其他员工的利益,甚至牺牲了企业的未来。

不过,马斯克并非单纯地刻薄待人,他之所以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极高的追求。他总是充满激情地去激励人们完成各项任务,而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到。Isaacson在分享中提到,从 2015 年开始,马斯克就一直说:”特斯拉和SpaceX在年底之前会准备好,如果没有这种跳出现在、着眼未来的激情,我们就不会发射Starship,我们就无法进入太空,也无法让电动汽车变成现实。“

而且,马斯克的激情并非仅限于口头上。他会亲自参与、跟进一线的工程项目。他早已习惯将办公桌放在装配线旁边,与工程师们一起进行创新、共同解决问题。

Isaacson特别提到了马斯克相比于其他美国企业家的不同之处:“马斯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知道制造无法外包,为了对产品拥有从头到尾的控制,你必须建造工厂,如果你建造工厂,并将设计师的工作台放在装配线旁边,你就能够每小时进行创新,看到制造过程的运作方式,过去30年美国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把制造业外包了,因此我们对创新没有近距离的感触,而马斯克就具备这种觉悟。”

因此,我们可以说,马斯克“超人”般的工作能力主要来源于这3个方面:有序而极致的专注、缺乏同理心、充满激情。

一直在追求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在首富这个群体中,商业的成功是必备的条件,但伊隆·马斯克又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一位天才而大胆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为了改变世界而敢于冒险,有媒体就直接形容说:“他一直在追求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好奇的第二个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马斯克持续不懈地创新和探索?

Isaacson给出的答案是:使命感。他认为马斯克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追求商业的成功,但并不以盈利与否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和很多企业家不同。因为如果他以盈利作为初心,也许他会创建特斯拉,但他绝对不会创建SpaceX,带领人类探索太空、走向火星。

有趣的是,Isaacson一开始听到马斯克谈论太空探索与星际殖民,可持续的能源转型等话题时,他认为马斯克是为了对外宣传或鼓舞士气。但随着接触的深入和对马斯克言行的观察,他越来越相信马斯克内心深处的使命感。

而且,马斯克并非是只有一腔热血的脑热青年,他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将这种使命感成功地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在谈到SpaceX时,Isaacson说到:“他建造火箭最终是为了将人类送入太空,但他也意识到,我可以建造通信卫星,把互联网业务中的5%拿下来,那将是NASA预算的10倍。这样就能为我登陆火星的使命提供资金。

同样,在特斯拉的发展初期,马斯克就制定了自己的“MasterPlan”:1、先打造一台昂贵、小众的跑车(Roadster);2、用挣到的钱,打造一台更便宜、销量中等的车(Model S/X);3、用挣到的钱,打造一台更具经济型的畅销车型(Model 3)4、同时,提供0排放的发电产品。

还有在脑机接口Neuralink项目中:“他想将我们与机器连接起来,但他通过一个中间步骤发现,那些瘫痪或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可以使用这些芯片来绕过脊髓或系统中的故障,这样,他们就能够重新使用他们的手臂或者眼睛。”

因此,表面上看马斯克仿佛经常“满嘴跑火车”,许下貌似不可能实现的商业目标,但实际上,他反而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实践者,一直坚守自己的使命和初心,并努力地探索各种可行性,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

人文与技术的交汇

不得不说,曾写过《乔布斯传》的Walter Isaacson还是一位很有硬实力的传记作家,光是从一次简单的网络分享,就让我们了解到了马斯克如何打造出“超人”般的工作能力,以及他那与众不同的使命感。相信9月份出版的《马斯克传》(据说英文原版的内容长达600页)一定会更加精彩,这下全世界的读者也多了一扇了解马斯克的窗户。

不过,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想谈一个简短的话题,那就是人文与技术的交汇。

Isaacson用非常简短的几句话将乔布斯、马斯克和达芬奇放在一起做了对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揭示了这3个天才创新家的共同特点。他说道:“当乔布斯临终时,他说你必须写达芬奇的书,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你的所有关于创新的书,创新都是发生在人文与技术、艺术与科学相连接的时候,如果你还记得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它们总是以显示人文与技术交汇的街道标志而结束。马斯克也有广泛的兴趣,涉及历史、人文、技术,我认为这把他放在一个类别中,而达芬奇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类别,他是一个试图了解他那个时代所有已知知识的人,我总是寻找达芬奇这样的人,马斯克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理的话题:为什么人文与技术的结合对人类的创新来说非常重要?

简单说来,人文,指的是人类对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高我们的人类素养,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技术,则是一种应用科学的手段,是人们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改善我们的生活,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和意愿的引导,而人文可以提供意义、价值和目的等方面的指导。只强调技术而忽略人文,那么就容易出现一些负面后果,比如失去人类的道德约束、社会情感、伦理意识等。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技能够为世界带来更多的便利,也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痛苦。我们必须在技术面前加强人文的力量。” 简言之,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而人文则是历史前进的意义所在。

即使我们撇开哲理,光是想想乔布斯打造的IPhone手机、马斯克打造的Tesla电动汽车,哪一款不是集技术进步和艺术美感于一体的科技消费品?

这,就是人文与技术结合下的创新之美。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或在末尾右下角点击“在看”,谢谢!
相关文章:
斯坦福大学如何看待AI时代的教育与创新?
人类与AI,谁才是未来的农场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财富逻辑
从星舰爆炸看马斯克一流的生意经
一张图看懂伊隆马斯克-Elon Musk

“人文、历史、科技、商业、宏观。随性而写,随意而读。--欢迎点击下方链接关注本号。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