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醉后笑谈 读读书谈谈史 2021-12-05

关注本号

时评专号


今天星期六,又到了读书谈史的日子的。


如果说醉翁对历史有什么程式化的思路的话,那就是这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话不是我说的,我对历史的理解还没到能够创设历史哲学的高度。说这话的人名叫克罗齐,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并不深奥,没有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也没有曲折的逻辑论证,所以意思并不难理解。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命和情感故事都已经湮没于河沙之中,这些生命和情感曾经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推动历史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发展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畅游太空的今天,我们不得而知。


无论我们怎么分析、探索,我们研究出的历史永远只是我们以为的历史,它真正的面貌已无法辨认。


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他对历史的认识和解读都带着时代和组织、个人的印记,乃至于利益需求。


这几年有一类频发的事件,就是经常有学生在校内非正常死亡,学生家长、校方、警方各执一词的并不少见。


这些发生在公共场合、几小年后就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展开侦查的事件都没法还原出一个各方都认可的真相,我们凭什么相信一千年前的人记载的两千年前两个人的深夜对话?


今天,一般人都能津津乐道地说出汉高祖刘邦的性格,主要的依据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当然也有人参考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事实上,司马迁不仅没有见过刘邦,他写《史记》时距离刘邦也已经100多年,可他还能把吕后带着孩子们在田地里干活时相面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后来吕后把相面情况告诉刘邦时,刘邦的表情和心理都有画龙点睛的描写,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可靠么?



再如韩信和漂母的故事,张良和黄石老人的故事,可信度几乎为零。而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性格的判断,全部来自于这些可信度几乎为零的故事。


剔除这些没多少可信度的故事,历史就没东西可读了。


别说100多年前的私人场景,就是咱们父辈年轻时和人打架的情景也无法真实还原,甚至咱们自己年轻时和朋友、邻居之间发生的纠纷,谁能真实地还原出来?


所以,对摆在我们面前的所谓历史,都是历史书写者以为的历史,是他们自己理解的历史,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立场解读的历史,甚至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杜撰的历史。


和别的国度相比,中国人对历史有着极为浓厚深沉的兴趣。甚至在现代科技传来之前,拥有多少历史知识、典故掌故几乎就是衡量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读过张岱《夜航船》的朋友可能对一个小故事印象很深


古代江南人长途旅行都是坐船,在漆黑寂静的夜间,船浆的划水声把夜衬托得更加死寂。漫漫长夜,人们唯有谈古说今以消耗时间。而说今是危险的,便只有谈古。“历史知识”便成了永恒的话题,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写作爱好者将这些道听途说的内容记载下来,若干年后又被某个历史学家引用,便融入到了我们今天所称的“历史”之中。


同样的事实,同样的事件,在不同人眼里,是非对错或者意义便都不一样。历史,同样如此。


任何时代的人写成的历史,写出来的都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而只是他对历史的解读。


就拿我们大家都熟知王莽篡位的历史故事来说。在历代官方史书里,王莽不可能会被描写成正面人物,因为统治者都希望天下永远是自家的,他们绝不会肯定一个篡位者。



在他们书写的历史里,王莽定然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一个超级伪君子。


但在一个注重民生的治史者眼里,王莽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人,是一个大改革家,是一个把混帐皇室赶下皇位的大英雄。


屁股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结论就不一样;时代不一样,看人看事的方法不一样,给历史下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了解一个人的三观,只要和他聊聊历史就知道了。


在中国,哪怕一个三轮车夫,都能和你谈三国、谈八国联军,最多三分钟,他的三观在你面前就完全透明了。


这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第一层含义:每个人看历史,都是用特定时代的特定眼光来解读历史。


咱们不妨做个小测试:


《西游记》和《肉蒲团》,哪一部书是禁书?


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后者。可事实上,真正曾经被列为禁书的,是《西游记》。


孙猴子说: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这句话把皇权的神圣、伟大踩在了脚下。所以天赋皇权,不过如小儿游戏一般。


试问:这不是动摇了皇权时代的国本了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所有官方公开的历史,都是官方站在自己利益立场上解读、甚至篡改的历史。


自隋唐以后,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第一件事就是修前朝的历史,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前朝气数已尽,本朝受命于天,以论证新王朝的合法性。


所以,任何王朝的历史都是不可信的,大到思想层面是非对错的内容,小到事情细节。


私人治史尚可辩论,官方修史不容质疑。否则,刀斧侍候。


汉朝取代秦朝,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尚未考虑到皇权的合法性问题,因而基本也没有严格意义的官方写史,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史记》便是一部私家史书。


隋、唐代两代,皇权来得都有点不清不白,便开始考虑皇权的合法性问题,官方写史就很有必要了。隋炀帝下令禁止私人治史,以后越来越严,到明代以后,私下写历史会被杀身灭族。


从此,解读历史成了皇室独家经营,这种情况下写的史书,有多大的可信度?


然而由于缺乏现代技术手段,无论管制多严厉总免不了有漏网之鱼:你不让写历史,好,咱就不写,咱写日记(笔记)可以吧,咱写小说可以吧?在笔记、小说夹点私货、打个擦边球能行不?


今天研究历史的人常常喜欢到笔记、小说里去挖掘考证,这些当时人写的资料里对事件的记载要比正规历史可信度高出很多。


但那也不一定就真实,因为写作者也有自己的立场,他更没机会去现场采访,不过是将官方的说法和民间的传言杂揉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如果说它比官史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它一般不会刻意造假。


这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两层基本含义。


我们平时读历史,大抵就是读故事,只求个精彩有趣,就像读“当年明月”局座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不就图个好玩带劲嘛。


只是,好玩也罢,精彩也罢,可千万别把铅字当真。无论“当”局座怎么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考证史料多认真多翔实,如果那些史料本身就不可信,考证得再细也没毛用。


就如同法庭上公诉人列举的证据,看似洋洋大观,可不让验证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它越充分,被定罪的人就越冤。


 (本文完)


推荐两部官场小说:

官场小说连载:《走近女领导》

官场小说连载:《权力诱惑》

醉翁开了一间家乡特产——兴化大闸蟹专营店,有意品尝大闸蟹并支持醉翁的朋友可扫后面的二维码加微信咨询了解,务请注明“螃蟹”二字。谢谢!


给醉翁来罐啤酒!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