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首期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成功举办
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
暨首期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
成功举办
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
2022年7月18-20日,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位代表,围绕“语言产业及语言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主办,旨在促进语言产业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中国语言产业的发展。本届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久明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建辉教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研究员先后致辞。
马建辉副书记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接下来,他说:语言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本届论坛是华中科技大学与语言产业产学研各界的一次深度交流,相信论坛的举办一定能孕育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为语言产业研究的深入发展添砖加瓦。
贺宏志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举办本届论坛表示衷心感谢,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说: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和语言产业研究得到了“政产学研”各界支持。学科建设方面,国家语委从“十二五”时期开始立项持续支持语言产业研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对语言产业研究及各业态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声望听力集团、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语言企业的持续深入合作将“产学研”建设落到实处。学术渊源方面,语言资源论和语言能力论是语言产业研究的逻辑起点,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服务研究、语言经济研究、语言能力研究等相关研究为语言产业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学术著作方面,今年出版了《语言消费论》《北京语言产业调查报告》《世界语言文化博览会博物馆概览》。最后,贺院长提出语言经济生活、语言政治生活和语言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语言生活的整体图景,祝愿大家拥有美好的语言生活。
随后,举行了“术语资源开发应用研究基地”授牌仪式,首先,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事务中心主任裴亚军研究员致辞,他说: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近40年来,共成立了100多个专家委员会、审定了150余种科技名词,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两年,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全国先后成立了15家研究基地,推动了全国科技名词规划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特色术语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普及、成果转化、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作为语言产业研究的先行者、实践者,是语言产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力量,希望此次合作在推动术语产业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国家科技名词规划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科学技术进步事业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教授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裴亚军主任的信任表示感谢,她说: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经过十二年的耕耘,目前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语言产品供需研究、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下一步将努力为做好术语资源的开发应用、普及传播提供智库服务,培养术语传播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术语学科事业的发展。
第一场主旨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谢晓明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黄少安教授在《英语学习与新东方》的报告中认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具有其必然性。语言的世界通用度由经济影响力、文化科技影响力和该语言的学习使用成本共同决定。对个体而言,通用语言能力能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群体方面的发展;对地区而言,通用语言能力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对国家而言,通用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产业化后则成为非常重要的硬实力。最后,黄少安教授就如何看待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在《进行城市和区域语言服务能力评估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中认为:我们有必要就如何评估语言服务能力进行系统思考,并构建相应的语言服务能力指标体系。他认为进行语言服务能力评估有三个原则,建议在语言服务能力评估中要做好城市、区域的统筹;分步进行语言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提升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服务力,更加精准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研究员在《开放数据背景下的规范术语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策略》的报告中认为:规范术语数据资源是一种高价值公共数据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强、数据价值高、覆盖范围广、可信任程度高等特点。当前,规范术语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实践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因此,要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增加数据要素供给;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物权结合确保数据资产和国有资产增值。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教授在《语言产业发展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报告中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基因,语言文字相通,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促进民心相通、相印。产业化发展能够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基础作用,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引导通用语言文字产品消费。
第二场主旨报告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白寅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语言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卫国教授在《语言经济研究中的因果推断——以普通话能力与农民创业关系为例》的报告中认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民的普通话能力与其创业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普通话能力能够增加社会网络、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汪张龙副总裁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高》的报告中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师资短缺、标准语言环境缺失、教学和培训组织困难等问题。基于此背景,科大讯飞充分发挥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研发了系列产品,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语言服务竞争力评价》的报告中认为:语言服务在对外开放、国家治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国际传播、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王立非教授运用语言服务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语言服务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从产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市场主体、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六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第三场主旨报告由复旦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廖圣清院长主持。
江西师范大学刘楚群教授在《乡村振兴中的语言服务问题探讨——以“村规民约”建设为例》的报告中认为:加强语言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村规民约是乡村语言服务的重要内容。表达上要全面,并切合当地实际,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形式上要严谨,使语言表述精准且富于人性化。
东南大学韩亚文教授在《面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外文网站语言服务研究》的报告中认为高校外文网站是为来华留学生提供语言服务的重要媒介,并从更新时效和翻译质量两个角度,分析了网站语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外文网站语言服务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广西民族大学社科处处长,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金林教授在《推普能否缓解农户相对贫困:来自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田野调查》的报告中认为:在推普方面,边境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较高,但普及质量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要加大普通话推广普及力度,特别是要将普通话推广普及同相对贫困治理相结合,推动普通话高质量普及,巩固推普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场主旨报告由东南大学韩亚文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赵蓉晖教授在《语言服务产业视域下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报告中认为:当前语言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外语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新时代变化,需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充分认识到社会需要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张日培副主任在《语言资源在乡村民宿行业中的价值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中认为乡村民宿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上海崇明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的调查,他分析了上海崇明乡村经营者的语言意识,并进一步阐述了语言资源对乡村民宿行业发展的价值以及语言资源的实现路径与机制。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郝雅琦总监在《基于知识库的融合分析平台初探》的报告中认为:随着各界对开源信息萃取的不断升级,数据融合分析、动态知识库、紧贴业务逻辑的软件平台已成为新的需求重点,并从关键技术、主要功能、发展方向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动态知识库的融合分析系统”。
内蒙古大学社科处处长达胡白乙拉教授在《内蒙古乡村振兴主题多文种知识库研制设想及其应用前景》的报告中认为:在乡村振兴总要求下,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主题,结合内蒙古作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向北开放“桥头堡”的特色与优势,可以设计和实现多文种知识库,为内蒙古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
本次会议有六场平行论坛,分别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吴菡副教授、中南大学龙丹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郭展眉、华北理工大学吴艳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星老师、中南大学贺天琪老师主持。与会的各位青年学者围绕语言产业与乡村振兴、语言产业的区域性调研、老年及网络语言产品的供给、新媒体语言产业、语言经济学、语音识别、语言服务、语言景观和语言使用状况、网络语言资源保护和开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7月20日上午,论坛第五场主旨报告由李艳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谢晓明教授在《网络语言治理与语言产业发展》的报告中认为语言是宝贵的经济资源,并从语言生态治理、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主要范围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网络语言治理的三种思路及路径。他建议开展线上语言生活的多边治理合作,构建良好和谐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声望听力集团CEO傅建彤先生在《中国听力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及展望》的报告中区分了狭义、广义的听力服务,在梳理中国听力服务行业20年间变化的同时,对中国听力服务行业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探讨了智慧互联新时代听力服务的新方式。
武汉大学赫琳教授在《农村视频创作者话语分析》的报告中认为:互联网给农村经济发展和语言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样貌,形成了特色的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报告选取当前较为活跃的农村视频创作者的话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经济语境中农民的话语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厦门大学嘉庚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苏新春教授在《乡村振兴中高校的使命与任务——从东西部两所地方院校的语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谈起》的报告中认为:乡村振兴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活动,广大农村从生产、生活、思维、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校的人才、知识、技术等全面参与的丰富性、深入性、持续性都提出了全面要求。此外,中国乡村极为辽阔,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发展目标与进程各有差异。因此,必须主动做好贴近乡村、服务社会等实践工作。
李艳教授在《语言产业视角下的术语资源开发应用研究》的报告中认为: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资源,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加工形成的“语言成品”,是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价值的语言资源。语言产业为术语的应用与传播铺路架桥,也为术语提供命名创意服务。要通过术语人才培养,推动术语资源有效传播、术语能力普及提升,为各学科领域的深化发展、为中华思想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规范的术语支持。
在论坛闭幕式上,贺宏志院长做总结发言,他说:语言产业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术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在逐步增强。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显著提升,语言产业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繁荣发展。这次分论坛有了研究生专场、本科生专场,说明学术传承、学术研究后继有人,在论坛历史和学科发展史上必将留下精彩且难忘的一份回忆。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刘久明院长和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白寅院长握手交接。
第九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将于2023年在中南大学举办。
首期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语言产业研究高质量发展,培养和壮大我国语言产业研究队伍,2022年7月15日—20日,由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主办、声望听力集团提供赞助的首期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
在开班仪式上,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贺宏志研究员、声望听力集团创始人李琼女士先后致辞。
贺宏志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开办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的初衷和目的,他说:国办《意见》要求加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鼓励学科交叉,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并提出要加强语言产业规划研究,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业态。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为培养和壮大我国语言产业研究队伍做好学术服务,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从去年开始,筹备启动“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讲习班”公益项目。按照原定计划,此次讲习班规模为25人左右,开班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全国许多高校的青年学者们的积极响应。希望通过此次讲习班,帮助对语言产业研究感兴趣的青年教师们加深对语言产业核心问题的理解,掌握语言产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语言产业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最后,贺宏志院长向声望听力集团为本次讲习班提供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李琼女士回顾了声望听力集团与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历程,她说:十年来,声望听力集团参与了历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与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合作举办了三届中国语言康复论坛、2019年成为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语言产业研究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助力中国语言产业发展。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本次讲习班包括6场讲座和论坛的19位专家的主题报告、6场小组交流。
第一讲为《语言文化建设概论》,贺宏志研究员从本体、应用、管理、价值四个维度提出语言文化建设的分析框架和思考路径,涉及语言资源建设、语言环境建设、语言法制建设、语言能力建设等14个方面,指出语言文化建设是繁荣语言事业、发展语言产业之“一体两翼”。
第二讲为《语言产业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艳教授对语言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四个基本范畴进行了讲解,梳理了九个语言业态,并分析了语言产业与文化产业、语言经济、语言服务、语言政策的关系。
第三讲为《网络语言经济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谢晓明教授从网络语言产业、网络语言生产要素、网络语言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法梳理与建构等方面对网络语言经济研究进行了阐述。
第四讲为《语言产业调查概论》,贺宏志研究员结合《北京语言产业调查报告》,并对语言产业各业态的具体调查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着重说明了各行业数据采集中如何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统计,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如何获取及进一步测算、分析等。
第五讲为《语言消费与供给研究》,李艳教授阐释了语言消费的定义与研究框架,分析了新技术对供需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语言产品供给与消费的新趋势。并在第四讲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产业调查为例,着重回答了大家感兴趣的如何有效获取语言产业数据的问题。
第六讲为《语言经济学研究方法》,山东大学张卫国教授认为: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其核心及出发点在于语言本身的经济属性;应理解语言、语言学和经济、经济学四个问题的横纵叠加与互动,把握好语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在政策指向问题上要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和计量回归来发现规律。
在完成了7月15日——20日,连续6天头脑风暴式密集学习之后,参与讲习班的青年学者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仅明确了下一步学术研究的努力方向,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拓展了思路,同时,还结识了具有共同研究志趣的学术朋友。
21日早上,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师生在驻地前为最后踏上归程的两位青年教师送行,相约明年论坛再相聚。
讲习班成员学习体会摘录:
“讲习班学习期间,授课专家既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又介绍了实操性强的调查路径。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畅谈对语言产业的独特见解。”
“讲习班议题紧扣当前语言产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话题,纵横比较,有问题、有观点、有方法、有研讨、有交流、有欢笑、有回忆。”
“通过讲习班的学习,我们对语言产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很多概念都不清楚)。论坛上,主旨报告专家的学科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非常多元,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本期编辑:郭展眉 黄阳辉
主办: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
主编:李艳
编辑:董潇逸 曹霄珺 黄鑫媛 严孟春 武盟玄
董锐 向静仪 宋莹莹 乔江山 黄阳辉 张靓雨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语言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