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 | 关于“仙人王子今”——海外汉学论著的“古文词”汉译
关于“仙人王子今”
—— 海外汉学论著的“古文词”汉译文/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
自上古时代以来,“译”就是表现出重要作用的文化事业。《史记》卷60《三王世家》已经有政治成功则“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这种充满文化自信的话1 。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文字已经有“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的宣传2 。《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也说:“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1 张骞西行,乌孙国曾经“发导译送骞还”3 。“导译”,应是向导和译人。汉王朝专有“译官令丞”和“九译令”设置4 。在上古丝绸之路上,“译”即承担着文化交流之必要中介的文化重任。据《汉书》卷96《西域传》,鄯善、且末、精绝、扜弥、于阗、皮山、莎车、疏勒、姑墨、温宿、龟兹、乌垒、尉犁、危须、焉耆、卑陆、卑陆后、郁立师、单桓、蒲类后、劫、山、车师前、车师后等丝绸之路上的西域诸国都有“译长”,即负责翻译的专职官员5 。《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又可见“译人传辞”的说法6 。
▲翻译家、教育家严复(1854—1921)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书影
这样本应找到“中文出处”,如陈乐民所说,“最好还是查出原文来”,然而可能因交稿匆忙出现遗憾的情形,还可以看到一些。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书影
《新唐书》
《旧唐书》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中,广州南越王赵昧墓,译文均写作“赵沫”17 。可能是误译。河北平山中山王陵墓主,译文均写作“中山王喾”17 。“喾”或许是作者自己的释读,然而发掘报告是写作“
▲秦半两(秦统一后发行的货币)
还有一例,虽然并非秦汉史料,但是疏误离奇,有必要指出。在“第一章,城市、诸侯与神明”题下“货币制度”一节,引用了“根据史书(马端临)所载,早期中国的一份国家岁入清单”,其中“997年”的数据,“谷物31 707石;铜钱4 656贯(每贯为1 000钱);绸1 625匹;绢273匹;丝线1 410两;纱罗5 170两;茶490斤;干草(新鲜的和晒干的)30 000围;薪280束;炭(“泥炭”)530秤;铁300斤”,“另有箭杆、鹅翎、杂翎、及蔬菜等”。公元997年为宋太宗至道三年。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田赋四》记载的数据为:“至道末,岁收谷三千一百七十万七千余石,钱四百六十五万六千余贯,绢一百六十二万五千余匹,絁紬二十七万三千余匹,布二十八万二千余匹,丝线一百四十一万余两,绵五百一十七万余两,茶四十九万余斤,刍茭三千余万围,蒿二百六十八万余围,薪二十八万余束,炭五十三万余秤,鹅翎、杂翎六十二万余茎,箭簳八十九万余只,黄铁三十万余斤。”27 汉译本除“布”“蒿”及“鹅翎、杂翎”“箭簳”28 外,所有数据均较《文献通考》记载大为缩减,相差竟至1千倍。实在难以设想,北宋王朝全国年收入田赋怎么可能出现“茶490斤”“铁300斤”这样微量的额度?除了数字的错误而外,将“绢”译作“绸”,“絁紬”译作“绢”,“绵”译作“纱罗”,均不知是何根据。而“刍茭”译为“干草(新鲜的和晒干的)”,竟然出现“新鲜的”“干草”。面对这样的错误,可知陈乐民“最好还是查出原文来”的建议是何等重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
美国学者尤金·N·安德森的《中国食物》使用中国考古资料往往借助《中国建设》《中国画报》中的资料,不免令人失望;“安志敏(音译)”这样的著作者标示方式也不妥。汉译本的疏误还有不少。如《氾胜之书》多误作《汜胜之书》,我们看到这样的介绍:“他们也使用谷物,将之烤熟或在其他情况下煮过后弄干,用做速食干粮;这种速食干粮与肉片干(dried meat)是标准的军饷。”如果“速食干粮”译作“糒”,“肉片干”译作“脯”,则要好得多。译文可见“一位权贵饲养兔子,并处死了偷猎者”,所说故事见于《后汉书》卷34《梁冀传》:“起菟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调发生菟,刻其毛以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刑死。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余人。”33 所谓“坐死者十余人”或应包括连坐一类情形,不大可能都是“误杀一兔”的“偷猎者”。如果加一条译者注,则中国读者可以真确知道史实,也可以分析这一情形是否与作者上文所谓“所有种类的猎物都已被吃光,寄望于外来的猎物”有关。而所谓“为了特定的庆典,政府却赠予豪门以牛和酒”,应当是指“赐……女子百户牛酒”,“诸民里赐牛酒”情形34 ,受赐者其实并非“豪门”。《中国食物》汉译本还可见“《四民月令》中论述的‘醘’是用碎肉做的,发酵后很像现代的辣酱或蒜味咸腊肠”35 。《四民月令》中没有说到“醘”。醘是盛酒的容器。所谓“《四民月令》中论述的‘醘’”或许是“醢”的误写。《四民月令·五月》:“是月也,可作……醢酱。”36 《说文·酉部》:“醢,肉酱也。”段玉裁注:“凡醢皆肉也。”37
秦汉文献文字的回译,可能难以避免海外学者对中国文献误解的情形。前苏联学者C.N.鲁金科《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的汉译本可见:“《史记》中曾记载:‘匈奴人死后葬在棺中,棺外还套有内外两重椁。而且死者身上还穿着由织锦和毛皮制成的殓衣。’”译者注:“关于匈奴贵族的葬仪,《史记·匈奴列传》载:‘其送死,有棺椁金银衣裘,而无封树丧服。’并未说明他们使用两椁一棺,身着织锦。”有的译者注可以充实作者的论说,扩展读者的知识。如鲁金科写道:“据《后汉书》记载:‘公元前77年至前74年间乌桓破坏了匈奴单于的墓葬。’”译者注:“原文据《汉书·匈奴传》载:‘汉复得匈奴降者,言乌桓尝发先单于冢,匈奴怨之,方发二万骑击乌桓。’《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载:‘昭帝时,乌桓渐强,乃发匈奴单于冢墓,以报冒顿之怨。’”又如:“直到汉代狩猎依然是匈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史记》就有了以下的记载:‘匈奴人的孩子能快速地骑到羊背上,还能用弓箭射小的鸟兽,再大一点的孩子则能射狐狸和兔子。’”译者注:“原文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38 这是非常负责任的处理方式,对中国读者提供了便益。鲁金科所谓“快速地”之说,应是《史记》原文之外自己的想象,因此可得以澄清。当然,如果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的形式则更好,即作:“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31
注释
1.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109,3299页。
2. 司马迁:《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第3044页。
3. 司马迁:《史记》卷123《大宛列传》,第3169页。
4. 班固:《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730、735页;《汉书》卷88《儒林传·周堪》亦见“译官令”职名,第3604页。
5. 班固:《汉书》卷96上《西域传上》,第3875、3879—3881、3889页;《汉书》卷96下《西域传下》,第3910、3911、3917—3921、3928页。
6. 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841页。
7. 马建忠:《拟设繙译书院议》,《适可斋记言 记行》“记言”卷4,清光绪二十二年刻本,第64页。
8.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页。
9. 陈乐民:《难哉译事》,《读书》1991年第2期。
10. 严复:《与梁任公论所译〈原富〉书》,王栻主编:《严复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17页。
11. 陈永发等:《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院士一生回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第347—348页。
12. [美]许倬云著,程农、张鸣译,邓正来校:《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1页。
13.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731页。
14. 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572页。
15. [法]谢和耐著,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9页;王子今:《“豆瓣酱”与“洗澡狂”——翻译的故事与文化》,《中华读书报》2001年8月22日。
16. [美]张春树:《1970年以来西方秦汉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4期。
17. [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北京:三联书店,2019年,第59、249,25—26,14、103—104、267页。
18. 王叔岷:《列仙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65页。
19. 顾瑛:《登箫台寄李五峰》,《草堂雅集》卷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补配《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40页。
20. 释道世:《法苑珠林》卷13《千佛篇第五之一·种姓部·求婚》、卷56《轮王篇第四十·育王部》,《四部丛刊》景明万历本,第152、678页。
21. 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8、891、2706、4735页。
2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014、5840页。
23. 邓名世撰,王力平点校:《古今姓氏书辩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2页。
24.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25.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247、245、250页。
26. 汪遵:《泉志》卷7《不知年代品下》,明万历刻《秘册汇函》本,第24页;胡我琨:《钱通》卷7《杂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页;杨慎:《丹铅总录》卷15《字学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64页。关汉亨《半两货币图说》称秦早期的钱为“圜钱”(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第4页,第9页);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称作“环钱”(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8页);石俊志《半两钱制度研究》亦取“环钱”之说(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第8页)。
27. 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7页。
28. 《文献通考》未列“蔬菜”。
29. 王子今:《“大神”“威神”祀告:秦军事史的神巫文化色彩》,《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8期。
30. 司马迁:《史记》卷68《商君列传》司马贞《索隐》(第2230页):“《商君书》作‘必见骜于人’也。”
31. 司马迁:《史记》,第2229,2879页。
32.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12、29、56、95、131、58页。
33. 范晔:《后汉书》,第1182页。
34. 司马迁:《史记》卷10《孝文本纪》,第417、425页。
35. [美]尤金·N·安德森著,马孆、刘东译,刘东审校:《中国食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7—39、40页。
36. 崔寔撰,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46页。
37.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经韵楼臧版影印,1981年,第751页。
38. [前苏联]C.N.鲁金科著,孙危译,马健校注:《匈奴文化与诺彦乌拉巨冢》,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23、24、26—27页。
推荐阅读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