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齐 | 宋史研究琐言—— 专题导语
—— 专题导语
文/曹家齐
▲曹家齐著《宋史研究杂陈》书影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史学研究出现理论探讨的热潮,胡如雷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提出另一种“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宋代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重要特征。在此背景下,域外的学术观点及动态自然少为人知,但由钱穆先生观点生发的宋朝“积贫积弱”说,以及陈寅恪先生等对宋代文化成就的高度评价,仍然在学界和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1980和1990年代,域外学者关于宋代的认识逐渐被中国大陆学界接受,特别是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期学说”对中国的宋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学界对于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亦更加丰富、多元。新世纪以来,学界对宋代历史虽作出再认识,但仍是见解各异,或称宋朝“忧患与繁荣并存”,或发出“不要再误解宋朝了”的叹呼,社会上更多对宋代各种新奇之说法。
▲王安石画像
1970年代末以来的40余年,中国大陆的宋史研究与整个学术研究及国势相因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不仅研究机构及专业研究人员总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及,研究成果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断代史专著,还是专题研究论文,抑或是古籍整理及考古发掘,都堪称成果丰硕,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多年,出现了宋史热,中国大陆的宋史专题研究范围的拓宽及讨论之细致,最是引人注目,而且出现了若干由中国大陆学者引领的具有牵动力的学术议题讨论,在典章制度史、政治文化史、城市史、财政史、社会史及文献整理诸多领域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而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学者与海外同行在宋史研究中,亦已形成不少共同的旨趣;中国宋史学者也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有了深度的学术交流;中国学者组织的学术活动已然成为中外学者共同的交流平台,而境外举办的学术活动,亦有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与;中外学者的互访更是难以统计。但自2020年初以来的疫情肆虐,却在很大程度上阻滞了这一状态。尽管如此,各地学者仍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本专题汇集的四篇论文,亦可视作特殊形势下对于学术交流之努力。
就目下来看,海内外宋史学界,1950年代至1980年代四个代际出生的学者,仍是主要的学术生力军。而关于宋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尽管一直存在着理论渴望与议题平铺的忧虑,以及多种理想化的期待,但基本文献考证、政治制度及社会文化的辨析与解读,仍是宋史研究不断生成新知的原发点。鉴于此,本专题特意约请四个代际的宋史学者,就宋代历史研究相关议题发表新见。
王瑞来教授现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在宋史研究和宋代典籍整理方面,著述宏富,享誉国际学坛。其《宋朝末代皇后之父——〈全公墓志〉考释》一文,将残存之《全公墓志》与其他文献比勘印证,不仅进一步证明《全公墓志》之真实可靠性及其史料价值,而且大致勾勒出宋末代皇后全氏之父全昭孙的生平事迹,并以此墓志为参考,澄清了全昭孙卒年、全皇后行辈等数条史实,是一篇颇具功力和学术价值的论文。
林煌达教授现任职于中国台湾淡江大学历史学系,长于宋代典章制度史研究,是中国台湾地区甚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学风踏实谨严,学术论著皆甚有质量和水准。其《南宋环卫官的演变与发展》一文,围绕南宋孝宗改革环卫官制度展开讨论,不仅究明南宋环卫官制度的实质性内容,而且分别梳理新的环卫官制度确立后的实施状况,特别是分别考述武臣、戚里和宗室担任环卫官的情况,对南宋环卫官制度研究有重要推进。
陆敏珍教授任职于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是国内比较有新锐之气的中青年宋史学者。长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发表论著均颇有影响。其《从朱子〈家礼〉到日用类书》一文,分别考述了朱子《家礼》在南宋的具体实践情况,以及通过《事林广记》等类书编写,逐渐部分地成为民间日用常识的过程,指出,《家礼》中虽有对时俗的描写,但也有相当部分内容只是书写者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设定,而非宋代已发生的事实。不仅颇有新见,而且对相关研究具有纠谬的学术价值。
▲司马光《传家集》书影
推荐阅读
审核发布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