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中大学报社科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1-09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第63卷(总第301期)2023年1月15日出版

双月刊 1955年创刊

目    录


名家特稿

❖ 贾岛奇思“入僻”的理路及其古、律之分

葛晓音

❖ 重新认识赫尔德的人类学历史哲学

刘小枫

学术争鸣

❖ 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辨义

   ——与赵义山先生商榷

饶龙隼

❖ 理学作为哲学的身份辨疑

   ——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曾海军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 主物的文学:赋体分别与题材交互

易闻晓

❖ 汉廷政事与经典书写

   ——论《史记·三王世家》的撰写及影响

王允亮

❖ 元代题名“诗学”相关著作及其诗学史意义

武 君

历史研究

❖ 静嘉堂本和国图本:两种完整传世的宋刊本《陈书》递藏和版叶的比较

景蜀慧

❖ 宋金盟誓岁输“绿矾”解

   ——兼论金初的尚色与德运

邱靖嘉

❖ 郭实猎在暹罗的活动与他对清政府海禁的突破

李骛哲

❖ 美国政府与庚子大沽之役

刘 芳

中国哲学研究

❖ 论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物”概念

刘 伟

❖ 曹植《髑髅说》及其生死观

孙明君

❖ 失其真与不具存:王弼《老子注》对有为之治的反省

孟庆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

栏目主持人:戚聿东

❖ 新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创新与治理

   ——专栏导语

戚聿东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认知与履践范式变革

戚聿东,徐凯歌

❖ 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肖红军,阳 镇,王 欣

❖ 富而好德,何必曰利

   ——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权衡关系

刘 乾,陈 林

编后记

论 文 摘 要

贾岛奇思“入僻”的理路及其古、律之分

葛晓音

摘 要:历代诗论一致认为贾岛五律清僻,这与韩、孟评贾诗之狂怪相差甚远。狂怪诗风主要见于贾岛早期五古,数量虽不多,但诗中通过组合性状、体量相差悬殊的意象以求奇的思路,与其五律打破意象组合和构句常见规律而入僻的思路实有相通之处。五古和五律两种体式对构句语序的不同要求,是贾岛奇思的表现形态前后迥然有别的内在原因。因此,贾岛五律之所以多用独特的视角表现其心目中荒凉冷僻的世间相,不仅出自其爱好澹冷幽静的释子心理,也与其早年接受孟郊五古体式和思路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贾岛; 古律之分; 奇思入僻; 意象组合; 构句语序


重新认识赫尔德的人类学历史哲学

刘小枫

摘 要:以赛亚·伯林把赫尔德形塑为反启蒙旗手,这一观点广为流行,却未必站得住脚。赫尔德反对法国启蒙哲学,不等于反对启蒙哲学本身,毋宁说,他希望提供又一种属于德意志的启蒙哲学。赫尔德在21岁时写下的参赛征文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启蒙抱负,即让整个哲学成为人类学。赫尔德最为著名的著作《人类历史的哲学观念》充分表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想。赫尔德一直被视为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先驱,但他同时也是个自由主义者。鉴于赫尔德是古典学蜕变为人类学的开启者,我们有必要看清其人类学历史哲学的实际面目。

关键词:赫尔德; 启蒙计划; 世界史; 人类学哲学;民族主义


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辨义

——与赵义山先生商榷

饶龙隼

摘 要:明代小说中存有大量诗词曲,有的还偶存赋作和其他文体。如何看待这种创作现象,如何认定其文体特性,在不同学者的论著中,颇见分歧而迄无定论。真正具有标举某种学说意味的,是赵义山等学者的寄生说。该说缘自近世以来援西律中、援后例前的学术理路,对早前西学镜照下的中国小说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寄生说颇存疑义,其可疑之处略有四个方面:一学理不通,二效用不周,三推求过甚,四来源失据。其实,明代小说中的诗词曲并非单体的文学作品,本来就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和文体意义;故而,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应该悬置不用,较稳妥的做法是回归小说发展的历史情境,尊重古代小说诗文共生、散韵结合的体制形态,并对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作出合理消解。

关键词:小说中的诗词曲;寄生说;援西律中;制度根源;叙事功能


理学作为哲学的身份辨疑

——与赵汀阳先生商榷

曾海军

摘 要:《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一文本身也存在着模仿复制疑案,不免减损了质疑中国哲学身份的力量。该文质疑中国的传统学问不符合逻辑或不够科学,但现代学者的理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追求逻辑与科学。该文更以为传统学问文化有余而思想不足,而在哲学主导之下的理学研究,正是各种思想派别或方法的演练场,虽不无启发,却往往失大于得。对哲学抱有的任何预期,都可能意味着从一开始就与经学或理学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若转换为理学何以为理学的问题,避免受任何哲学的预期形态干扰,才有可能摆脱身份的困扰。

关键词:哲学; 理学; 逻辑; 合法性


主物的文学:赋体分别与题材交互

易闻晓

摘 要:赋训聚敛,旨在天下古今无数单个之物的类聚,也是赋体铺陈的要义。赋是主物的文学,无论大赋、骚体及六朝抒情小赋乃至唐代律赋,都以叙物为主;无论畋猎、都城、鸟兽、音乐、宫观之赋,都有众多飞走名物的铺陈。赋体叙物,是在以字称名,反映人们对于物类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或取于想象虚构,适资凭虚夸饰。汉大赋直承宋玉《高唐赋》等弃情叙物,大题巨制,多致名物,然以讽喻缩减篇幅,或大题短制,不克铺陈。《骚》及屈宋楚辞托物抒情,不同《诗》篇比兴,而是托物连类,义取象征,渐成环境烘托。汉代骚体赋承之,转为就事议论,名物为寡,汉末复归情物。赋中飞走甚众,多在畋猎及猎后游乐与自然环境的铺陈,或以自然生存,非徒猎获而已,不仅畋猎,在都城、音乐、宫观、鸟兽之赋中都有普遍的表现。畋猎乃是汉魏晋赋普遍的题材,飞走物类也有普遍的呈现。然《文选》畋猎赋中扬雄《羽猎》《长杨》,反于畋猎为略,名物为寡,而《上林》多陈苑囿,显示《文选》赋分类与题材分布的相悖。

关键词:楚辞; 汉赋; 名物; 畋猎; 都城


汉廷政事与经典书写

——论《史记·三王世家》的撰写及影响

王允亮

摘 要:武帝分封三王是为了应对现实政治局面而施行的措施,其分封仪式乃汉廷礼制史上的大事件。今存之《史记·三王世家》为司马迁之原著,他秉着记录史实书写经典的心态,采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一朝宪政大典及文书运作。通过自己的独特行文,司马迁让人感受到汉廷分封三王的严肃与隆重,彰显出此事在当日的巨大影响,这是历史书写对真实场景的有效还原。三王分封策书和记载此事的《三王世家》都成为经典文本流传后世,体现出政事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也是朝堂礼制与经典书写相互影响的代表。

关键词:《三王世家》;分封三王;经典书写;文政互动


元代题名“诗学”相关著作及其诗学史意义

武 君

摘 要:元代题名诗学相关著作出现在宋、金以来诗学为专门的学术背景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讨论诗歌学问之诗学概念的生成和使用情况。由于其主要的生成场域是在诗歌教习中,因此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诗学一词形成有关诗歌所有学问的内涵以及开放性的外延特征。同时,教习性质也促成元代这类著作采用汇编式的编撰形式,体现出综合性的诗学形态,不仅对明清此类著作影响甚大,也由此塑造了古代诗学服务面广,内容可以不断丰富,体系可以逐渐完备的品格。从这一角度来看,不能因这些著作内容和形式上的缺陷而忽视其实际的诗学史意义。

关键词:元代; 诗学著作; 诗歌教习; 诗学形态; 诗学品格


静嘉堂本和国图本:两种完整传世的宋刊本《陈书》递藏和版叶的比较

景蜀慧

摘 要:今所见宋刊《陈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递修到元代的版本,所保留的宋版叶比较多,尚可见到一部分原刻版叶;第二类为递修到明初的版本,原刻版叶已基本无存,但还保留有相当数量的南宋中期补版叶和元补版叶,同时也加入了许多在行款、字形等方面与宋元版有较大差异的明补版叶;第三类即是所谓三朝本。第一、二类宋刊《陈书》,尚有两种全本存世,一种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称静嘉堂本,为宋刻宋元递修本;另一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本,为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从藏书印约略可见这两个宋本各自的递藏线索,静嘉堂本最早收藏者为明初吴江人史鉴,之后一直在江南苏州一带流传,最终流入日本静嘉堂;国图本最早为明代内阁所藏,明末流出民间,季振宜、查莹等先后收藏,可能在1929年至1949年期间,入藏当时国立北平图书馆。两个宋本保存宋版叶的情况颇有差异,南宋初期原版叶,静嘉堂本保留约20馀叶,国图本保留仅1叶;南宋中期补版叶,静嘉堂本保留约154叶,国图本约127叶。其馀版叶,静嘉堂本基本上为元代补版,其刻工字形虽有异宋版,行款则一仍其旧;而国图本则除了保留部分元补版叶之外,增加了相当数量的明初补版,这些明初补版叶,大多为以后的三朝本所袭用。

关键词:宋本《陈书》;静嘉堂本;国图本;三朝本


宋金盟誓岁输“绿矾”解

——兼论金初的尚色与德运

邱靖嘉

摘 要:金天辅七年三月宋金订立誓书,约定宋朝向金国每年并交绿矾二千栲栳。金人为何索要大量绿矾,这个问题前人皆无解释。通过考察绿矾的生产和用途,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合理推测,盖因金初金军旗帜、服饰尚黑,而绿矾正是用于染黑的主要原料,金国在答应将包含矾矿的辽西京部分地区给与宋朝,以致无法自行生产绿矾的情况下,所以才要求宋朝岁输绿矾,既为保障军需,亦为掌控这一禁榷物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金初军中旗服尚黑,实源自北方民族固有的尚色习俗,与中原王朝的德运之说无关,后世学者不应将此类尚黑现象视为水德表征。

关键词:金初; 绿矾; 尚色; 德运


郭实猎在暹罗的活动与他对清政府海禁的突破

李骛哲

摘 要:郭实猎是非常重要的来华新教传教士,他的个性向来以狷狂、极端著称。他在1831年率先突破清政府海禁,成为19世纪以来首位以个人身份成功进入广州、澳门附近区域以外中国内地城市的西方人,并为后续的鸦片贸易扩大化和鸦片战争奏响了序章。郭实猎妻女突然离世是他决心铤而走险、进入中国的直接诱因;而他在暹罗期间的医学传教活动,则为他成功进行中国沿海的探险奠定了重要的语言和人脉基础。这也是后人研究东南亚华侨与内地关系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郭实猎; 李玛環; 东南亚华侨;暹罗;海禁


美国政府与庚子大沽之役

刘 芳

摘 要:自中美相遇后,美国在对华外交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动武、不结盟的传统,展现出比其他列强更加自制友善的道德特征。至庚子事变和八国联军侵华,美国在首役大沽之战中并未开炮,表面上看似乎是对道德传统的延续。但就在公使失联、大沽开战的同时,美国政府在麦金莱总统的带领下果断放弃对道德原则的恪守,迅速参战并和联军共进退,暴露出它在道德之名下的现实利益诉求。随后通过进军与调停并行,美国还试图进行道德原则同现实利益的结合。结果它以道德帝国主义”“绑架了中国和列强,非战争状态成为中外共识,初步维护了其门户开放的利益。美国此种侵犯中国利权的别样形式,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清政府的联美构想终究是悲情和失败的。

关键词:美国对华政策;道德主义;八国联军;大沽之战;坎卜夫


论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物”概念

刘 伟

摘 要:百物万物是古典文献中的两种用法,其背后隐含着概念之内涵及演变的重要线索。晚周诸子常用的万物是众多个体之物的总和,而前诸子时代的百物则是不同族类的总和。从百物万物,是个体之物被发现的过程,而诉诸人的知觉的形名构成了把捉个体之物的基本范畴。与之相对,可训为精魅和徽帜的古典概念则建基于形神观念之上。基于对形神的否定,形名发现了每一个个体之物,为诸子学奠立了致思和言说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关于人和政治的知识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关键词:物; 形名; 形神; 法度


曹植《髑髅说》及其生死观

孙明君

摘 要:曹植是中古诗坛的建安之杰,同时也是魏晋玄学史上讨论生死问题的先行者之一。相对于曹植的文学成就,学术界对他在玄学思想史方面的建树关注较少。曹植思想整体上呈儒道互补之势,他对道家及庄子思想的接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庄子思想影响下,完成于太和后期的《髑髅说》在传承《庄子·至乐》及张衡《髑髅赋》思想的基础上,在义理思辨方面有所创新,启发了魏晋玄学家的生死观。曹植《髑髅说》完成于魏晋玄学形成的大背景中,可以看作玄学产生的序曲。

关键词:曹植;《髑髅说》;庄子;张衡;生死观


失其真与不具存:王弼《老子注》对有为之治的反省

孟庆楠

摘 要:在道家政治哲学中,对有为之治的反省构成了理解无为政治的重要参照。《老子》文本在无为有为的对举中给定了理解政治秩序的基本架构,并且描述了由多种为政方式构成的逐渐衰坏的阶次。王弼在继承这种思想的同时,对原本语焉不详的各种为政方式做出了具体描摹。王弼解释了各种有为之治的施政手段及其治下的状态,进而将有为的弊端提炼为物不具存物失其真。在有为之治下,失真是普遍存在的,而伪善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君主有为的偏私以及由此造成的物不具存。王弼将物不具存”“物失其真的问题,与为政方式的退变阶次结合起来考察,完整地勾勒出政治运作及其退变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王弼; 有为; 具存;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认知与履践范式变革

戚聿东,徐凯歌

摘 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开展和迈入产业互联网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认知和履践范式都面临新的变革。本文遵循企业社会责任与工业革命共同演进的历史规律,构建了数字化情境下的内生式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提出内在驱动外部共治的实现机制,从而为战略性社会责任脱嵌难题提供一种数字化情境下的应对之策。在此基础上,基于组织情境履责主体发展阶段履责重心视角,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觉融入社会责任的不同内容,形成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两阶段的组织情景战略导向协同演进理论分析框架,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变革进行多视角的总结,旨在丰富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好地履践社会责任提供战略选择。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


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肖红军,阳 镇,王 欣

摘 要:产业政策是转型中国家有效激励产业绿色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不管是中央产业政策还是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证实了产业政策的绿色技术创新价值。第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协同性主要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研发激励三重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促进效应,而央地产业政策不协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原因在于削弱了政府资源供给以及外部融资信号支持。第三,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在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强化产业政策驱动的企业绿色创新导向,实现基于外部政策驱动内部可持续战略导向的内外结合效应。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协同与产业政策不协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制度环境、产权以及行业异质性。

关键词:产业政策; 央地产业政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协同


富而好德,何必曰利

——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权衡关系

刘 乾,陈 林

摘 要:自孟子提出何必曰利的哲学命题后,经济社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权衡,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经济绩效一直是当代管理学、经济学的主流命题。利用博弈论与实证分析,从战略层面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经济绩效产生的权变作用,发现社会责任之于企业并非存在一般性,通过社会责任策略的不断调整,以合理地、适当地、力所能及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能将社会道德与经济利益之间的零和博弈转化为正和博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既不是规范性主义所倡导的高尚行为,也非主流企业理论所宣称的败坏社会的信条,正确的社会责任应是接受经济目标的同时适应外部市场的美德义以生利,家国同构的儒家积极伦理仍旧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让社会道德与经济利益相得益彰、齐头并进,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正道。

关键词: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目标;非经济目标;博弈;非线性关系




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推荐阅读

郭丽娜 |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专栏导语

2022年第6期

陈伟武 | 考字证史,鉴古知今——专栏导语

2022年第6期

王兆鹏 肖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现场勘查与历史钩沉

2022年第6期

赵敏俐 | 《陌上桑》的生成与汉代的“流行艺术”

2022年第6期

新刊速递|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2年第6期

彭玉平|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编后记

2022年第6期


审核发布


初审:宋宇
审核:詹拔群、周吉梅

审核发布:彭玉平、李青果


关于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