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物语 | 极端化设计:设计概念的产生
作品集的设计和平常的课程设计不同,往往不太强调设计的落地性,而是更在意设计背后的想法。在短暂的作品集阅读过程中,如何迅速展现自己的设计理念,需要同学从表达、组织、平面逻辑上,都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2019年的霍普杯获奖作品正在陆续亮相,这种竞赛化的设计思维和作品集的讲述逻辑类似,往往具有很好的设计概念,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
今天,小编便就着几个竞赛的获奖作品,介绍一下突出设计概念的常用方法:极端化。
简而言之,就是去除设计中的灰色地带,忽略部分现实需求,为了达到某个设计目标进行极限的、一刀切的初始操作。
创造场景,极端化场景!
寻找需求,极端化需求!
提取空间,极端化空间!
从场景入手:2017霍普杯 绝对场景的塑造
这届霍普杯题目是“改变与重塑”,评委主席让努维尔描述为
“21世纪的大都市不断的蔓延,占用越来越多的土地和空间,同时它们又是松散广漠的,城市的进化并不应当简单以扩张的方式持续膨胀。你们会用哪种和周围产生互动的、并具备生命力的建筑,让所选择的现有空间‘产生突变’?”
一等奖作品《隐于市》,设计理念是“在中国人的语境中,“山”是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它代表了世间万物,是天地崇拜的起源。山被中国人视为神仙的居所,是完全不同于世俗的、精神上的存在。然而问题在于,在当今这个精密而庞大的机器般的城市中,城市的边界无限扩张,而属于“自然”的绿树、青草早已沦为城市文明的附属品,即使身处树荫之下,无处不在的钢筋混凝土也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人们城市的存在,这使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变得麻木而迟钝,城市的居民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向往纯粹的自然的本能。”
让《隐于市》脱颖而出的核心操作,就是这种极端场景的创造:将城市和山野两种完全对立的场景,直接并置在一起,突出回归山林,向往自然的设计概念。(当然,这种过于夸张和失真的效果图小编并不推荐)
1、 场景的选择与置入
要极端化冲突,首先要找到两个特点鲜明的对立个体:《隐于市》中,放弃了传统的树木、庭院等自然意向,直接用一座山谷楔入城市之中。并且,用最简洁的手法,将一座山形空间直接嵌入混凝土体块之中。
为了创造“山”的意向以及与城市的完全隔绝,四个方向的建筑边际线都是以遮挡周边城市环境为前提生成。厚重的混凝土与极简的立面鲜明的与周遭城市环境区别开,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略显画蛇添足的拱形门廊了。
2、 场景的强化与讽刺
除了建筑本身,在进入过程中,也需要塑造仪式感。厚厚的混凝土外墙使内部进行自由创作与划分成为可能。一条序列空间在墙体内部被挖掘出来。
通过光线的控制,空间尺度的变化,特定视角的取景器,两次与建筑与山林的相遇,洗涤人们心中的杂念,真正实现隐居于城市的设计想法。
从需求入手:2016霍普杯 爱的空间与乌托邦
除了“异地化”,在某个地方创造不属于此处的空间场景;从需求出发也是不错的方法。
生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断在各种需求之间妥协和平衡,很少专一的强调某一方面的需求。而概念化的做法往往是:将某一种功能空间最大化,将辅助空间做极限压缩,从而创造一个乌托邦的建筑模式。
2016年霍普杯竞赛以“概念与标示”为设计题目。竞赛评委会主席伯纳德•屈米先生认为,建筑是概念的实体化,使建筑与一般的房屋区别开来的是概念,而不是形式。更是给了设计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一等奖作品为Love Village,为爱情旅馆探索了一种新的空间模式。
他们的设计理念为“爱情旅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通常,它是一个排遣欲望与需求的场所。在我们的方案中,“爱”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借用马尔库塞的爱欲理论,爱欲不仅是性爱之欲,而是可以演化为多种形态的生命本能,爱欲的追求是完整与和谐的理想。我们认为,作为建筑的爱情旅馆亟需解构并重构。理想中的爱情旅馆应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它能为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提供可能。这将是一个人类创造力的乐园,是揭示尚未被普遍化的爱欲的场所。因此,许多事件,运动,故事及计划将会在这样一个爱情旅馆的方案中发酵。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将成为一个“爱之聚落”,在这里,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共享群体生活以及爱欲所带来的同样的快乐。”
艺术作品中对爱的研究
爱之聚落重塑情感冲突的策略
落在建筑操作上,虽然借鉴了大量的《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的描述手法,核心仍旧是平面上功能的重塑与比例分配。
支持正常生活需求的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空间都进行了最为极限的压缩,每个卧室都缩减到只能容纳一张床的尺度。交通空间和缓冲空间被完全取消,一开门,就是爱之聚落,而一进入房间,就是只能四目相对的绝对亲近的私密场所。
膨胀扩大的公共空间被重塑,置入了传统爱情旅馆之外的大量功能:互动广场、柱林、运动区,讨论室。
各种新的功能都强调着“爱”这个广义的概念,将情感交流凌驾于生理基本需求之上,极限的强调活动、交流、情绪的直接冲突,就像《红》中描述的conflict、reciprocity & indifferent。
这种设计手法在日本概念性住宅竞赛中也比较多见。类似电影化的空间设计逻辑,将会在下周具体讲到。
从空间入手:Archiprix毕业竞赛 建筑的厚与薄
类似Love Village的处理思路,在靳远的获奖毕设中,从空间本身做了探讨。一般而言,我们所处的空间介于开放和封闭之间,并且不同空间通过走廊与过度空间连接。如果将这一层暧昧的空间去除,那么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空间原型呢?
“靳远:我喜欢的东西比较少,在选择毕业设计时没经历过很纠结的过程。因为喜欢研究平面,自然而然也就确定了设计选题。后来,我更详细的研究方向是房间里流线的关系(Room / circulation relationships),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一个极端“厚”的平面,“遇上”一个极端“薄”的平面。”
“在这个毕业设计里,我探讨了两种极端的平面。一种是密集、狭小、多重的空间,我称之为厚平面。另一种是稀疏、开阔、单一的空间,我称之为薄平面。在一个房间蜂巢般相互紧挨的平面里,由于没有公共的走廊,你必须穿房入室,不断地穿过各种房间。这种强迫性的序列空间实现了当年罗宾·埃文斯所畅想的体验:一种追求激情、肉欲和社交的建筑。”
而二层的薄平面是一个完全通透开敞的空间。大跨的结构允许空间内部没有一根柱子存在,各个空间通过通高自然隔开,没有墙体,甚至没有地面的阻隔。每一个角落在视线里一览无余。
为了强调设计的纯粹性,表达方法上也做了很多斟酌。放弃了能表达最大信息量的剖面轴测,设计最终通过一连串一个空间进入下一个空间的透视图,表现出厚平面绝对欲望和社交的空间感。
(我不会说后来的的《隐于市》立面模仿这个的hhh)
总结
可以看到,通过极端化设计产生建筑概念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方法,可以从场景、需求、空间等方方面面出发。唯一的重点就是:简洁和纯粹。整个设计的核心手法只有一个,一步操作后应当得到两个完全对比的场所;同时,概念化的建筑设计重点在于探索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反映某种现存的社会冲突,而不是一定要解决问题。最终的设计成果是一个建筑,准确的说是某种空间组织的概念。
学建筑的人很多shih 像一个偏执狂,不过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偏执,用到设计需求最关键的地方。也希望大家以后再阅读竞赛获奖作品时,可以透过图面本身,了解各个设计背后的想法~
设计物语
柏林墙倒塌30周年 | Boundery:空间的边界与建筑的囚徒
技法课堂
留学小站
经验分享
选校助手
IMPACT STUDIO 2021Fall 报名招生中
IMPACT STUDIO(IS)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的专业学术教学,致力于为设计类留学生提供职业的留学作品指导和权威的设计咨询。IMPACT STUDIO以“设计是用精神和灵魂进行塑造的历史,我们要对历史负责”为态度,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专业的学术规划和培养体系,实现在设计道路上追求的梦想和目标。
“设计是用精神和灵魂进行塑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