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凝视□□时,□□也在凝视着你丨飞地东岭一周年展览回顾
陈丹笛子用不同的媒介载体,以一种敏锐的方式,传递着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所包含的隐秘关联。譬如焦虑、孤独、虚无等情感向度,跳脱出某一时间或空间的截面。从私人感受,上升到人类共通的、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这样的隐秘的关联之下,“现代人”得以对话“未来人”,人造空间得以沟通自然空间。
陈丹笛子(b.1990),曾经打算成为一位诗人。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创作涉及录像、装置、摄影及文学。她的近期作品探讨的是在与自然或人工的日常现象偶然遭遇时的感知和体验,其中不乏疏离的人类情感,以及希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想象来获取疏离之外的宽慰。在她那里,文本阅读、自我认知以及对于这个区域环境与氛围的观测之间产生了难以捕捉的隐秘联系,如其所言:“一切皆有意义”。
展览现场
未来症
波德莱尔、聂鲁达、博尔赫斯、里尔克四位诗人的诗句,与陈丹笛子创作的四句诗互相对照,陈列在发光灯管上。
通过这种并置,在属于“过去”的诗人与属于“现在”的我之间产生了一种必然的历史联系,有了过去和现在,于是“未来”也同时被联系起来。这些诗句经过从原诗中抽取、再进行结合的步骤之后,它本身的浪漫性已经被抹除了,但语义主观性被加强,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八句略带标语性质的句子。人类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却又基于“未来”的虚无性,而徘徊在一种虚渺的对未来的等待之中。这些句子都暗示了未来社会人类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透露出人们的焦虑、不安、孤独等复杂情绪。(陈丹笛子)
在克斯玛,时间是可操控的,每一位路过这个城市的旅客可以自由控制克斯玛城中的太阳和月亮的形态之变换。另外,克斯玛城的型态由一些句子组合,其中最重要的词语总是消失掉的,需要由他人填补。总的来说,克斯玛是一个时间混乱的断壁残垣,像一把缺齿的梳子,它的本质就如同它原来是他者的裂缝一般。(陈丹笛子)
我在飞地书局书架中挑选了一些书籍,阅读之后寻找出书中抵抗孤独的方法,并给这批书籍统一更换一个纸质书套,将寻找到的方式的名字写在书脊上。正如每个人都是处于不同状态的孤独者,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抵抗孤独。人们到书店阅读也是一种去进行抵抗或是排解的方式,我希望顾客在书店挑选书的时候会在书架上发现这些不一样的书,阅读它们,并看到书中标记的各种类型的方法。(陈丹笛子)
独自等待秘密的时刻
屏幕播放的录像,记录的是我在一个特别月圆无云的夜晚用手持DV摄录机独自在阳台等了近三小时才等到一片云刚好从月亮面前通过的画面。期待晴朗无云的夜晚能出现一朵碰巧从月亮前经过的云朵,有一丝丝荒谬的味道,那个过程有些类似在“等待戈多”的状态。以及“等待”这种具备不确定性和暧昧不明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将变得更不稳定。(陈丹笛子)
「我孤独而镜中空无一人」(博尔赫斯)
「如果时间仅等于未来」(陈丹笛子)
「我知道怎样召回幸福的时辰」(波德莱尔)
「不能拥有它又能怎么样」(陈丹笛子)
「你是谁,你是谁?」(聂鲁达)
「我患上了现代城市中的现代情绪」(陈丹笛子)
「一切疾速的转眼就会过去。」(里尔克)
「敞开,或是趋避?」(陈丹笛子)
——陈丹笛子《未来症》
萧涵秋描绘的大都是一些孤立的事物,更确切地说,她把事物描绘得很孤立。物体通常是局部的、片段的、无背景地出现在她的画面上,仿佛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以至于要把它们变成一对,才能缓解那种孤独。
在这个物质过剩也意义过剩的时代,经常,人们左右为难的事情是不知选择什么,或者选看什么,萧涵秋给出的是一个朴素的方法:尊重那些你身边的事物,精心的、平等的……
展览作品
图左:珍珠1 45×38cm 布面油画 2019
图右:珍珠2 45×38cm 布面油画 2019
图左:丝带2 40×30cm 布面油画 2019
图右:丝带3 40×30cm 布面油画 2019
心形土豆 20×30cm 布面油画 2019
如果我愿意
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滴流过你脖颈的汗水
划过你就像汽车划过光滑的柏油路
彻底的拥有你 360度的
7250度的
——萧涵秋的诗
萧涵秋诗集《差三分钟午夜花贼》
萧涵秋与梁铨、蒋志
他的脸被一本书覆盖
他的手看起来温柔而不缺乏力度
可以想象他的脸 是任何样子
我们并不是彼此的唯一
但却是互相的此刻
带着这种悲伤又幸福的有些自哀自怜的感觉
我看着草地上熟睡的人
这时 那本书突然掉下来,我看到了他的脸
——萧涵秋的诗
“一张边防证——跨时代图像志”是陈侗叙事性创作的继续,它以老电影《秘密图纸》为线索,通过对剧中人物身份的重新解读,展开长达半个世纪的关于“人的命运”的程式化想像,以对应于每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风俗与制度,构成一个看似漫无边际,却又受作者观念、方法和趣味约束的图像志,其中包括脸谱化形象、职业及其伪装、服饰、生活用品、交通、时代榜样……当然,还有“一张边防证”所指向的地点——深圳。
陈侗在飞地APP和公众号连续31天展开在线文本写作,并持续创作绘画作品,最终,展览由线上写作、线下空间与出版物共同构成。
展览作品
书死了,文学还能活吗? 纸本水墨 24.5x34.5cm 2018
展览现场
我们要顾及和警惕的,是避免成为一个旧方法的维护者,避免把自己放置其中而获得一种安逸,避免用这种安逸去对抗这个更加多变的——准确说是更容易被感知的——现实。(陈侗)
他们是艺术家的至亲,但他们对形体的理解与现在通行的艺术概念不属于一个脉络。邓敏珍的水墨,贺保家的塔和抽象画,赵晓巧的布偶,郑秀华的水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标本,重新建立了词与物的对应。足以重塑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在下次想到某个词语的时候会从记忆中把它翻出来。
今天人们试图宽泛地看待审美问题,审美的愉悦是一个实证的过程:我们拥有发现并且捕捉到美感的能力。观看的经验日渐积累,最终会在我们面对艺术品时告诉我们艺术家想要我们发现的东西。就好像妈妈舅舅们以平静平和的方式把他们无比自由的创作带到我们眼前。
展览作品
邓敏珍 习作01 纸本水墨 69x47cm 2020
邓敏珍 习作07 纸本水墨 69×69cm 2019
邓敏珍,出生于1942年,说是一位家庭主妇,其实一直沉浸在艺术创作环境里,身边都是艺术家,譬如艺术家周力。三年前开始画画,每日陶醉。(樊林)
爱婆(邓敏珍)不是任何所谓“素人”,她已经不属于任何类别了,而是真正找到了她自己。找到自己是艺术家一个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又特别难的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很有个性,实际上那个个性是假的;要真正找到自己的“个性”,真的很难。爱婆无论是生活也好,还是作品也好,都有她自己的真正个性,朴素、隐忍与内在的绵力。(周力)
贺保家 塔 木材 96x96x198cm 2020年5月 腾挪空间
贺保家 向夏加尔致敬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35.5×45.5cm 2018
贺保家,是艺术家刘可的舅舅,在有朋友圈之前,我看过舅舅的画,知道他是一位特别灵巧的人,除了天生聋哑带来的普遍意义上的沟通不便。这些年舅舅一直在年青艺术家身边忙活,自己利用各种能找到的材料做东西,最近开始作画。(樊林)
很多人都知道舅舅,他就像一个老小孩一样存在,在他身上看不到时间的流逝,他总是笑呵呵的,充满着活力。他爱睡觉,有时候会觉得他的世界里是没有任何烦恼的。(袁泽强)
赵晓巧 虎 布、填充棉 40×24cm 2020
赵晓巧 南瓜 布、填充棉 φ30×18cm 2020
赵晓巧,是艺术家华栋的妈妈,春节过后他发朋友圈说妈妈给狗狗做了玩具,造型和色彩搭配令人惊喜。(樊林)
她根本不用什么理论支持,也不是很在意做得好坏,更没有利益驱动,甚至都得不到什么赞许,只是很自然地去做东西。这种“创造”的原动力来自哪里?这也是我感到很多职业艺术家几近丢失的活力。看那些形态各异的动物,我和陌生人一样,觉得惊喜,在那个世界,仿佛她有一种绝对的独断和自信,那是她的手工帝国(不是王国)。(王华栋)
郑秀华 窝 纸本水墨 33x46cm 2020
郑秀华 清池 纸本水墨 72×51cm 2020
郑秀华,水墨画家林于思的妈妈,一直生活在书画之家,出手老辣,惊为天人的一定不止我一个。(樊林)
我总想验证“天真能胜过一切”,所以在她让我提意见的时候,我总夸奖她画出的那些我不熟知的形象,而轻慢那些我熟知的,总想看看一个素人作者构建的水墨世界到底可以有多新奇。效果其实无从考证,象水手用嘴吹风帆,不能说完全没用,而成事在天。我们从没讨论过关于工具和材料的问题,因为不需要,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于画面。如果这样画出来的东西能如意,那证明这个作者一定有个有趣的灵魂,而天真和有趣对绘画作品来说,总是好的评价。(林于思)
展览现场
这些妈妈和舅舅们的作品,乃至还有更多的“妈妈舅舅们”,他们的创造力其实是在提示我们:人怎么更柔顺、更饱满地去吸收生活。生活里我们会遇到瓶颈,遇到各种状态,但是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去调整,去自我修炼,同时也帮助到他人。(樊林)
虚无,指向无垠又近乎咫尺。在对材料追求繁琐、复杂与反复化学般演进的过程中,孙晓枫描画的图景却越来越缥缈、空无,走向混沌的一极,那种或被动挣脱、或主观求舍的因抽象而至的悠远景深,仿佛意味着他对现实处境的超然剥离。
有趣没趣,看上去介乎肯定与否定之间,实则是在含混和两可的意味中传达着疑惑的神韵。无知,虚空,无意义,孙晓枫以他的艺术行为,为自我的生活界定一种方式,进行一种申辩。
孙晓枫,1972年生于广东澄海。2006—2008年任广东美术馆拓展部副主任,策展人。2011—2015年为汕上空间合伙人及艺术总监,现为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展览作品
侍茶 100×200cm 纸本综合 2019
卧佛 70×80cm 纸本综合 2020
石狮子 60×40×4cm 纸本综合 2020
展览现场
不器之三 60×40×4cm 纸本综合 2020
非墨之二 60×40×4cm 纸本综合 2020
祈祷 60×40×4cm 纸本综合 2020
图下:牍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残碑 40×60×4cm 纸本综合 2020
图左:俑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图右一上:晚清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图右二上:般若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图右一下:福禄寿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图右二下:千年 35×35cm 纸本综合 2020
绘画的本质不是图像,也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源于虚构,止于虚无。面面相觑的一刻不是刻骨铭心便是粉身碎骨——仅仅是时间的某种形态。我们一无所知。(孙晓枫)
///
有趣没趣 - 为我的生活方式申辩
展览地点:飞地空间(深业东岭店)
///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飞地往期展览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