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回顾:绘画所建构的视觉真实并不存在丨鲍栋×王俊

飞地艺术空间 飞地Enclave 2023-06-06




在近年泛滥的各类诗歌读本里,《飞地》正在以它的独立性、编辑意识和设计感,接近了我们“梦想的杂志”:它带着最小的噪音来传播中国诗歌现场的丰富性。

——朱朱,诗人,策展人,批评家



王俊  卡片no.10  布面丙烯(200×150cm)  2011



飞地丛刊第一辑书影




 艺术家 王俊


1974年生于中国重庆,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在重庆、贵阳。

王俊与其它的抽象绘画作品不同,王俊的每一幅新作品都以一张随手拍摄的具象风景照片、一段手札、甚至述职报告里的句子为图像基础,经过长期反复的描画、涂抹、覆盖、重建,最终变成一种抽象的,却又是可以看见的,纯粹的视觉节奏。这一节奏来自他在视觉的辨认与破坏之间不断“闪回”的过程,最终的画面是一种图像被彻底毁坏后的残骸和灰烬。这片残骸和灰烬记录了他寻找图像视觉的边界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一个最低限度遗存元图像信息的物证。近年的作品主要围绕“现实·纯形式·物”的观看机制展开讨论,以此试图去呈现一种基于自身发展脉络的存在实践。



线与绘、看与摹
——关于王俊的绘画


鲍栋 / 文


王俊绘画中最细微也最为基础的因素是线,那些线条一方面呈现着自身的轨迹,一方面又在编织着图像,王俊有意强化线条的这种双重属性:那些紧张到颤动的线条,是画家之手及身体运动的痕迹;而这些线条所绘出的图像及物象,则是眼睛或大脑之所见。观看者一般会先眯起眼睛观看画面,让那些线条搭建成图像,然后,让这些并无特殊含义的图像去引发一种认识论的观看。在这些线条绘画中,王俊经常选择的图像是仰视中的“枝叶”与“烟花”,它们在天空这种虚空的背景下,显得并无多少象征含义以及审美价值,更多地,它们只是眼睛之匆匆一瞥,的确,它们不少是来自作者自己平时拍摄的快照。而当我们看出那些隐约的物像,即通过观看获得一种短暂的视觉认知之后,那些线条又不时地,甚至有些急迫地催促我们凑上去细细端详。


在这种细细端详下,线条固执地要从物象中抽离出来回到它们自身,我们会发现,为了强调线本身,王俊几乎是在每一根线条上都花费了同样的心思和精力,每一根线都显得执拗、生硬——在这些细节上,我承认,王俊有些偏执,他有点念念不忘蚀刻画线条的风格——这使得那些线之间相互排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管是视觉的还是美学的整体。于是,经常的情形是,似乎每一根线都是孤立的,都需要被单独观看,这使得观看者被暗示着去逼近画面。


但是,在这种近距离的观看下,他的绘画也随即变得平面,变得抽象,本来就若有若无且无关紧要的图像分解为线条、色调、笔触与肌理。通常,我们的目光会顺着某一根线条挪动……但是很快,如果我们稍不留神,那跟随线条的目光一旦松懈倦怠下来,我们就会从对线条及画面平面的知觉,退回到对图像及物象的认知。在这种情形下,线条又再次成为了图像信息的“噪音”而变得刺眼。如此,王俊的绘画始终在调度着我们的知觉方式,使观看者处在一种两难的焦虑中,他们不得不始终努力地去调整自己的目光,使其落在适当的维度上。



卡片 2011.1  布面丙烯(120×100cm)  2011




卡片 2011.4  布面丙烯(100×110cm)  2011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观看与画家的观看是关联的,有时我们和他的目光重合在线条、笔触、肌理这些物质因素上,有时我们又是躲在后面审慎地盯着他的目光,仿佛我们能够看见他是如何观看的,好像通过画中的造型与画面结构的处理,我们就可以回溯到画家自己的观看那里去。然而,绘画者也时常想象着自己站在观者的位置上,即他需要不时地反观自己的目光,反复重审自己的视觉建构,而不同的知觉方式之间恰好能够构成彼此反思的支点。


王俊的“临摹练习”系列即是这种视觉反思的产物,他在画面上描摹及再现出先前在画布上偶然留下来的痕迹,然后再临摹这次描摹,这样不断循环下去,使最初的偶然性逐渐变得刻意甚至强迫。自己临摹自己,这是一个消除风格、个性的过程,还是强化风格、个性的过程?更为有趣的是,这个过程最终让画家的身体及所谓“绘画的本体”变成了绘画再现的内容。尤其是在《临摹练习No.4》这样的作品中,“摹本”被特意以空间错觉的手法描绘成了一张张的纸上草稿,仿佛是贴在画面上的另一些绘画,然而在这些草稿上却描摹着底图上的那些即兴涂画。对这些即兴笔触的反复临摹可以叫做——用王俊自己的话说——“闪回”,正如电影中断它原来的线性叙事,使时间不再是某种均质且无需注意的背景,而成为了观众必须去主动知觉的内容。王俊在这些绘画中所做的事情之一,即是使观者对绘画的知觉变得自觉。




临摹练习 no.5  布面丙烯(250×150cm)  2011



临摹可以说是一种使自己处于观者与画家之交汇点上的方法,临摹者所临摹的并不止于画面本身,而是那些画背后的绘画者,包括他的心、眼和身,即一整套方法。这就是临摹一张画与再现一张画之间的区别,后者只是把某一张画当作了一个静物去看。可在这里,王俊恰恰经常把“再现”与“临摹”搅和在了一起,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画上画”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发现,王俊的一些绘画,比如《临摹练习No.4》与《烟火》中的那些“白色笔触”实际上是视错觉手法再现出来的,是在黑色的背景中精心留白的效果。再一次,他将观者带到了那种表征的疑惑之中,观者的知性反思意识被唤起,而在这种知性反思下,绘画所建构的视觉的真实则不复存在,而艺术家的对绘画的看法,即绘画观念则被摆到了我们的眼前。

原载于《飞地》丛刊第一辑






封面——飞地艺术空间开馆展





策展人
鲍栋  张尔

展览总监
全荣花

开幕时间2021年3月20日
展期2021年3月20日—5月23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园北区
B4栋1楼东-飞地艺术空间





责任编辑:阿飞

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个人信息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enclavexm


相关阅读
新年深圳第一间新画廊丨那些出现在《飞地》封面的艺术家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