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语双文化,真的只要生活在国际家庭里就能自然习得吗?

刘超雄 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2020-08-25

点击上方“超雄和她的混血娃”

回复【真言】,抽取属于你的一条亲子关系箴言


我是中国人,我先生是美国人,我们生活在美国。很自然的,从我第一次怀孕起,我就希望能给孩子一个中美双语双文化的成长环境。


也许很多人觉得父母分别成长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只要给孩子同步的输入,孩子自然也能同时习得两种语言和文化。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只是实践起来并非易事,为了孩子的这一点“自然习得”,可能有一方得“非常刻意”才行,至少在这样的行为内化成为习惯之前。


虽然我和S先生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是孩子们成长的大环境,这种大环境的力量和影响是决定性的,对孩子而言,它终归要成为绝对强势的那一方。


为了在这种强势的大环境中让我的母语和文化能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保存和继承,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不管是在语言输入上,还是文化承袭上。




1.
哪怕父母有双语背景
要真正养出双语孩子也非易事



基本上从姐弟俩出生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他们说中文,俩人从我这里得到中文语境,从爸爸和其他人家人朋友处得到英语语境,这样两相比较就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唯一中文来源就只有我。


不过在两小只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我做为妈妈承担了主要的养育责任,所以暂时不至于让中文成为弱势语言,对很多华人家庭和国际家庭来说,一开始中文甚至有可能是强势语言。


我们家的情况算比较均衡,因为姐弟俩出生的头一两年里爸爸对屎尿屁的参与也不少,孩子们的中英文输入大致上是差不离的。


有朋友问过我同时接触两种语言会不会让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这个也许每个孩子不同,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并没有。


姐姐开口说话不算很早,但是1岁半的时候她也开始有语言输出了,中英文单词都有,而弟弟说话要更早一些,起初他说中文比较多。不管最开始的语言输出情况如何,一直来俩人都是完全理解两种语言的,这个阶段姐弟俩是接近中英文双母语。


我看过一个关于语言习得的TED演讲,里面提到过一个研究实验,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组不到1岁的婴儿对西班牙语的反应情况,其中一组婴儿生活在有家庭成员使用西班牙语的环境中,另一组婴儿则生活在全英文的家庭环境中。


研究人员给两组婴儿分别播放了西班牙语的音频信息,在有家庭成员使用西班牙语的一组婴儿中,他们的大脑电波清晰的反映出他们对西班牙语有反应,这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音频信息;而另一组婴儿则对同一段音频没有反应,这对他们相当于背景杂音。


如果想给孩子营造双语环境,从出生就开始是最理想的,哪怕只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用第二种语言交流,孩子也会“耳濡”,那么这种语言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有意义的音频信息,比如姐弟俩在能用语言表达之前都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中英文听力词汇。



孩子们语言环境的转折点发生在1岁半的时候。因为周围没有什么同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而我也希望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所以俩人分别在1岁半的时候入了全英文日托,不过最初一周只有两天时间。


这下子语言天平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渐倾向英语那一头,不过我也没有慌,只是继续做我能做的,坚持和孩子们说中文,坚持中文亲子阅读。虽然姐弟俩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开始大幅攀升,但是中文水平也在螺旋式的上升。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虽然2岁以后他们的社交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大,但是来自父母家人的关爱和影响无疑还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阶段只要有一方可以持续稳定的输入另外一种语言,孩子还是能不断吸收的。


不过姐弟俩的英语会最终成为强势语言这是无可避免的,为了让他们的中文不至于落后太多,我需要增加他们的中文输入时间。于是我在策略上做了一点调整,之前爸爸在的场合我们会说英文,现在我尽量所有时间都跟孩子说中文。


这样爸爸听不懂我们说话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这也就是一个习惯问题,习惯了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是需要爸爸参与讨论的话题我们会说英文。


爸爸有时候会故意打趣怪腔怪调的学我们说话,这时姐弟俩会严肃的去纠正他的中文发音,然后跟他解释我们刚刚讲的是什么意思。


这样一来除了说中文的时间变多了,也让孩子们养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只要面对妈妈就切换成中文模式,哪怕平常出门在外,只要跟我说话,他们就会说中文,除非不知道怎么说。


现在姐姐5岁半,弟弟刚4岁,我感觉已经不能说俩人是中英文双母语,因为英语还是要强很多,那种流利程度,强势的英语思维,中文还是没法比的。


不过他们的中文也算是好的,听完全没问题,说也基本流畅,会有混进英文单词的情况,有时也会把英语思维套进中文表达中,比如俩人都喜欢说“关上眼睛,关上嘴巴”,而不是“闭上”,因为在英语中“关”和“闭”是同一个单词“close”。


其实中英文夹杂,或者语言思维的交叉套用都是双语环境下很正常的现象,不需要担心。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姐弟俩的中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姐姐小时候是“daddy's girl”,而弟弟小时候是“mommy's boy”,这两点在我们家是再明显不过了的,所以横向比较的话,弟弟小时候中文比姐姐好,有一段时间他的中文甚至是好过英语的.


他有一个好玩的事情,他2,3岁那会儿每次跟爸爸用英语说“开灯”都会说成“open the light”,正确的说法是“turn on the light”。这曾让爸爸十分困惑, “open the light”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让我把灯泡撬开把灯丝儿拿出来给他看看吗?可见当时对弟弟来说,中文思维是更强势的,他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娃也会说出Chinglish。


不过这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姐弟俩的情况又不一样了。俩人现在都有很强的性别归属感,姐姐觉得自己的女孩,妈妈也是女孩,所以开始更多的和我亲近起来;而弟弟认为自己是男孩子,喜欢球类运动,跟爸爸一样,于是跟爸爸越来越聊得来。


所以这会儿我又发觉姐姐的中文比弟弟更溜了。


可见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不只是中文学习上是这样,其他方面也是,做为父母,及时的觉察每个时期的变化,去调整更新自己的育儿方法和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现在我会更加重视和弟弟的独处时间,争取多给他一点中文语境。


关于听说我已经了说了不少,那么中文读写呢?其实对生活在美国的孩子来说,英语是母语,听说可以习得,读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刻意学习的,更何况是中文的读写。


姐姐4岁多的时候我开始用《四五快读》教她认字,一开始进展的挺顺利,没过多久她就认得不少字了,不过开头用力太猛往往很难坚持。


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是周围根本没有汉字环境,我当时也没有用适合她又有趣的中文分级读物跟进(适合自主阅读进阶的中文分级读物也不多),再加上自己的时间又被照顾弟弟和各种琐事牵扯了不少,所以那次学习汉字就没有坚持下来。


最近姐姐入K了,以后的学习任务会越来越重,我意识到中文阅读这一块再拖下去会变得越来越难,于是重新拟定了学习计划,选了新的中文教材,从头开始。


这一次我也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不求急歌猛进,但求细水长流。每一天花一点时间能学到一点就好,毕竟她有听说的底子在那里,阅读方面只要能坚持就好,不用急于求成。




2. 
一点零碎的经验分享

对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双语双文化的家庭环境,我还有一些小的经验值得与你们分享。



合理的期待


中文是我的母语,如果我愿意,我自然可以在孩子们的中文学习上推一推,毕竟对国内的好多家长来说,英语还远达不到母语水平,大家都还在努力的推英语。


但是不管是海外孩子学中文,还是中国孩子学英语,一开始最好设立一个合理的预期,这样也许能避免后面陷入迷茫和焦虑中。


比如我的预期是听,说,读,对于“写”,我觉得我很难执着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且对于“读”我也不会要求姐弟俩能理解唐诗宋词,能看懂红楼梦,能像妈妈一样写中文博客,那样我会把自己逼疯。


至于口语能力,如果孩子们以后能轻松的应付在中国的生活,或者他们的工作和事业与中国有关,商业层面的中文沟通他们可以毫不费力,这就挺好了。



在设立语言能力预期的时候,我们不妨考虑进去孩子以后使用这一种语言的实际情况。好比对姐弟俩来说,如果他们以后在中文环境中生活或者工作(不论长期短期),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我想那时候中国的年轻人应该很少有不会说英语的吧?那么事实会是,哪怕他们一个中文句子中参杂一两个英文单词也没有人会听不懂,并不影响沟通。


想通这一点,我就明白,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保持给孩子们稳定的中文输入和每一天花一点时间教汉字,只要能坚持,已经足够让他们应付以后可能的中文环境了,那么看到其他华裔孩子能用中文写日记时,我可以羡慕,但也不用焦虑。


但是国内孩子学英语的情形又不一样,我想英语在很长时间以内还会是全球通用语言,是business language,你还是不能指望如果你的英语句子中参杂着中文单词的话人家能明白。


这样看来,对国内孩子的英语学习预期确实要高一些,好在,英语比中文容易学。



日常对话与阅读输入缺一不可


要真正掌握好一门第二语言或者双母语,那么日常对话和阅读输入都是不能少的。


所以除了多跟孩子们说中文,我也会给他们读中文绘本,讲中文故事。日常对话和阅读材料所覆盖到的词汇和句子不一样,如果只做了一方面,孩子在听力和口语词汇上都难免单一。



有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也许海外孩子的中文之路越往后越难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大了,关心的东西不再是简单的吃,喝,拉,撒,睡,玩,他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如果用某一种语言来表达这些的时候变得很费心费力,那他自然就倾向于放弃那一门语言。


所以要是真心打算长期让孩子坚持中文成长,还得从小就和孩子有一些深层次的中文情感交流,至于“深”到什么程度,那要视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而定,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当他情绪崩溃时,你用中文来安抚共情,这就算“深”了。



双语=双文化?


虽然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是双语并不等于双文化,一个人可以会说中文,但却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了解不多。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学英语,那会儿又对欧美文化了解多少呢?


其实给孩子们中国文化方面的熏陶我能做的也只是一些仪式感和表面功夫,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表面功夫也得做足。


我们的餐桌上有中国食物,衣橱里有一两件中国传统服饰,我们会正儿八经的庆祝春节,我们会一起包饺子包馄炖,我会去姐弟俩的学校介绍中国,我也会带他们回中国。总之,我能做的基本都做了。


但是深刻的文化共情和理解,你不在那种文化下长大或者长时间在那里生活,这是很难有的。


我希望的是,孩子们了解我们当今生活的世界有着多元的文化,而且文化之间有沟通,交流和碰撞,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也欣赏自己的独特。


这些说起来是大道理,不过当姐弟俩第一次走下回中国的飞机就迎面看到一个大大的麦当劳店面,这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这里也有一家和我们家门口一样的麦当劳?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和影响,这时就不再是大道理了。


同样的,当他们在美国小镇的冰激凌里看到中国留学生,听到人家用中文交流,这也是小惊喜。


中国孩子学英语


这篇文章没有篇幅展开讲中国孩子学英语,但我还是想说我很佩服国内家长给孩子做英语启蒙的韧劲儿,以我中文母语水平的程度带孩子学中文,我都觉得这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你们教孩子英语。


当然了,国内孩子的英语学习不管是资源和氛围都要比我们学中文强太多。



By 超雄 

2019.9 克利夫兰


「超雄:坐标克利夫兰,2年+线下双语音乐早教经验,组织过上百场音乐早教活动,育有两个混血宝宝,姐姐Mia(5岁)是个小甜心,弟弟Ian(3岁)是个淘气包和段子手,这里有亲子生活,文化观察和我们一家人的故事。」



近期文章

我们做过这些让孩子惊呼的科学游戏,场面壮观,培养动手与科学思维没话说

为了第一天入学(幼升小),这个暑假我们都准备了些什么?


后台「回复」“加群”,加入“0-6岁中美育儿交流群”

后台「回复」“手工”,查看简单好玩的亲子手工集锦

后台「回复」“英文儿歌”,看经典英文儿歌弹唱视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