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后夫妻卖新房买“老破小”:不想再被折腾│谷雨实验室

2017-07-14 谷雨实验室


 几经纠结,80后夫妻王兴、肖莉将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一套82平米的房子卖出,换了一套位于西城区的学区房,成交价格是当初房山房子的4倍多,面积只有57平米。


楼市调控风暴刮过之后,“学区房”之名销声匿迹,曾经因为顶尖学区而身价一路猛涨的那些房子,有些价格正在回调。但在不少家长看来,痛下决心还是值得的:买下带有优质学区资源的房子,就等于买下了缩小阶层差距的先机。我们采访了几位早早买下学区房的家长,试图从他们未雨绸缪的故事背后,寻找学区房的本质。这是第二篇:关于一对80后工薪阶层夫妇置换学区房的故事。



置换学区房:不想再被折腾

撰文/罗京运

采访/罗京运  于维华

摄影/赵赫廷

编辑/王怡波


2016年夏天陆续发生的几件事,让肖莉、王兴夫妇决心在西城区买房。


他们知道这个决定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意味着什么。在做出决定之前,二人做过精确的计算:“卖掉现在的房子,再拿出全部积蓄,勉强能够得着了。”


要卖掉的房子位于房山区长阳镇云湾家园,是两人唯一的住房。作出卖房置换这个决定之时,她的房子单价突破4万元一平米。而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的西城区内,已经遍布单价10万起的房子。


这个决定是被疲惫和焦虑催生出的。


——01——


他们来自河北保定。2011年,两人大学毕业,先后找到在北京的工作,拿到北京户口。


“先租房,之后是买房,结婚,后来又贷款买了车。”婚后第二年,肖莉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紧随其后的是装修和搬家。


◇ 2017年5月27日,北京市军博恩菲科技大厦,肖莉、王兴夫妇带着双胞胎女儿来参加女方公司组织的亲子活动。


这对80后夫妻,马不停蹄地渡过了在北京的头六年时光。如今,女儿即将上幼儿园。


入学的焦虑和压力令肖莉始料未及。


5年前,肖莉买房山房子时,开发商许诺可以上附近一所公立幼儿园。但最近两年,她发现小区内一些孩子入学并不顺利。


“这边的人越来越多,需要上学的孩子在增加,招生名额却没多大变化。”到了2016年,肖莉和其他家长自发统计,超过120个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但那间幼儿园只有两间教室。


“这显然不够。”这间公立幼儿园就建在肖莉的小区里,但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们进入那间公立幼儿园的希望在变小。


境况相似的家长们一起找幼儿园和开发商沟通,与此同时,不同小区的家长们又要提防着对方抢走了幼儿园分给自己所在小区的学位名额。


这件事最终以幼儿园同意增开两间教室收下所有学生告一段落。


那段时间,肖莉和其他家长们为了自家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四处跑动,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当时所有家长都特别紧张,担心孩子连幼儿园都上不了。”


焦虑不安中,她又见小区里另一些家长来回在区教委和小学间奔走,“就为了能成功上小学。”


肖莉的小区紧邻北京小学长阳分校。这所小学由房山区对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学,在2013年落成投入使用。


经过三年发展,北京小学周边的小区和居民不断增加,学校生源规模扩大。


“周边各个村的学生,还有附近万科,首开,首创,国际城的孩子都来了。”肖莉说。


◇ 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外景,图片来源官网。


到了2016年,学校规模已经无法接受新的生源,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北京小学长阳分校在2016年秋季启动祥云校区,用于接收低年级学生。


尽管该校强调两个校区“法人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和师资调配统一”的原则。但家长们对师资力量和新装修的教室环境检测结果普遍感到不满。 


肖莉意识到,等到2019年女儿们上小学的时候,她可能会再经历一次如今眼见的一切。


“我们不想再这么折腾一次。”肖莉和丈夫决定换房。


——02——


肖莉的单位在海淀区,王兴的单位位于西城区,上下班通勤超过3个小时,两人

过往已经习以为常,如今也觉得不能再继续忍受。


他们从未如此迫切地决意换房。


从2016年6月开始,肖莉和王兴开始关注市面上的学区房,同时着手卖房。


那套在2012年以120万购买的房子最终在2016年年底以340万的成交价售出。


这笔买卖简单直接地揭示出北京房价持续高增长的事实。王兴对置换房子这一决定的信心增强。


“买房子一定要买那种垫着脚够着的,千万别买平着的或者往下够的。”他拿着这笔售房款,开始和妻子计算能买什么样的房子。在平衡了学区、收入增长预期、还贷压力、通勤时间和居住的舒适度后,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横跨海淀和西城两区的6号线西侧沿线,总价600万左右的房子上。


比照总价,王兴从6号线最西端的海淀五路居开始看房,一路向东看到车公庄西站。


“西四环边上五路居那,可以买个大一点的,差不多80多平,但要买车公庄那边,就只能买一个小两居。”



“海淀,还是西城?就是两条路。”


他去找研究过学区房的同事聊,同事指点他,“海淀学生多,在那边就是拼家长,你得疯狂报班。西城这边相对来说会稍微轻松一点,优质的中学和高中更为集中,学位多,学生少。”


他对学区最深刻的认知就是概率。



“上一个中等学校,基本上很大概率你就上一个中等的中学,很大的概率就会上一个中等的大学。”不同升学的概率意味着孩子身处不同的教育资源层次,王兴意识到,“这个学区基本决定了孩子一生中将来的概率是多少,当时我觉得虽然有点唯出身论那种感觉,但是看完一些小学的升学数据后,明白事实就摆在这。”


“我们俩都觉得事在人为。”他和妻子并不过度追求学区的概念。他明白,孩子的教育问题由多重因素决定:学校教育资源,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性格。


“但是话又说回来,作为父母的如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呢?孩子在努力的情况下,你作为父母的还能帮一点,那不是更好吗。”


——03——


王兴和肖莉把自己归纳在拿着固定收入的普通工薪阶层里,“和那些追求顶尖学区房的家长没得比。”


“比如说,在西单那块买房子的人和我们在这买房子的就不是一个等级,从家庭财富上来说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这样的人在王兴和肖莉的朋友圈并不鲜见。


“他们的孩子选择很多,在那上小学,上了几年发现孩子不太适合,或者是不喜欢,立马掏钱送私立,如果还不喜欢,立马掏钱直接送到国外。”


“但是像我们这种,就没有什么选择,我们不可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没那么多钱。我们不可能没奖学金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我们也没那个钱。”王兴说。


北京学区房房价的差异,和购买能力的分级层次相似。


“它通过房价把一些人区分开,当然也不能完全区分开,你不能说房山那边没有有钱人。”王兴说,“这是一个比例问题,把这个区分开了,就是学区房的一个概念。”


王兴最终以550万总价买下西城区百万庄北里一间57平米的房子,对应的小学是展览路一小。


◇ 百万庄小区,附近挨着展览路一小,那是王兴夫妇二人想让孩子就读的目标小学。


“房子旧了点,面积变小了,没有正规的客厅,也没有独立的小区。”他们每月的房贷也由3000元变为14000元。但拿到房本的时候,王兴和肖莉依然觉得安心。


“这个房子买下来,首先能保障女儿们顺利上学。”他们在内心去平衡这场房屋置换的所有得失。


“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的通勤情况大为改善。再一个,从投资来讲,这间房子的抗风险能力,说什么也稍微好一点。”


“对生活应该有一种向上的预期,尤其是这个岁数,你的人生是在往上走。”这是王兴和肖莉的共识。


“稍微给自己一点压力,当然别太大。”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兴和肖莉为化名】


(要不要坚持和毁约的业主打5年的官司?在北京,一对普通的夫妻如何通过频繁交易折腾出6000万的资产?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报道。)


文字报道/罗京运 余璐遥

编辑/王怡波

摄影报道/赵赫廷 视频报道/于维华

视觉统筹/于涛 视频监制/徐婵娟

数据支持/刘玉(腾讯房产) 

数据来源/云房数据研究中心 京城学区房观察

资料整理/黄孝光(实习生) 宋仁智(实习生)

视觉设计/张家馨 

前端开发/聂琳琳

产品策划/邹怡 张艾华 王怡波

项目统筹/张艾华



撰文/常红晓 吴嘉川

前端开发/陈羽萱 吴嘉川 江栋科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陈羽萱 吴嘉川

监制/黄志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