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北京,金牌银牌或者没有牌都可以拥有快乐 | 谷雨
关注过本届冬奥会滑雪比赛的人应该很难忘记首钢大跳台,在这座保留下来的老工业厂区中,已经停用的灰色烟囱和冷却塔矗立在跳台四周,将选手们腾空而起的背影衬托出一种别样的美感。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 “天才少女”谷爱凌用第三跳——此前她从未完成过的左侧双周转体1620度——实现了对法国选手苔丝·勒德(Tess Ledeux)的惊天逆转,赢下了她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比赛现场 ©视觉中国
随着大跳台比赛的结束,赛场变成了游乐场。挪威队、加拿大队、新西兰队和芬兰队各派出两名队员,一名队员骑在另一名倒躺在雪地上的队员身上,组成人形雪橇,在斜坡上歪歪扭扭地出发了,前进的动力主要靠用脚向后蹭雪。在一片稀稀拉拉的欢呼声中,目前的奖牌榜老大挪威队的确担得起盛名,第一个俯冲到终点,拿下了“冠军”。
西班牙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蒂博·马格宁(Thibault Magnin)站在出发点,没踩雪板,冲刺,一个帅气的前滚翻加后空翻,然后没站稳,摔在了坡道上,像螃蟹一样横着自由落体,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姿势,单手拄雪,再配上动感的背景音乐,这段视频为他在Instagram上获得了6029个赞。
总的来说,滑雪的比赛场地上总能发生些让人放松下来的事情。很多选手在出发前都会从裤兜里掏出手机,看一看,刷一刷,再放回去,手机将随着他们在空中做几个转体——你很难在夏季奥运会时看到这样的场景。仔细看,会发现很多运动员都带着Airpods,他们会选择一首适合他们比赛节奏的音乐。有网友整理了苏翊鸣发过的滑雪视频的BGM歌单,紧跟欧美流行音乐潮流,其中的高频歌手是Justin Bieber。加拿大运动员马克·麦克莫里斯(Mark McMorris)在经过一次剧烈的,1620度翻滚后,一只Airpod被甩在了雪地里,还奇迹般地被找回来了 。
当然了,气氛并不总是这么轻松的。几天前的男子单板坡面障碍比赛结束后,一些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Max Parrot)凭借第二跳的90.96分获得金牌,中国选手苏翊鸣凭借88.70分获得银牌。但在赛后的采访中,主裁判承认,帕罗特在空中旋转时没有成功抓板,应该扣掉3分,裁判组打分时的角度看不到,回看视频时修改打分已经来不及。如果比分得到修改,命运将改变,苏翊鸣应该获得金牌,而铜牌得主马克·麦克莫里斯(Mark McMorris)应该获得银牌。
BBC评论员形容这个错误的打分“令人愤怒”,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很多粉丝号召苏翊鸣进行申诉。拿到铜牌的麦克莫里斯接受采访时显然带有一些情绪,用了“pretty, pretty crazy”来形容那天的比赛,他的成绩仅比苏翊鸣低0.17分。而帕罗特坚称,他的确抓板失误了,但他的动作要比其他两位更加完美,他理应获得金牌。
抛开顶尖运动员们的骄傲,这场争议反而让人们关注起他们背后的故事,华尔街日报报道这场比赛时用的标题是:领奖台承载不了他们的故事。
四年前,这次的金牌得主帕罗特在平昌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银牌,七个月后,他的皮肤开始发痒,脖子上起了肿块,圣诞节前,24岁的他确诊淋巴癌早期。随后的六个月内,他经历了12次化疗,这被他形容为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所有的肌肉都失去了力量,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再次滑雪,又或者说,是渴望再次滑雪的念头支撑他度过了化疗。
生病的日子里,他常发过去滑雪的照片。2019年2月7号,他病后第一次去了健身房,他在Instagram上写,“这太疯狂了,我丢失了那么多能量。过去几个月我一直很努力,但我却感到越来越疲惫。” 6月13日,最后一次化疗的日子,他发了自己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照片,“昨天是我人生中最难的一天,我用上了我所有的能量和意志去了医院,我只想放弃,但我还是去了。”仅仅一个月后,他站在了X-Games(世界极限运动会)的跳台上,获得了大跳台项目的冠军。
在五年前的一次滑雪拍摄中,铜牌得主麦克莫里斯摔伤了自己的下巴、左臂、骨盆和几根肋骨,总计17根骨头,他的脾脏破裂,左肺也受到了损伤,直升机把他送到医院。他的社交平台上发过一张他躺在病床上的照片,赤裸的上身缠满了密密麻麻的管子和绷带,脸上带着呼吸罩,毫无生机活力。11个月后,他在平昌奥运会获得了铜牌。
北京冬奥会比赛那天,麦克莫里斯庆幸天气还算温暖,不然他体内残留的那些金属——股骨里的一根支架、髋部的两根螺丝、下巴里的两个托盘就又要折磨他了。“滑雪对我太好了,我爱它 。”他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说。
没错,这是两位来自加拿大,拥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运动员。在他们运动生涯的早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世界各地的雪场注意到,有一位来自中国的男孩子,“他总是在旁边练习,他爱滑雪超过一切,还很崇拜我。”麦克莫里斯说。这个赛季,再见到这个孩子,麦克莫里斯发现他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个孩子长成了男人,有了更多力量,成为跳台上的一颗新星,甚至在奥运会上打败了他,“我为他感到骄傲,并且很开心和他一起站在领奖台上。”
他说的是14岁才决定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的苏翊鸣,今年只有17岁。误判风波持续了几天后,苏翊鸣的教练佐藤康弘通过公开信表示,他和苏翊鸣理解实时打分的困难性,感谢所有裁判,恳请公众终止批评,“这次的结果可能正是苏翊鸣在未来更加刻苦训练的动力。”麦克莫里斯也在社交媒体上向帕罗特为自己几天前的言论道歉,“我很惊讶你经历了那么多,我很高兴和你一起站在奖台上,我们一起为加拿大拿下新的金牌吧。”
对了,这场充满争议与命运感的男子坡道障碍赛中,极少有人注意的第四名,赖德蒙·杰拉德(Red Gerard),是平昌奥运会的冠军。那年他17岁,留一头卷毛金发,比赛前一天晚上,他熬夜看美剧《神烦警探》,不知何时睡着,第二天早上又错过闹钟睡过头。队友把他拽起来,他发现自己的队服丢了,只好穿上别人的冲向了比赛场地,然后赢得了金牌。看到比赛结果时,他没忍住,在直播中,面对全世界的观众,脱口而出了一句,“holy fuck”。
比赛永远关乎输赢,在北京冬奥会这样的世界最高水平竞技场上,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每一场比赛,对于运动员,都是肾上腺素、勇气、压力和自我证明的混合。在直播镜头前,我们都看见过运动员得奖后的狂喜。但比赛又不仅关乎输赢,遗憾常常发生,但快乐也一样多,因为光是站上赛场,就要历经千辛万苦,这些全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都证明了自己——挑战、遗憾、黯然,但也值得去享受。
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Tessa Maud)走进奥运场馆的时候,有一位热情的中国小伙子边跳着舞,边对她说,“Welcome to China”,她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这将成为她人生中最疯狂的时刻。
但她的单板U型场地技巧,资格赛排名16,没有进入到决赛。在奥运村的几天里,她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吃豆沙包、免费的小零食、葱油饼、宫保鸡丁、小酥肉、豌杂面、买冰墩墩......成绩没有阻止她收获快乐。临走前的一晚,她在杂乱的屋子里,对着镜头说,“我很难过,我会在飞机上哭的。”
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是马耳他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她没能进入决赛。但这些没有影响这位头发一半是粉色,一半是蓝色的姑娘在赛后对着镜头吃豆包,她在采访中大谈自己每天要吃六个豆包,早中晚各两个,但她的最爱其实是油炸的芝麻球,“我能吃100个”。后来,人们又发现她几乎是一个马耳他版本的张嘉豪,靠独自一人训练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2012年1月,还在上大学的斯皮泰里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动态:明天可以有人教教我怎么滑雪过坡道吗?这条状态收获了两个赞,十条评论和一个分享。在她最初立下去奥运会的目标时,有人嘲笑她,“我保证这个雪季结束之前,她就会哭着回家找爸妈。”十年后,斯皮泰里站在了北京冬奥会U型场地技巧的跳台上。
因为缺少赞助,最初的几个雪季里,为了省钱,她住在没有暖气和冰箱的房车里,靠吃金枪鱼罐头和芝士果腹,每天早晨用信用卡清理结霜了的房车外表。2020年,她升级了房车,冰箱有了,暖气还没有,她只能每晚在零下七八度的空气中入睡。
为了省下坐车去U形场地的钱(900美元的季卡和每天125美元的费用)来请教练,每天训练开始前,她要背着自己全部的装备徒步一个小时抵达场地。有时候她也质疑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我想参加的是奥运会,但是每天在训练前,我要先徒步一个小时。”
北京冬奥会期间,斯皮泰里接受了央视的采访,她说,“穷,我就住在车里、住在山上。年龄太大,那我就每天都努力训练。我始终相信,所有我面临的这些挑战,只要我足够渴求进步,只要我不断尝试,我就能实现目标”。
她实现了梦想。之所以选择代表马耳他参加奥运会,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成绩不足以入选美国国家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外公曾在二战后从马耳他移民到美国,老人在2010年去世,生前曾开了一家滑雪用具公司,为很多滑雪届的名人提供道具。她希望代表马耳他,可以纪念她的外公。
与斯皮泰里一样,中国女子冰球队守门员周嘉鹰同样是部分地为自己的“根”而战。周嘉鹰的母亲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她的外公仍在中国生活。“我感觉我的人生里必须要和外公有一次真正的对话,我不想以后因为没有和他交流过而后悔。而为了和他交流,我必须得学会普通话。”她在一次大陆冰球联赛(Kontinental Hockey League)的官方采访中说。还在普林斯顿上大学时,她是冰球队的守门员,又在繁重的课业外额外上了三年的普通话课程。
毕业时,她在纽约找到了一份与金融有关的工作,以为自己与冰球的缘分到此为止了。这时,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联系她,希望她加入——“我感觉这是跟我的文化有更深度交流的机会,我不能错过。”
她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一切,来到中国后的2018-2019赛季,她在休息时去了杭州,见到了她的外公。他们有了最后一次对话,没过多久,她的外公因为中风去世了。
冬奥赛场上同样不乏举重若轻的故事。瑞典的冰壶运动员阿尔米达·德瓦尔(Almida De Val)因为一份告知休假的邮件而受到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关注。25岁的德瓦尔是一家涂料制造商的工程师,业余参加冰壶比赛。请假邮件中,她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去参加奥运会了,2月14号回来上班,若有紧急事项,请联系XXX。
在冰壶混双比赛中,德瓦尔和搭档奥斯卡·埃里克松为瑞典获得了一枚铜牌。赛后,德瓦尔的公司向员工们群发邮件表示庆祝:
瑞士滑雪运动员尼古拉斯·胡贝尔(Nicolas Huber)全程用视频记录下了自己的欢乐冬奥会。出发时,他穿着一身如蜘蛛侠一般的紧身衣和头套,胸前印着瑞士国旗,他差点没赶上飞机,上了飞机后又忙着和所有的乘客打招呼。落地北京,他的核酸检测呈阳性,直接被救护车拉走(上救护车之前,他还在拍视频),需要两次核酸阴性才能被放出来。
几天后,他“出狱”了,和防疫人员击了个掌。在奥运村,他被安排在单独的房间,于是只能继续穿着紧身衣尬舞,几天后是农历虎年,他又穿上了一身老虎戏服,化了老虎妆,出没在雪道上恐吓其他运动员——在这之前他在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排名20,被淘汰了。大跳台上也少不了他翻转跳跃的身影。短短十几天的比赛里,他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成绩,但激情满满地为在U型场地技巧中获得第三名的瑞士队友拍了一段庆祝视频。
随着冬奥接近尾声,我越来越多地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各种像胡贝尔一样狂欢的视频。杂乱的休息室里,分不出国籍、也分不出名次的运动员们在动感的音乐中起舞,旁边穿着防疫服的志愿者们身子也轻微晃动,不知为何,金牌挂在志愿者们的脖子上。没有成绩,没有比赛,大家只是在一起享受时光,共同为过生日的运动员唱一首夹杂着各种英语口音的生日歌。
这些视频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两年后,我们仍对地球村抱有希望的原因。爱耍活宝的胡贝尔离开了中国,在机场,他还穿着那身虎纹衣服,和每一位志愿者拥抱,“我会想念你们的。”你能在国外运动员拍摄的各种奥运村快乐视频里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没有名字,没有身份,甚至因为总穿着防疫服而失去了面庞,他们和运动员在雪后一起打雪仗,拿着扫把和矿泉水瓶来一场不正经的冰壶比赛,教爱吃豆包的斯皮泰里一句河南话,“中不中”。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志愿者和外国运动员进行了一次比赛,用筷子把乒乓球从一个篮子夹到几十厘米外的另一个篮子里,如此高难度的动作之下,似乎谁的筷子用得更好,并不是很明显。
2月15日,苏翊鸣在男子单板大跳台决赛中凭借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冠军,几位充满故事的、顶尖的滑雪运动员抱在了一起。赛后,加拿大官方的社交账号发了苏翊鸣和麦克斯·帕罗特的合照,旁边是帕罗特的一段话,“他告诉我,我曾是他的偶像之一。他说因为我,他才拼命驱动自己训练,所以我告诉他,现在开始,他也会是我的动力。”
参考资料:
2. Ice Diaries: Kimberly Newell
3. Sfgate, Olympian Jenise Spiteri, a San Francisco native who trained in Tahoe, responds to 'haters' 12 years later
4. The New York Times, This is how Eileen Gu manages fear
5. The New York Times, What Scares the World’s Most Daring Olympians
6. NBC, Max Parrot wins X Games snowboard big air, one year after cancer diagnosis
7. People, Canadian Snowboarder Max Parrot Wins Gold 3 Years After Rare Cancer Diagnosis: 'Feels Amazing'
8. CBC, 'I had the run of the day': McMorris slams scoring in snowboard event won by fellow Canadian Parrot
9. Global Times, Head judge admits scoring error on Canadian snowboarder Max Parrot which snubbed Su Yiming's gold
10. SportsNet, McMorris apologizes to Canadian Olympic snowboarding champ Parrot
11. Vice, Red Gerard Overslept After a Late Night of Netflix and Still Won Olympic Gold
12. Insider, Team USA snowboarder Tessa Maud says Chinese food in the Winter Olympic bubble is 'hands down' the best she's ever had
13. 奥林匹克官网,Malta's Jenise Spiteri: From living in a van to the Winter Olympics
14. 文中提到选手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及Tiktok账号